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41031:卡在青春逆反期的我,才是我和妈妈相处不来的根源
(2025-07-07 02:20:46)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男听友
倾诉者说:
这次收到海燕的通知说到我参加节目了,很意外,前段时间也在想每年报个节目,想让老师这样世界级的大师陪伴一下。其实我是一个比较难敞开的人,特别是和家人之间,平时联系都不多。姐姐之间也都是报喜不报忧,有事才会和他们说下。
和妈妈的关系一直都是困扰我的问题,虽然学习多年,真正面对妈妈很少,妈妈今年过年在我这边过年,之后基本就住在我这里,说实话和妈妈相处,我很难受,我很不想和妈妈待在一起,对妈妈很排斥。之前和妈妈分开住,妈妈经常和我打电话,我都会不耐烦,不想听她说话,感觉听她说话,人就不舒服,很无力。用一蒙的说法,我接到妈妈的电话,人就像打霜的茄子。
自己也发现很难和妈妈相处,妈妈做点什么我都会找她的茬,妈妈叫我做点事,我就会很不耐烦,其实妈妈做的很多事都是为我着想,但我总是看不到妈妈的好,我就会挑剔她,总觉得她做的不好,不想她来干涉我,总觉得她在给我找事,我就很烦。比如她给我介绍对象,我觉得在外地不想联系,她就会说我,到底想怎样是不是打算不结婚,我一听就很生气很烦,我总是觉得她看不到我在努力,其实我有在接触女生,只是没见面相亲而已。
总的来说,自己感觉比以前还退步了很多,自己还是想面对和妈妈的关系,自己卡在这里还难受。
索引条目:
1、从世俗的角度,母亲(父亲)皆爱孩子的,但必须承认爱的层阶有高有低,与之相对应的孩子和母亲(父亲)的关系有好有坏。
2、当老公(老婆)离世,母亲(父亲)往往将重心偏向子女,这不是是非对错的问题,这首先是关系重大丧失,继而在红尘世界里关系失衡的结果,偏向子女不过是在借助子女将失衡的关系恢复到某种平衡状态。
3、年迈的父母和孩子说很多的废话,其实不过是父母想靠近孩子,或远离孤独的一种方式。
4、当一位母亲(父亲)总是用挑剔代表期待,用批评代表看中,用否定代表肯定,孩子往往第一时间拿不到后面美好的肯定、看中和期待,只会感受到被打压、否定和指责,如同母亲(父亲)幼年时面对同样特质的父母一样。
5、当我们和母亲(父亲)待在一起,就浑身不自在,抗拒,焦虑,紧张,烦躁等,意味着你和母亲(父亲)之间的分化未完成,一直用某种方式粘连共生在一起。
6、抗拒,隔离,压抑,冷漠等是孩子和父母粘连共生的典型特征,因为不接受父母如是的样子,没有能力接纳父母“不好”的方面, 所以会用各种防御机制来与其保持距离,其实恰好说明粘连共生一直存在。
7、一直活在全能自恋状态的孩子,当发现父母是用自己无法掌控的真实样态在生活,于是巨大的挫败一直没能被自己接受和转化,于是用拒绝、对抗等方式和父母纠缠共生,拒绝越久,共生越久,对抗越大,共生越紧密。
8、当我们能接受父母真实的样态,无论是好还是坏,内在不再有抗拒或者改造的反应,在原生家庭里,我们和父母就不是粘连共生的状态。
9、当我们在亲密关系里比如恋爱或者婚姻中,我们不再改造对方,不再期待对方按照我们的样子来活,彼此都按照自己如是的样子在生活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我们身上从共生到分化,真正彻底的完成,达到真正的寂然安静。
10、从内在受伤小孩的角度看,父母有意或者无意制造的伤害,孩子那里一直没有面对和转化,内在受伤小孩的存在,就是和父母粘连共生的明证。
11、越害怕和父母待在一起,害怕敞开更多引来父母更多的控制,越是蜷缩在和父母粘连共生的痛苦之中,当子女能够面对父母坦诚对父母的不满,如是承认,自己的困境也能和盘托出,那么分化就开始在启动。
12、强势控制型和激烈对抗型父母在孩子那里,最容易制造出粘连共生的家庭现象。
13、当我们用“叛逆”来和父母相处,我们就还和父母处在粘连共生之中,也明白无误告诉我们还卡在青春逆反的时期,这个“我”才是和妈妈相处不来的根源。
14、当我们有能力读懂父母“无事生非”后面的担心,挑剔后面的期待,批评后面的看重,指责后面的渴望,那都是来自父母的运作,只是在表达他们自己,甚至可以借助父母这些让自己痛苦不堪的表现,开始真正聚焦父母生命本身,那么真正的分化就会悄然降临。
15、在清明空性的空间,还原内在受伤的场景,去表达当初孩子未曾表达的想法,需要,渴望,判断,要求,心意情爱等,是开始把父母放在一段距离之外,在真实中去还原父母和自己的一切,让真实而非期待,自然而非控制出现彼此之间;然后在空性慈悲生命本源的照见下,看得到父母,接受父母如是的样子,看到自己接受自己如是的样子,分化的进程就会比较完整深入。
16、父母对孩子“非爱”的言行,要么在呈现父母的来处,要么在表达父母的心意情爱,要么在呈现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如果孩子能一次次抽身出来去懂得父母,而不是无意识陷入粘连共生的痛苦之中,那么真正的长大成熟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