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影响着你的亲密关系,你不得不知道的秘密(胡慎之)
(2025-07-07 00:40:41)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
很多时候,我们在亲密关系里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就好像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她和男朋友因为吃饭发生了不太愉快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
她和男朋友打算在外面吃饭。于是她问男朋友:“你想吃什么?
男朋友说:“随便”。
但当她提出想吃日料时,男朋友又说不
这样的对话持续了一会,都没能决定好吃什么。
她生气了
可是她没有直接和男朋友沟通,告诉他她的感受
相反,她选择了通过对男朋友不理不睬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愉快。这也是她面对矛盾和冲突,习惯性的应对模式
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接下来为期两周的冷战。
然而,她的冷暴力并不是一次偶然。
在这行为的背后,其实是有她原生家庭的推动的。
胡慎之老师说过:“我们被对待的方式,就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在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前,是需要完成自我的四个认同的。
而我们的原生家庭,则是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在一定年纪前,我们没能在原生家庭的帮助下很好地完成四个自我认同,那么成年后,我们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就会受到影响
自我认同,其实就是自我悦纳。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首先是身份认同
小时候,父亲可能会和我们玩举高高。
就像狮子王里,小狮子辛巴被它的爸爸托在背上那样。
这就是一种来自父亲的身份认同。
这样看似不经意的小举动,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
它意味着父亲对于我们、作为他孩子的一种接纳。
孩童时的举高高,仿佛就是父亲在向我们、向这个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孩子。”
前段时间热搜上的代孕事件,实质上是会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的。
假如父母两个人都不想要这个孩子,那么他的身份是什么?
他是谁的孩子?
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其实就被赋予了一个身份,那就是父母的孩子,是他们的宝贝、掌上明珠。
第二个是性别认同。
有时我们会发现,现在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孩子,在男性力量方面,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区别。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人们就讨论到我们中国的男孩子似乎越来越女性化了
反之,欧美国家的男孩子好像都很有男性力量。
其实,这是可以被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审美与期待所改变的。
我们在这里暂时不讨论性别的多元化。
人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除了生理上的,同样重要的还有心理。
而我们最初对性别的认知,就是来自原生家庭,也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父母对孩子的性别期待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感到失落或遗憾。
有的父母可能还会把女孩当男孩养,或是把男孩当女孩养。
这时孩子就会形成比较中性的性别认知。
我们所说的性别,指的是社会(包括父母)对男生或女生的期待
在大众的审美中,女孩应该是优雅温柔的。男孩应当是有担当、有勇气的。
其次,就是自我价值的认同。
一个人自我价值的核心,往往来自于父母,也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
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宝贝,那么这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比较高。
相反的,假如父母认为孩子是个累赘,是需要他们牺牲自己去成全的,那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且不被接纳的。
我有个朋友,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他三岁时,父母就分开了,然后母亲在他10岁时再婚了,继父自己也有2个儿子。
而他母亲因为想博得继父的欢心,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2个继子身上,忽视了他。
所以,从小他就没有归属感。
他认为,自己既不属于父亲的家庭,也不属于母亲家的一份子。
成年后,他在亲密关系里总是缺乏安全感,只要察觉到对方稍有变化,就会感到很焦虑,害怕被抛弃。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创伤导致他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很低。
有的人常觉得自己会麻烦别人,或者需要去讨好、取悦他人。
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在内心深处,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是别人的累赘。
最高层次的,便是自我认同。
而自我认同的形成,最初也是从原生家庭中获得的。
在我们的家庭关系中,我们是不是家庭的一个部分?我们的意愿是否被尊重?
如果父母总把我们当成小孩,那么他们就会在做决定时不征询我们的意见
明明我们本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完成的事,父母还要用他们的方式
就像我们哪怕会自己用筷子吃饭,父母还要用勺子一口一口喂我们。
在这种原生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就很可能会依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宝宝,以一个孩子的方式去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
在亲密关系里,他们会渴望成为对方的宝宝,需要被过度照顾。
这时,很可能就是他们的自我认同上出了问题。
因此,我们说“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去看看他的原生家庭,看看他们相处的方式”
原生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时刻影响着我们对待身边最重要的人的方式和态度。
也许很多人会说:“可是原生家庭不是自己选择的啊!”的确,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被怎样对待。
但是,我们有选择如何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权利。
大多数时候,我们和他人相处的模式都是无意识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