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难以喷涌的是什么?(无限延伸的三角——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4-10-14 18:20:06)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朋友养乐多,有长时间的便秘史。
为此,她如神农尝百草,试遍各种方法。
比如,早晨空腹一杯蜂蜜水;多吃火龙果、香蕉、芹菜等瓜果蔬菜;多喝水;饭后一杯酸奶;多运动。
又或是吃药,麻仁丸、芦荟胶囊、开塞露……甚至针灸、推拿都无多少用。
她还是要每隔三四天才想上次厕所,每次如厕必蹲上半小时不止。憋得满脸通红,用尽全身力气,腹中之屎仍纹丝不动。
相信周围有此困扰之人,定能感同身受。只是简简单单想拉个屎,为何如此之难?
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可能。
自动化营业的假自体
有些时候,便秘还与假自体的调动有关。
有些朋友,对于屎尿屁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
他们可以在亲密关系中,发很多大便的表情包,也可以在喜欢的人面前放屁、或直接表达拉屎的需求,甚至是形容那种画面感来进行恶搞。
换句话说,屎在这些朋友那里,是可以被拿来玩的一种状态,也很真实。
还有一些朋友呢,对于屎尿的态度则比较紧绷。“我男朋友在附近,我就没有办法拉屎。”
这样的态度,有些名人也是如此。比如,李敖看到胡因梦如厕便秘,而对这位大美女丧失了兴趣。
于是,为了担忧拉屎这些“粗俗”的事情,破坏了自己在恋人心目中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他们可能会因为恐惧,而压抑自己的排便需求。
但我们知道,人食五谷杂粮,拉屎放屁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哪怕是帅如吴彦祖,美如刘亦菲,也是有这样的需求。
如果人为地压制或者克制它,那是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得不偿失的。
那相当于,放弃自己的真实需求,来取悦和讨好他人的需求。
而这些他人,可能本身就存在在关系中“过度理想化”,"无法接纳不完美”,或者“过于自恋“等问题。
理性层面,我们觉得这事很荒唐。但有些时候,这个过程是在自动化的情况下发生的。去调动自己的假自体营业,来讨好自己的伴侣或是其他亲密之人。
往深一步,这种调动假自体营业的状态,可能是源于早年原生家庭的养育中,父母的养育功能有限,孩子为了生存需要建立一个假性自体,就像“彩衣娱亲”一样取悦好父母来让自己生存下来。
长大以后,这份假自体也会保存下来。在亲密关系中,如果假自体被调动营业时,真自体也会受到打压,各种功能会受到抑制,躯体症状也会相应出现。
便秘,便是表现之一。
无法言语化的愤怒
拉不出的屎,也可能和无法被言语化的愤怒有关。
有一次,闺蜜M跑来跟我奔溃诉苦。
“我的肚子非常鼓,好像怀胎十个月,并且有严重的便秘症状。去医院看,也没啥毛病。开了些泻药,吃了肚子仍然是鼓的。感觉身体里都是垃圾,一坨屎。”
我感觉有些奇怪,因为那段时间,她刚好谈一段异地恋,两人矛盾重重。既然医院并没发现什么器质性的问题,是否有一些心因性的可能呢?
于是,我让她去感觉自己的肚子,有没有什么画面感。我们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所以,很快她就跟我诉说了自己的画面感。
“我感觉自己像秦始皇兵马俑,里面是活人,外面是封塑起来的。感觉自己里面是我自己,外面是一坨屎要把我从头到脚的给吞没了,上面都长满了蛆,感觉自己整个都要腐烂了。”
“如果屎会说话,你觉得它会说点什么?”
“你想让我出来就出来?我就是待在这里不出来,我想待到什么时候就待到什么时候。我就是让你肚子里,甚至整个身体都充满屎。
找的什么男人?这么扶不上台面的男人,这么自私自恋的男人,你是瞎了眼吗?你不是觉得自己身材很好嘛?你不是要跟着他走去其它的城市?我看你现在一坨屎,还怎么诱惑?”
能够体会到,在便秘的症状后面,有一股很强的对抗和愤怒在里面。
那些愤怒,有些可能是她内在客体的声音(内化的母亲的声音),有些可能是她自己的。
但,因为这些愤怒无法被识别和言说,所以淤积在体内,成为了堆积在腹部的一坨坨屎。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这些屎会说话,也许它们正在无声地表达:我要制造一堆屎,给你吃!
内化了一个过度控制的客体
拉不出的屎,是对自己的过度控制。
养乐多跟我讲过一个故事。
读初中时,她是在一所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有一次夜自修,她突然感觉到肚子痛,想要上厕所。
但,班级非常安静,同学都在看书做题,老师在讲台上坐着。
她不敢举手,就一直忍着,想忍到下课。直到,肚子绞痛,汗如雨下,趴倒于桌上。同桌发现异样,跟老师汇报,这才获得了允许,忙不择路地去了厕所。
我问她,“痛成这样,为何不举手?”
“不敢,老师和同学都在,而且那么安静。而且,当众说自己要去上厕所,怪不好意思的。”
这里,可以嗅到点东西。这位朋友,似乎连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要先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表达。否则,便无法排泄。
而且,这份需求的表达里还有一些羞耻感。
关于别人的同意,这个“别人”,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养育者,如母亲。
儿童在排便训练上,是需要一定的控制的。那意味着,他们需要从随地大小便的状态,走向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
尤其,在尿不湿出现之前的年代,很多父母在处理孩子的屎尿时是比较麻烦的。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排便觉得非常厌恶,进行严格训练,比如一定要在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孩子才能上厕所,否则就会有惩罚,那也会有一些影响。
那这部分“过度控制”,被惩罚的恐惧等情绪会内化进孩子的心理结构中,人格是更加收缩的、紧绷的,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属于“肛欲期”的特点。
换句话说,这是源于自然的生理需求,受到人为意志破坏的后果。
关于拉屎这件事,我倒是很欣赏一位朋友。
他是个父亲,有一次为了哄女儿睡觉,给小朋友画了一张拉屎的连环画。画的很生动,很形象,女儿很喜欢看。他说,在他女儿的这个年龄,对于拉屎这个话题是很感兴趣的。
作为父母,他并没有觉得说拉屎放屁这些是粗俗的,要禁止的。相反,他充分地满足了孩子的兴趣,去谈论它,也以一种健康、自然、真实地态度接纳这份需求。
所以,不妨让我们对这份生理需求,有更多的欣赏、接纳以及表达。
去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躯体快乐,释放的满足,以及对排便这个过程有一些基本的控制,来获得自尊和隐私的一些需求。
去接纳,人之所以为人,“拉屎放屁”都是再自然不过的需求。它和吃饭、穿衣、睡觉的需求,并无什么不同。如果满街的饭馆是一道风景,那么厕所的存在也应该被好好地接纳。
去表达,理直气壮地表达。如果一段关系的经营需要建立在对拉屎的克制上,那么不妨对那人说三个字:快滚吧!就像动画片里,麦太教儿子麦兜,如果想拉屎就要主动举手跟老师说,并且大声地说:我要拉屎!
最后,祝愿大家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