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夫妻关系,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心理问题(复元伙伴)
(2025-03-12 14:53:52)分类: 亲子关系 |
心理咨询师:“你们夫妻平时的关系如何呢?”
丈夫:“我们来这儿是想让您看看孩子,跟我们两夫妻有什么关系?”
心理咨询师(看向女人):“据我的经验判断,恐怕还真有不小的关系。您打算说说吗?”
妻子:“他只知道工作,孩子什么状况,他根本不关心。他要是每天下班早点回来......”
丈夫:“你当着孩子说这些干嘛?你就做得很好吗?”
角落里,他们的孩子缩起了身子,开始默默地抽泣。对于开头的问题,咨询师感觉自己已经知道了答案。
01
孩子是种子,家长是土壤
好的夫妻关系是第一重营养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情绪障碍,甚或是发展为精神障碍时,稍有觉知的父母似乎都会有意识地觉察和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出了问题,父母肯定有责任,教育专家们不总是这样说吗?
但是,在成为好的父母之前,很多家长却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维护好自己和伴侣的夫妻关系。
每个家庭都是一方土地,孩子是其中的种子,父母就是孩子的土壤。在家庭成立之初,只有丈夫和妻子两人,这两人的关系是这个家庭未来发展坚实的基础。好的夫妻关系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第一重营养。
当家长自身的夫妻关系和谐时,种子的土壤自然就有营养。如果家长们自身的问题都还未得到解决,内心充满着许多纠葛,甚至对彼此也心怀不满、怨恨,那么,即便这两位家长再怎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也仍然会感到力不从心,怎么做怎么不对。而孩子也往往容易在这时出现问题。
那么,究竟有哪些糟糕的夫妻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在采访资深心理咨询师后,总结出了以下四种。
02
哪些糟糕的夫妻关系
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1、讨好式夫妻关系
饭桌上的男人把筷子一摔,气哄哄地说道:“我不是说了最近胃不舒服不能吃辣吗!”
“对不起孩子他爸,我今天忙忘了,这个青菜不辣,你要不多吃点青菜吧。要不我再去厨房里给你炒个不辣的肉?”说着,妻子把青菜推到了丈夫面前。
“我辛辛苦苦在外面工作了一天,你就让我吃青菜?你是不是成心的啊?”
妻子叹了口气,默默走进了厨房。
“你叹什么气?你昨天没听见我胃不舒服吗?”
饭桌那头的孩子听着父亲对母亲的指责,低着头不说话,默默扒拉着自己碗里的米粒。
讨好式的夫妻关系往往呈现为一方过于迁就、服从另一方的形式。在有的家庭里是妈妈服从于爸爸,也有的家庭是爸爸服从于妈妈。总之,话语权和决策权几乎只掌握在一人手上,这是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夫妻关系。
长期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习惯性地忽略自己的情感、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们在和他人交往互动时,容易讨好别人,不知道如何健康地与他人建立关系,也没办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因此逐步发展成抑郁情绪。
2、逃避类夫妻关系
“儿子马上要上初中了,最近期中检测数学又没考好,我们要不还是找他聊一下吧?”
“你去跟他说嘛,我懒得管。”
“什么叫你懒得管?这不也是你儿子吗?事关孩子以后中考,你作为爸爸还是要表明态度呀”
“哎呀,这种事我不想管。孩子一次考得差就考得差呗,你要想聊你去跟孩子聊呗。”
“你!每次都是这样,我真的跟你没话说。”
在夫妻关系中,如果有一方逃避,甚或双方都逃避面对问题,就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我也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逃避问题”的影响。
在面对挑战和压力事件时,孩子容易以防御姿态处理,只管逃避眼前的难题,学习自己的父母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沙子里。然而,头扎进沙子,问题并不会消失。孩子以逃避方式处理的问题越多,内心的焦虑感也会逐步增强。在这类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在面临压力事件时遭遇情绪危机,甚至会爆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3、讲理派夫妻关系
“孩子现在心理问题这么严重,我们要怎么办啊。我真的看不了她这样自己伤害自己。”妻子坐在床头,用手撑着头。
丈夫站在墙边,点燃了一支烟,有些烦躁地说,“你不要这么情绪化,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带她去医院检查。”
妻子转过头来,冷冷地质问丈夫:“我情绪化吗?那我们理性点来说,孩子现在变成这样,你也有责任。”
丈夫深吸了口气,平静地说:“你现在在这里翻这些旧账又没有意义。明天带孩子去医院吧。”
这种夫妻互动模式的危害最容易被忽视。在上一段对话中,丈夫和妻子看似都在讲道理,但实际上都没有关注到彼此身上的情绪需要。妻子体谅不到丈夫的辛苦,丈夫也理解不了妻子的伤心与委屈。他们只是在用脑说话,但没有用心说话。
受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长大的孩子,极易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交不到什么朋友,因为他们在和他人对话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用情感和对方连接。尤其是在与他人爆发冲突时,孩子可能会变得尖锐、刻薄,看似十分讲道理,但说出来的话却会让人感到不敢靠近。
他们甚至可能感到很挫败,很委屈。为什么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却不听我的,却要远离我?长此以往,孩子心里的情绪要么变成戾气,伤害他人,要么变成委屈和自我贬低,伤害自己。
4、指责型夫妻关系
“孩子变成现在这样,还不都是你的错?”
“我的错?你做得就很好吗?你每天几点回家,你给孩子的作业签过几次字?”
“你怪我回家晚,那我不挣钱了吗?你要是不给孩子手机,他能打游戏打成这样?”
“是,都是我的错。我每天上完班回家还要给孩子做饭。我吃力不讨好。这个家我过不下去了。”砰,一声门响。妻子扔下围裙,拿起钱包摔门而出。
“去你x的!”丈夫踹了一脚眼前的凳子,对着客厅的孩子说,“看什么看,写你的作业!”
指责型的夫妻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互相指责、埋怨、争吵甚至是肢体上的家庭冲突。这类夫妻并不懂得如何控制好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情绪。他们的孩子也没有从家长身上看到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好案例。这会给孩子传递一类信息:情绪是无法控制的。
因此,一方面,孩子容易习得父母应对情绪的方式,在于他人的相处中过于情绪化,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遭遇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一方面,孩子因为不懂得如何应对处理自己内心的情绪,也可能会演变成抑郁、惊恐、焦虑等情绪障碍。
03
成为更好的伴侣
才能成为更好的家长
许多父母常常教育孩子,“大人的事你少管”,但夫妻之间如何处理好彼此的亲密关系,如何与彼此相处,不完全是“大人的事”。它决定了孩子将从自己童年与青少年时期身边最重要的两位成年人身上学到什么,吸收到什么样的“营养”。它极大地影响了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方式,孩子应对自己与他人情绪的方式、孩子面对难题的方式、孩子表达自我的方式。
当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时,不仅要反思自己过往的教养方式,还要思考一个问题:我和伴侣过往的关系,给孩子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树立了怎样的榜样?
成为更好的伴侣,才能成为更好的家长。维护好与伴侣的关系,同样也是成为好父母的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