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40826:有一类孩子,是穿上了衣服的爱
(2025-03-21 17:13:45)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最近被老二的状态整的有些焦虑。
妹妹马上上九年级,她每次考试前压力都特别大,各种担心害怕,总念叨考不好怎么办啊之类的!当听到她说对某个学科的无力对某个老师的害怕,说对同学某些言行的不满和愤怒时,我就很烦躁,各种情绪都有,觉得她小题大做、觉得她很难伺候、觉得她关注点不对、觉得她分神分心、觉得她太容易受人影响,也会对自己帮不上忙有自责和愧疚。
其实她成绩一直都不错,可能之前她考得好我就开心一些,考得不好我脸色和语气就会差一些,也许是因为这些表现让她觉得有压力!从上初中起我就说咱高中是要上洪高的,之前她没什么概念,越往后可能就越觉得不容易!虽然每次考试她都过线了,可她还是常常说万一考不上怎么办?
看着她现在每天学习这么辛苦,想着高中只会有过之无不及,我就想就上个中职中专学门手艺也挺好!
然后有朋友说我这样不对,不能剥夺孩子考大学的权利!搞得我就更纠结了,我担心因为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耽误孩子的前程,更怕孩子压力大了身心不健康!
其实她小学的时候我是很放松的,对成绩好坏并不看重,可能是上初中后她成绩不错提升了我的期待;
然后我现在加入教培这个行业,潜意识里觉得她成绩好,说明我们的老师是能够提分培优是有成效的,对招生肯定有促进;
还有这几年家里的经济状况很不好,也没有了曾经光鲜亮丽的事业,如果她成绩好,起码证明在她的养育上还是成功的,我并不是一败涂地!我知道这些想法不对,只是不知不觉不受控制地就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听说优秀的孩子更容易出问题,所以想求助老师,帮我指条明路!
索引条目:
1、在内卷时代,孩子考前焦虑实在是太正常了---焦虑本身没啥大问题,对焦虑产生焦虑,焦虑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才是问题。
2、提前过分焦虑,往往是对待焦虑出现了问题,在头脑固有模式下,焦虑是要被解决的,没有被解决的焦虑就成了阴魂不散的问题。
3、孩子过分焦虑是出资恐惧,恐惧排名比较,恐惧成绩下滑---当学校,家长,社会都把成绩等同于每个学生,学生也认同标准而不认同自己,认同学习而不认同生命,认同优胜劣汰而不认同人人值得尊重和善待,于是借助学习,孩子把家长、学校、社会的标准都认同且内化,学业优秀过分强调到被置顶为至高无上的位置,教育偏离规律,学生扭曲变形,围绕教育就呈现出社会的畸形状态。
4、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心一定要回归到生命优秀这个本质的培植上来,教育才是锦山添花,不然就是助纣为虐。
5、在教育暂时看不到彻底扭转的时候,家长、老师和社会需要做好每个孩子身心健康的呵护工作,这个就成了重中之重---我们不能让一个个稚嫩的孩子去独自承受因教育偏离本质和规律带来的错误,孩子也承受不起!这个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老师和每位家长需要站出来替孩子分担,保护好孩子,就是在保护祖国的花朵和未来。
6、守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关键,最主要的是父母日常的陪伴质量,老师关键时候的理解懂得和支持也非常重要。
7、高质量的陪伴,从来不是讲道理,而是放下脑子里那一切看起来成熟实际却僵化的那一套,我们很多家长就是舍不得这些僵化的经验、固化的信念系统和听起来行之有效的道理,总是死死拽住这些“陈旧”的东西不放,结果这些脑子里这些东西就死死压制住和父母内在的心意情爱,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连接不上的巨大障碍。
