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如何重获自我平衡(罗近月)
(2024-10-14 17:46:59)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先问一个问题:你的人生有感觉失衡过吗?
如果你是女性,能一定程度真实地面对自己,那感觉失衡的时候一定不少见。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感觉到失衡。这跟女性的阴性特质有关,也是女性的性别优势所在。女性有着更强的感受能力,更能沉浸在过程里。而从感受里下潜,深入内心的这片海洋,就能给一个人带来深刻的改变。这也意味着女性有更多的成长机会,更能够跨越过去的限制和阻碍,能更快地发展出新的模式,拥抱人生的更大的可能性。所以,失衡不是需要你重新变回原来的样子,而是在召唤你勇敢踏上新的心理历程,探索正在为你打开的人生新空间。这也意味着,女性其实能更快地成长,体验、打破、重组,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当一位女性真正开始对某件事情抱有决心时,大概率她会成功。这篇文章,希望能支持到一部分正在经历人生失衡的女性,如果你渴望成长,失衡便是常事,但不是坏事,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也希望能给予一部分正在走出失衡的女性更多的信心,你可能会因为伤痛做过很多努力和挣扎,比立刻看到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些过程要教会你重建跟自己的亲密联盟。也希望一部分走过这个阶段的女性能更加信赖自己的力量,当你勇敢地走上自我成长的这条路,你便成为了自己生命中的英雄。无论如何,在面临失衡时,请记得:你很重要,无论如何要先帮助自己。我想到在2016年看过一部电影《饭祷爱》,意思是:美食、祈祷、恋爱。我记得有一句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话:当我们抱着帮助自己的目的走向世界,有时反而在最后帮助了每一个人。这其实阐明了一个逻辑:女性要对周围人产生影响的前提,是带着帮助自己的目的,不再指望他人先发生改变。女性的力量何其宝贵,我无数次看到女性因为自己的成长,给孩子带来改变,让家庭发生改变,让周围的世界发生改变,然而这一切都是其次,最大的获益还是我们自己。你变了,你找到了你的位置了,你的世界就彻底变了。这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去理解所经历的失衡,并陪伴自己潜入深渊,重新找回自我的力量。
01 至暗时刻:不知道怎么了
电影《饭祷爱》里女主角伊莎莉白,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朋友和丈夫,用现实的标准来看,非常成功。然而某一刻,她却陷入了绝望之中,发现自己没有激情、没有活力、没有信仰,什么都没有。她说:“我每一刻都在积极地创造,为何还感觉自己和这生活格格不入?”深夜,她一个人崩溃地坐在地上,跪求上帝告诉她答案,好让她知道自己要怎么办。心灵的暗夜,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到来了。这比较像大部分人所经历失衡状态,生活里什么大事都没有发生,但感觉自己已经无法再忍受现在的生活。还有一部分人是生活突然经历一个重大的事件,比如遭遇亲人离世、孩子生病、生活意外、情感背叛等,像晴天霹雳一般,让生活突然来了一个大逆转。荣格学派的心理分析师莫瑞.史丹(2013)在《中年之旅:自性的转机》中写到:“心理危机的深重黑夜,白昼天光被遮蔽,心灵的角色脱颖而出,呈现出另一种重要性” (第 27 页)。我在陪伴来访深度成长的过程中发现,每当一次大的成长转化来临前,都会有一个特别大的颠簸,像地震一样,震出来的裂缝处就是我们进入新空间的入口。但面临慌乱时的自救和挣扎又是我们的本能反应,面临失衡,大多数人都想赶快恢复正常,快一点好起来,赶快关上那扇被“上帝之手”打开的门。于是,有的症状开始变得更顽固,怎么也处理不掉;有的人开始跟自己内耗,陷入理智与情感的斗争;有的人不断努力改变,但状态时好时坏。每个人都可能在较年轻的时候,花太长时间为别人而活,或者为了证明自己而活,委身于各种事务,忘了自己的存在。最终,这些失衡状态会把你拉回来,重新来面对自己,审视那些未被自己认真对待的人生。如果你遭遇这些状况,这意味着你有机会去直面史丹所说的那个“心灵的角色”,一个内心深处的你,一个真正有灵魂的自己。
02 开始上路:勇敢寻找自我
电影中的伊莎莉白离了婚,放弃所有的财产,重新谈了一段恋爱又分手,独自去了意大利,这个过程的翻转是很剧烈的。
