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41111:外在岁月静好,也无法遮挡内在常感无力的我
(2025-07-07 12:31:05)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听友
倾诉者说:
老师好!接到通知要参加节目,好激动。
去年11月份报名排队,当时刚经历父亲的离世,内心里很想重新整理自己,调整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安排,重新出发。
想说的很多。先从关系来说吧。目前孩子进入高三,今年孩子在学习中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从孩子进高中以来,我很少花时间精力在孩子这里,孩子真的挺好的,孩子自己成长的很好。本来暑假邀请孩子来参加团队的初级班,孩子表达不参加,我也安心接受和尊重。带着想陪伴高三儿子的心愿,我走进了初级班复训。正好刚结束复训,就接到参加节目的通知。在上完复训第一天课后,我通过大群分享看到了孩子要飞向自己的天空,自己又激动又心疼。孩子真的长大了,让我一次又一次重新看到孩子的力量。我要做的就是欣赏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写到这里都有点想流泪了。还好,儿子没有被我养废。他真的是个来报恩的孩子。想一想明年的6月份,儿子正式跨过18岁的成人礼,走进高考考场,这是做为父母最骄傲最激动的等待。
我还有一个等待,就是希望明年暑假能和儿子一起上初级班,或者我们一家三口一起上初级班。
我希望孩子和老公也能有福气,在内在能连接上团队这样更大的支持系统。老公刚换到新岗位,经常出差,比之前工作更辛苦。在家时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也是蛮舒服的相处状态。我有时会希望跟老公能有多一些的共同活动,我带动不了他。
再说说我自己。妈妈和爸爸都已离世,在时间精力上少了对父母的牵挂担心。本来觉得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想减肥健身,想学习穿搭,也想在团队的生命陪伴师上更精进,想把家庭收拾得更舒服。一开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年后第一天上课就忍不住睡觉,怎么也醒不了,又不能安心睡。晚上的大群陪伴也常常坐不住,很想睡觉。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累了需要一段时间休息,晚上和周末能睡觉时也会睡觉,家里也没精力去收拾照顾,这段状态比我以为的时间要长。有时我感觉自己像是眼睛看着冲刺的终点,却真的一点都快不了,还有好长的一段距离。在学习中,我看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心里着急,却真的快不了。其实这样的自己也不轻松。我总是那个做事就紧张紧绷的,一点都不是我表面上的淡定,那只是我真的无力再去面对自己的情绪,好集中精力先处理事情,内在有时会有很强的情绪,特别是事情完成后,会很累。其实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自己放下这些对自己的目标,可以过得很轻松。可是又想自己能多去做点什么,能做好一点,这个时候就会有无力有累有矛盾。自己还是会有些混沌,常常装着很多事很多人,并不那么轻松,可是自己不轻松也真的无法去很好地完成心里的那些事去面对心里的那些人。
其实我这个年纪有时开玩笑说可以开始考虑退休生活计划。45岁的生日这天早晨,我会对现在平静的生活幸福到流泪,老公和孩子都很好,自己也很好。
说到自己的内在,就是会矛盾,习惯在自己的内在运作。我好像总是渴望能轻松点,也许真的是累了。一轻松点自己又不自觉去想做些事情,然后又不轻松了。
索引条目:
1、越内卷,父母成为孩子身边稳定支持的力量就越是无比重要。
2、父母在内卷时代,因为焦虑担心等导致容易动作变形干扰孩子,动作变形始于心理变形,父母心理变形才是亲子关系最初变化的开端。
3、无意识全方位干扰孩子的父母实在太多,有觉察清明陪伴孩子而不干扰孩子的父母实在太少。
4、父母对孩子学业的焦虑、担心、害怕甚至恐惧,是父母的课题,需要父母自己负责,否则蔓延到孩子那里,就会造成“课题混淆”,父母完成课题分离是关键。
5、父母在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对孩子的不干扰,就是最好的减负。
6、当父母总是不自觉去代替孩子操心焦虑,情不自禁去“帮助孩子”,就是干扰孩子的开始,也是忽略孩子这个生命的开始。
7、母婴阶段母亲对孩子生命全方位照顾、呵护和关爱,替孩子解决一切难题,让孩子生活愉快顺利成长,是母亲的天职,同时也会无疑是称谓亲子关系的大坑----为后面孩子长大后的大包大揽,无意识操心焦虑埋下引线。
8、原生家庭父母对抗,冷战,隔离,弱势一方常常会吸引孩子移动到Ta那里去补齐失衡的部分。
9、当父母关系不顺畅,争吵较多,孩子常常会不自觉“敬献”出自己,去平衡父母关系里缺少的部分。
10、当孩子总是用尽全力去做好父母没做好的部分,却依然于事无补,受挫感、无力感会是孩子常见的两种反应,长大后的孩子在自己家里,关系中,看到关系失衡的地方就会去行动,可是依然会体验于事无补的辛苦疲惫和无力感。
11、在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地方深入探索自己,往往会得到很宝贵的生命信息,有益于自己去面对和转化。
12、从被触动到行动,看似只有一步,实则不止:从被触动的地方反求诸己,不断深入面对和转化,然后在现实里去体验突破,这样能带来改变的行动才会出现。
13、我们对外界的关注,总是多余对自己的关注,我们对于事情和问题的解决总是有异乎寻常的热忱,而对于生命的兴趣总是兴致索然,这是导致所有关系包括自己对自己关系出现障碍的原因。
14、我们借助对自己的关爱,就能施加关爱到身边人;我们借助对自己的探索,我们就能对身边生命感兴趣;我们对自己生命成长有热忱,我们就能对身边人的成长明察秋毫---从自己出发,我们就能抵达到众生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