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爱上错的人,原因只有一个(南小希)
(2025-04-15 21:38:32)分类: 婚恋关系 |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表达这样的困扰,他们总放不下负面、消耗型的关系。
有人早就和伴侣分手,却总是不断纠缠挽回,不撞南墙不回头。
有人下定决心离开习惯冷暴力的伴侣,可一旦对方示好求和,便选择原谅……
对他们来说,似乎有某种强烈的动力驱使着自己坚持留在不舒服的感受里—— 尽管痛苦,却心不由己、无法潇洒转身。 类似的关系模式背后,究竟在发生什么呢?
反复陷入同一种关系
这让我想到一位男性的故事。 他找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妻子,因为心疼妻子年轻时复杂坎坷的经历,他非常乐于扮演呵护者的角色。 结婚后的几年里,他无比温柔体贴,将妻子捧成手心里的公主。 谁知有一天,他突然介意起妻子的过往经历,开始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她。 而造成这种急剧变化的原因是,他爱上了另一个大自己十岁左右的离异女性,对方正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过着生活。 后来,他跟妻子离婚,开始对那个离异女性呵护有加。 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将对方从艰难的处境中拉出来,反而让自己也陷入到消耗的状态中。 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又选错了人。 听起来,这位男士的举动实在让人费解。 首先,他会反复被年长很多的苦情女人吸引,成为她们的拯救者。 其次,他可以表现出非常体贴温柔的一面,但这种好却可以突然收回、一下子荡然无存,谈不上是真正的爱。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不断陷入与大龄女人的情感纠缠里?
无法实现的愿望,变成了生命的诅咒
原来他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年轻时不断流连在外,纵情声色。 后来父母离婚了,父亲继续花天酒地过着逍遥日子,母亲便离婚不离家,抚养孩子长大。 母亲心里藏着很多难解的恨和委屈,总是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流泪。 每当这时候,他总会像个小丈夫一样,用稚嫩的小手轻轻擦去母亲的眼泪,贴近他,用身体和语言温暖她、安慰她。 但这些拯救不了母亲的心结。 她的性格越来越暴戾古怪,有时候他受不了母亲的状态,就会对她冷淡。 这时母亲会更加歇斯底里地发脾气,然后哭诉:“我还不是为了你才留在这个家!” 渐渐地,他与母亲变成了「付出者」和「接受者」、「拯救者」和「受难者」的角色。 母亲先是把自己的眼泪和痛苦,错误地转嫁到儿子身上。 面对痛苦的母亲,他无论如何努力,都注定了无法代替父亲,让母亲变成一个快乐自足的女人。 于是,他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内疚感。 内疚感 这让他备受煎熬,觉得自己没用又糟糕,这使他的童年阴云密布。 慢慢地,这种无法消解的内疚感,变成了他的「未完成情结」。 成年后,他一次次陷入不真实的亲密关系、去拯救那些看起来和母亲相似命运的人,无一不是为了继续完成对母亲的拯救。 「未完成情结」是很多人心头的淤血。 每种形态不一,却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
它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没有实现的愿望。
对他来说,一次次被苦情女人吸引,想要的是让童年记忆里的母亲能开心起来。
对这个愿望的固着,变成了他在每段关系里的强迫性重复。 这丝毫无助于弥补「早期」的遗憾,却会让人在「现实」中损失更多。 就像这个男人总是陷入付出型的关系,却不自知,错失寻求幸福的能力。 因为执着于没得到过的甜,将他牢牢锁死在过去,无法走向未来。
接纳遗憾,放弃修改过去
如果你也像这位男性一样,在关系中由于某些未完成情结,正在经历一次次消耗型关系的轮回…… 这时,可以能做什么呢? 我想起,电影《深海》中的那个渴求母亲关注和爱的小女孩。 小女孩的父母离婚后,父亲组建了新家庭,她在其中备受忽略,自觉多余。 而母亲从不主动联系她,甚至告诉她,不要再联系了。 但女孩一直无法释怀,想念母亲,想去找她。 可能是受痛苦的指引,她在一次旅行中落入海里。 在昏迷的梦魇中遇到海精灵,带她继续寻找母亲的爱。 在她的脑海里,一直有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全家人一起快乐地庆祝她三岁的生日,并说着永不分离的誓言。 这个回忆,向她释放出无法释怀的甜度。 但是,她再也不可能乘坐时光列车,回到她三岁的场景、停留在那样的甜蜜里。 事实是,母亲不够爱她,所以才冷漠以对,不再联系她。 她需要承认自己有个不够爱她的母亲,放下继续验证“妈妈还爱我”的愿望。 最后,在现实世界中,有个陌生人放弃生命救了这个小女孩,从他的身上,她明白:
原来自己一直都是值得被爱的,这才终于接纳“不被母亲爱”的遗憾。 要接纳这种事实,确实很难。 很多人放不下的背后,往往都是抓住最后的一丝可能性—— “只要我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修改过去了。” 所以他们才一次次回到相似的场景里,进入到错误的关系模式中。 事实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力感和局限性,这往往是人的自恋在作祟。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就是自己做不到、无法改变的。 接纳自己的遗憾,才是改变的开始。 当然,这并不表示,从前没有尝到过的甜,就再也无法得到了。 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靠自己去创造。 要做到这点,第一步是要察觉到自己正困在“未完成情结”之中。 对于那个不断陷入跟苦情女人纠缠的男性而言,
他无意识选择的方式是把现实中的苦情女人变成幸福女人,自己继续成为默默付出的拯救者。 当一而再再而三陷入到相似的情感模式当中,不断重复时,这就是需要警惕的信号。 只有看到自己的这种模式,才能想办法从中跳出来。 其次,做好课题分离。 每个独立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很多人过去的“得不到”,不能证明自己不够好——
得不到冷漠父亲的回应、得不到养育者的肯定,那是因为这些人有自己的人生课题。 同理,只有他明白拯救母亲不是自己的任务,才会在心理上完成和母亲的告别。 最后,寻找真正健康的关系。 当他愿意放弃上演“拯救者-被拯救者”的戏码,才能停止旧有的模式;
转而去寻找被关注、接纳、看见的正向关系体验。 不再反复陷入受虐的重复中,转而有机会去体验被正确对待的感觉。 而被正确对待过的人,将会去寻找更多被正确对待的关系。 自此,新世界将会慢慢为他打开大门。
写在最后 ,从人的天性来看,我们容易近乎偏执地渴望生命中每件事都有始有终。 只是,我们往往用错了方式—— 执着于修复“未完成”、想回到过去,是一种执念。 重获力量去创造新的体验,过好当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