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岁我才喊出了“爸爸“(12期学员鄢群——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5-09-25 20:09:28)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
很多年,一想到童年,想到爸爸,脑海中就会第一时间出现一个画面:周末的早上,妈妈把睡眼朦胧的我抱到了他们的床上,我也不记得是被爸爸的胡子扎了之后开始紧张的,还在这之前就紧张得故意闭着眼睛,被胡子扎了的我实在装不下去了,紧张得整个小人都要炸掉,我突然喊着要尿尿,妈妈赶紧跑过来,把我抱到痰盂上坐着,还不忘拍了一下我的小屁屁恨恨地说一句:不受宠的家伙!
那是我记忆里最早跟爸爸的亲近了,第二个画面是八九岁的冬天,回老家过年,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我的小脚冰冰的,爸爸让我把脚贴在他的背上,依然好紧张,但是随着僵硬冰冷的脚慢慢回暖,也就放松下来睡着了。毕竟不用面对爸爸的脸,只需要贴着他的背。
还是在老家,过完了暑假,要回家了,在路边总也拦不到车,这时一辆三轮摩托车绝尘而来,停在我们面前,是爸爸!堂妹坐在车斗里,我坐在爸爸后面,爸爸要我贴着他的背,把他抱紧。那一个小时的车程,追赶着夕阳,一路的颠簸,我紧张得后背就没有干过。
很多年,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画面总是在我头脑里闪回,但是现实中,我不敢直视爸爸的眼睛,我喊不出“爸爸“,只要跟他独处在一个空间,我就莫名紧张。
不过这并没有妨碍我们相安无事地生活,不知道是谁也没注意到这个事情,还是大家都心照不宣避而不谈,总之我直到我四十岁,我都喊不出“爸爸“,或许我喊过,那声音也只有我自己听得见。
更糟糕的是,妈妈退休之后膝盖就出了问题,那年夏天,她到武汉来看医生,爬楼需要搀扶,我发现我无法去触碰她的肌肤,身体本能的抗拒力量把我吓住了!
我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人啊?喊不出爸爸,碰不了妈妈!而且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异常,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对我好,给我无条件的爱,恨不得对我倾其所有,从来不需要我开口。我也确实从来没有开口对他们提过任何要求。
40岁那年,我听到了《今晚我和你》节目,迫不及待地参加了线下团队,我初级班的第二次作业就开始回顾梳理我和父母的关系,我从来不觉得父母不爱我,但是我和他们之间的这道鸿沟和高墙从何而来呢?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有问题。
初级班的一次冲击,我抱着一个同学大哭不止,亚新老师问我抱着谁,我鬼使神差地回答说:家家!那时家家已经离世十年了,她是陪伴我生命最初六年的人。
从这次冲击开始,迷雾渐渐散去,我以为家家是横亘在父母和我之间的那个人,我被家家附体,替家家代言,将我对家家的怀念感恩还有愧疚诸多复杂的情绪都投射到了父母身上,谜底揭晓,我将家家的还给家家,自己的收回自己,于是我兴高采烈地回家,我以为大声地喊出爸爸,热烈地拥抱妈妈,但是一进家门,一切依旧。
我很沮丧地在团队群里吐槽,说我去阳台晾衣服,看见爸爸躺在摇椅上晒太阳,我很想喊他一声,发出的却是莫名的咳嗽声,脸都憋红了,逃也似地回到客厅。这时亚新老师出来了,他说:你觉察一下当下的空气温度,看咳嗽是不是环境引起的?我感觉了一下,不冷不热,也没有风,一定不是。亚新老师让我闭上眼睛,感受我的喉部,看看内在会出现什么画面。
当我感受到喉部的那种莫名的紧张和痒,我立马就看到了,一个两三岁的黄毛丫头,睡眼惺忪,不知被谁从床上抱到堂屋里,堂屋里围着好多人,缺了一条腿用砖头撑着的八仙桌旁,坐着一个戴着大檐帽穿着制服的英俊男人,所有人都要我喊爸爸,都在说:这是你爸爸!快喊啊!