虽然我不赞成每个人都学习伊莎莉白一样的不顾一切,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面对未知的旅程都有如此的勇气。伊莎莉白上路了,开始了她的心灵之旅。她说了一句话:“我需要改变,从十五岁起,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我从没有为自己活过两个星期只和自己相处。”虽然一直拥有关系,却仍然是一个无比孤独的灵魂。这说出了多少人真实的心声。她吃美食、交朋友、学法语、买漂亮的裙子,然后去了罗马的奥古斯都遗址。那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帝王费尽心血为自己建造的陵墓,经历过辉煌、洗劫、冷落、废弃之后,最终成了流浪汉落脚的地方。她深受触动,说到:“这就像一处处的伤口,痛得令人难以忘怀,就像我们都想改变,但怕改变就一发不可收拾。当我看到这个地方,想到这里历经的沧桑,历经周折被烧毁洗劫,却依然屹立不倒,于是我释怀了……”这很像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在迅速发生变化,可能跟我们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要如何变化,又如何面对变化带来的害怕?或许伊莎莉白的这段话可以给到我们启发。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变的。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的一个个的伤口,可能让我们非常痛苦,我们却仍然十分害怕变化。但有一天,当你知道,任何伤痛或者变化,都无法改变真正的你,你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去体会变化,然后在变化中看见你的不变。如此,你就拿回了属于你自己的力量。我想或许每一个人准备上路寻找自己的人,都可以尝试使上一点自己的力气,仅仅是做一点不一样的尝试,迈出很小很小的一步。就像曾经一位来访分享给我的:“我只是走出去,在公园里看了一会儿树,那一刻就很放松,非常地放松”。是啊,就是这么简单。让你的生活开始有些许不同,不用做太大的改变,就是一个很棒的开始。可能你不一定要去公园,而是去菜市场、服装店、电影院、咖啡馆,或者citywalk都可以。总之,用上你的力气,开始上路。去经历变化,然后看见不变的自己。
我经常会遇到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冲突,他们认为的逻辑是这样的:一个人有内心冲突,把冲突去掉就好,问题不就解决了吗?然而,这却让我们钻进了死胡同,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当中。一个人最难受、最痛苦的时候,无非就是两股心理力量搏斗得非常激烈的时候。好不容易找回来的平衡,再也不想失去。可是当我们誓死守护那些平衡时,我们已经再次失去了平衡,却再也无法恢复平衡。在心理成长的路上,这句话就一直贯彻始终:真正的平衡,是从允许失去平衡开始的。
或许“真正”这两个字都显得多余,因为我们都是人,面对真实的生活,就像小舟浮于水上,想要前行,总会摇摇晃晃。
伊丽莎白去修道院静修,可她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静不下来,脑袋在不停地思虑着。她的心一刻不得安宁,非常地烦躁且挫败。这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从未独自面对自己,当我们的活力开始恢复,并有了一些自我稳定的根基时,在那些留白的空间里,就会有很多封藏的情绪和念头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这可能会让我们无比痛苦,但这也是真正疗愈的开始。修道院一个同修的男人告诉她说:“我知道你的感觉很糟糕,但你的生活正在改变,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之后,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平静。
失衡和平衡,无非是人生的不同状态而已,没有什么是更好的、更重要的,以及更值得追寻的。可以允许自己,信任自己,这是走出心理牢笼的关键。
从失衡中走过来的每一位女性,都有着更强大的影响他人的力量。
伊莎莉白为一位治好她脚伤的离婚女医生募款,让她拥有了自己的新诊所。她真诚地祝福害怕婚姻不幸福的新朋友,给了她更多面对未来的信心和支持。当她陷入自我和恋爱的平衡选择时,巫医凯图也告诉她说:“有时候为了爱情放弃平衡,也是一种平衡。”很显然,她变得更松弛了,但有一种更内聚的能量从她身上散发出来。她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她活得更加舒服自在,她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得到了舒展,变得更加柔软。到这里,似乎一切都结束了,但一切才刚刚开始。她还是她,但已经不再是那个深陷绝望、无处安放的她,而是一个可以自由呼吸,可以勇敢去爱、去拥抱情感、去创造美好的女人。她的新人生开始了。我想,如果有更多的女性理解失衡对于自己更深远的意义所在,那将有更多的女性可以善待失衡中的自己,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去看到自己本来的美好与可贵。祝福每一位女性,回归自我的真实,如其所是,活出你自己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