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实世界坍塌的孩子,最后只能“逃”进游戏里(03期学员陈茗——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5-10-13 11:33:29)
分类: 亲子关系


我的邻居,高高大大漂漂亮亮的一家人,总是关上门后发出咆哮般的争吵。先是男女主人争吵,女儿哭;后来女儿长大了,成了女儿和爸爸争吵;再后来,女儿一个人发出崩溃的喊叫;到现在,这家再也没有声音了。

这位爸爸之前是声音最大情绪最激烈的,后来她女儿比他声音更大情绪更激烈,每次吵到最后,就只听到女儿一个人的嘶吼声,爸爸叹息无奈,甚至有时会听到爸爸带着无可奈何般的哀求。我常常能看到爸爸一个人在傍晚时分,拿着一包烟到三楼的空中花园抽烟,一抽就是半个小时。有次遇见这家女主人,她问我,你儿子去北京了吧?我说是的,读大学了。她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小声说,我女儿不上学了。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心想,难怪再不吵架了。

我不知道这位就住在我家隔壁,应该读初三了的高高大大的女孩子,现在和我一墙之隔,每天24小时在家里都在做什么,怎么渡过的,她的和她爸爸一样的大嗓门,每天这么安静能不能受得了。一个孩子,就这样从学校回到了家里。我想,她大部分时光应该也如这期节目里嘉宾的女儿一样,躲进了手机和游戏里吧!她的精力都投注在那里,才能把高亢的嗓音收藏起来。她爸爸也失去了大嗓门,逃进了香烟里,这样,他们才能相安无事。

听了这期节目,很为这位孩子难过。很为这些孩子难过。

心理学认为,学习的问题是情感问题!是因为情感世界出了问题,孩子才在学习的事情上出了状况。

节目里嘉宾的孩子,情感世界几乎坍塌!暴躁吼叫的父亲,无力哀怨的母亲,父母彼此的嫌弃和指责,即将破碎的家。父亲对她太严苛她呆不住,母亲拖着病弱的身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眼见着她的归属都成了问题,她的抚养权成了父母离婚的难题。在学校里,老师也严格,总是迟到几乎快进不了学校的门。没有朋友,同学们都说她很怪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孩子自己努力的融入同学们也失败了。小小的她,和妈妈几乎得了同一种“病”,胸闷气短,害怕惊吓,她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和本应该有的活力。这样一个孩子,她最后的出路除了逃进手机和游戏里,这个世界里没有了她的出路。

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同伴关系,这个孩子都没有,都是那么的不堪和破碎,这个孩子能去哪里?爸爸那里呆不了,妈妈这里不能呆,很可能即将转学到一所陌生的乡镇学校,她现在能做的,除了呆在收留她容纳她的游戏和手机里,她能去哪?

她能为自己做什么?妈妈头疼她每天早上喊不起来,每天要喊半个多小时,声音大了她吓得心脏疼,声音小了她听不到,妈妈也几乎要崩溃了。可是,迟到,是多么明显的拒绝,多么被动的呐喊,多么崩溃的拖延,她在表达着无力和哀伤——她不想去、她去不了!现实世界里没有让她快乐的地方,没有收留她的地方,她只想蜷缩在自己小小的房间里,小小的床上,得到暂时的缓解;妈妈也没有看到她的努力,她就算这么难,她也只是迟到,她还在那么努力的努力的坚持着走向学校,走向课堂和同学,她知道那是应该属于她的地方,她还在坚持着爬向这个对她并不友好的现实世界。

写到这里,一声叹息!好想隔空抱抱这个艰难的女孩!很想对这位嘉宾说点什么,这位妈妈应该为自己的女儿做点什么了!

首先,这位妈妈应该学着负起自己这里的责任。在节目中,听到她依然开口就是对孩子爸爸的指责和埋怨,虽然婚姻关系马上就要解除了,这两位依然对对方满心的抱怨,觉得对方是此事的责任人,负有主要责任,但都没有主动拿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两个受害者,那么谁是他们家庭的加害者?是这个年幼的孩子?

离婚,既然是解除婚姻关系,那么就应该从内心里解除和对方的关系,埋怨也好,指责也好,其实在这一刻应该都放下了,都放过了,这才是真正的离婚,而不是拿一张纸分开过,依然重复以前的关系模式。离婚,是告诉自己,对方再和自己无瓜葛,自己以后生活的责任都得自己来扛。

从节目中可以听到的是,嘉宾夫妻俩都是指责型的,丈夫是情绪爆烈的外向型,而妻子是情绪压抑的哀怨型,但都觉得造成如今局面的是对方。还真是不是一样人不进一家门。如今家也散了,对方也指责不成了。那么,接下来嘉宾就要把手收回来,诚实的面对自己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离婚,对他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这位嘉宾需要重建母女之间的亲子关系。至于父亲是否有意愿重建他和孩子之间的父女关系,不是这位父亲打电话求助,我们也说不着,这位嘉宾也管不了。既然她有求助之心,那么就应该从自己这里做起,开始着力改善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她和孩子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实质呢?可以说,孩子就是另外一个她自己。身体孱弱,性格内向,不合群,孤独。她不喜欢自己的部分,都在孩子身上有呈现,孩子也活成了另一个她。她不喜欢孩子的部分,不接纳孩子的部分,就是她不喜欢不接纳自己的部分。这位嘉宾也是我们武汉雅心心灵成长团队的同学,也一直在坚持学习,那么,好好的扎根在团队里成长,通过在这个人际关系的实验室里产生新的体验,产生不同的感受,产生生命内在卡点和痛点上的突破,再回到亲子关系里,就能给母女关系带来新的能量,也有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她活出来。通过接纳和理解自己,来真正为女儿提供一个家,一个充满爱的家,能接纳允许理解支持女儿的空间。这样,就重建起了女儿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最根本的一根屋脊。

然后,如亚新老师在节目中说的,嘉宾应该开始帮助孩子重建同伴关系。其实当女儿能有妈妈的理解和接纳,妈妈的关爱和支持,她就会发生改变,她在同伴中就不会显得不合群和奇怪,她的性格就不会那么孤僻,她的身体甚至都会慢慢好起来。如这位嘉宾自己一样,她接纳和喜欢了自己,她就会变得随和和自在。她随着和女儿之间建立起好的母女关系,她也就不再孤独,她的人际关系也会发生改变,嘉宾也可以借此和女儿交流自己在人际关系里的突破和成长,从而为女儿树立榜样。

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是神。这句话之所以流行,是大家都觉得对,但真正能开始践行的却少之又少。我们都想改变环境、改造他人,让自己能好过一点,但付出的代价巨大结果南辕北辙,还依然不愿回头,还把手执著的指向外界。外界再不好,也是我们无可奈何的,你可以选择离开,但你不用固执的非此路不走。我们能做的最终都是在自己这里用力,承担起自己的生活责任,把执著的生气,用在埋头苦干上,岂不是更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