头发凌乱的小女孩却怎么也发不出“爸爸”的声音,脸都憋红了,然后“哇”地一声哭起来,那群大人们发出了哂笑声,说这个小孩真是没出息,见了爸爸还认生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的内在小孩,倏乎间我就穿越了几十年的光阴,那些封印的过往都复活了……
原来,我和父母之间横亘着的不是家家,我替家家代言只是结果,生命最早期和父母分离的六年时光才是我与父母之间的一道深沟,我想靠近他们,却无法靠近他们,沟的那头是爸爸妈妈和哥哥,沟的这边是我和家家,都跟我说,那是你的家,可我就是回不了家。
这些年,正因为父母已经做到了他们的最好,让我无可挑剔无话可说,而在家家身边的日子我也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爱,所以我从来不会也不愿觉得这段跟父母的分离对我会造成如此深刻的影响。
这一期的《今晚我和你》节目的女嘉宾跟我一样,也在从小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而且比我时间更长,十六岁才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对她还诸多指责要求,回到父母身边的生活非常痛苦。所以她在外婆去世之后,跟母亲很少主动联系,母亲意见很大,可她就是不愿和母亲太多来往,但又知道从亲情和孝道上讲不能不管越来越年迈的母亲,所以很是苦恼。
我特别能理解她的这种不愿和不能,虽然我们都享受了隔代亲,但再美好再温暖的隔代亲也代替不了父母爱,一个孩子在生命早期跟父母分离导致的亲子间的失联,尤其是在过去那个还没有电话和网络的时代,几乎是完全的空白。这样的空白就成为亲子间一道深深的鸿沟,时间有多长,鸿沟就有多宽。
但是这道鸿沟对于父母来说,跨越起来轻而易举,甚至不存在,从我在武汉雅心“连接生命源头”支持团队现场见到的诸多个案来看,父母那里的轻而易举和不存在并不在于父母爱孩子更多,而是他们根本无视孩子,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孩子,很多父母对于连接是毫无概念的,活在自己的逻辑自洽里,因为他们对一个小生命做出这样近乎“遗弃”(父母绝对不会承认这个真相)决定的时候,一定是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出于方方面面的考量,做出的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对这个孩子对这个家庭最好的安排——我没错,我尽力了,我是为你好,所以就没问题。
很少有父母会从情感角度和家庭系统运作基本规律的角度来看待跟幼小的孩子长期分离这件事,出于无奈做了这样的决定之后,也不会重视这样的决定带给一个小生命的影响。武志红老师说过,一个孩子跟父母分离的时候是多大的年龄,回到父母身边之后,父母就要像对待这个年龄的孩子一样对TA,但是几位父母能做到呢?比如这位女嘉宾从小就跟父母分开,16岁回到武汉,父母就觉得一个16岁的孩子完全自己上学,还笑话她像个乡下孩子,根本不会考虑武汉对她是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之地,她本来就是一个被自己留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啊!又怎么可能像对待一个婴儿一样对她呵护备至照顾有加呢?
听这期节目,我再一次感恩我的父母,他们并不清楚这些心理学的常识规律,但是他们在我回家之后确实给了我超过留在他们身边的哥哥的“偏爱”,他们从不计较我不喊爸爸,跟他们不亲近,但是也依然无法填平那六年时间造成的鸿沟。
这道鸿沟是在我加入武汉雅心,开始个人成长之后,才修通跨越的,这是一条艰难但也清晰的路,在专业的课程和老师带领下,我在42岁那年,终于喊出了“爸爸”,当然也不再对妈妈有身体上的排斥,在她生病的时候,我为她洗脸刷牙,擦脚剪指甲,既能承欢膝下,也能床前尽孝。
连接生命源头,是每个生命最原始最本能的渴望,但是这条被人为阻断之后的回家之路,靠为人子女的孝道,“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恐惧,都是无法修通的,一定是通过感受看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河流整体真相之后的顺其自然,需要专业力量的带领和个人遵从规律的坚持。
人的选择性其实是很小的,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无法决定父母如何对待我们,但好在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选择是否成长。祝福这位嘉宾!愿你能走上这条成长之路、连接之路和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