8、让自己的内在出现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可以容纳孩子言语,行为,情绪,感受,想法,期待,批评,指责,抱怨等一切的呈现,父母内在必须要有这个内在容器,这是和孩子建立联结的关键,真正沟通不过是联结后必然又自然的延伸。
9、容纳住孩子所有的表达,口语和非口语的表达之后,家长常常就会按耐不住,很容易又去对孩子进行评判,分析给出解决的办法,高质量的陪伴就功亏一篑,这时候依然要放下头脑习惯性的分析和评判,而是要开始启动父母生命应有的感受力,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去触摸孩子的情绪感受和想法等,借助感受力,在你的内在空间开始呈现一个当下呈现在你面前的孩子----在你内在开始这样和孩子“亲密接触”,联结孩子才会出现。
10内在对孩子所呈现的一切有感受,内在空间有能力呈现孩子的如实模样,这个时候因为感受得到孩子,看得到孩子,你就不可能又回到脑子僵化的反应,固化的系统去做反应,而是你和孩子临在在每个场景,父母生命本身因听到,感受得到和看到,且因和孩子紧紧联结在一起,而生发出来的生命反应,诉诸于口头和肢体语言等,俗称为表达,真正符合孩子当下需要的沟通,就会出现。
11、头脑固有模式总是希望用一套固化或者僵化的东西,去处理一个个当下灵动鲜活生命的呈现,这本身就是无明和妄念。
12、总有这类孩子出现在红尘俗世:TA们敏锐感知,细腻觉察,对这个世界一切的人事物,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明察秋毫,然后TA们拿出爱,给出热情,付出行动,为这个世界缝缝补补---这类高贵的照顾者,是世界的瑰宝,我们真的要认得TA们和宝贝TA们。
13、父母陪伴好孩子长大的基础,就在于你能认得孩子如是的真面貌,且能接纳,尊重,欣赏TA的真实样子,而不是打压、否定或者妄图改造,哪怕你是出于心疼孩子,都不要这样去做。
14、让孩子成为TA本来的样子,然后一路呵护孩子成为TA自己,这是世上有智慧且最高级的父母。
15、有一类孩子就是心甘情愿拿出自己,去联结别人,内在聪慧且无惧,满怀热情为这个世界去服务,这是多么好的天使在他人间生活着。
16、有一类孩子被父母定性为操心,总是为别人考虑得很周到,懂事的让人心疼,同时TA自己的事却一点也不耽误,很多父母常常受不了这样的孩子,总觉得这样的孩子活得太累,继而很抗拒孩子那样活,其实这样的孩子并非委屈自己去讨好世界,这都是TA们心甘情愿,且能乐在其中的,TA这样活的时候反而是符合TA们本身的如是心性,且像一道道光在照亮世界,那么父母就不要用固化的标准去评判孩子,实际上这类孩子已经在活出爱本身---TA的存在就是爱,这是段位很高的生命状态----TA就是穿着衣服的爱。
17、在道理横冲直撞的世界里,还有孩子坚持在用心和爱去联结这个世界,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横行天下的时候,还有孩子固执在用爱照亮自己和别人,这样的孩子简直就是人世间的瑰宝。
18、父母不要担心用爱的真实面貌去活的孩子,TA们敢这样活,TA们自然就是强大无比的生命,父母能做的就是用爱去支持这样的孩子。
19 、对于始终敢于用爱去联结世界的孩子,父母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呢?父母用爱去支持TA,用欣赏去赞美TA,用理解去联结TA,用敞开去迎接TA,用聆听去托住TA,用爱去滋养TA,这类孩子往往也更需要身边人的爱,只要有一点爱和支持给到TA,TA就会满血复活蹦蹦跳跳又去做TA自己了---因为TA们对爱,及其爱的衍生物,都天然的熟悉认得,TA会非常开心看到别人拿出爱,哪怕只是看到你在拿出爱给TA,TA就像手机进入“闪充”状态。
20、委屈自己去拿出爱,那是讨好;所有付出都暗中标注了价码,那时交易;洞悉别人需求有所图的付出,那是世故;可是有一类人(孩子),爱就是爱,没有委屈,所以不是讨好;付出就是付出,心甘情愿,所以不是交易;洞悉别人需要,只要自己有,立马拿出,不求回报,所以不是世故,这类人(孩子)活得特别真实坦诚简单纯粹且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