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40530:抑郁不是我的错,但抑郁是我生命成长的触发器

(2024-08-21 15:29:16)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困扰就想到了参加一次老师的节目,所以鼓起勇气报了名。

自从报名开始,我就一直在想我最想要说的是什么。

这一个小时是如此宝贵。这次节目我最想说的是一个没有完成自我分化没有建立自我感的我,一直以来在生活工作中活得很艰难,而且很多事情上会陷入自我怀疑的痛苦中,我想要有人听我说说。

就参加节目来说,我很担心和老师的这次节目中我的表达会词不达意,平时生活中我很多时候表达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时候说出来的话总是让别人误会成其他的意思,很多时候也很迟钝,别人说的话我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

当通知排到我上节目的时候,我特别想放弃。

最后还是想试着突破一下自己!

        我记得五六岁有记忆起家里长辈对我的的评判训斥很多,那时候爷爷奶奶还有没有成家的两个叔叔住在我家隔壁,作为长辈他们给我关爱,同时有时候我总是被训,经常我低着头在那里被训很长时间,一定要把我说到接受认同他们的观念为止。有时候是奶奶或者爷爷,有时候是叔叔,有时候是他们一起,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心里很多时候并不认同他们,其中爸爸是训我最多,气势最凶的,面对爸爸吼我的时候,我特别恐惧,身体紧绷,爸爸的评判又让我感到羞耻,时常感到会没命。

        爸爸的情绪很不稳定,不知道哪件事就会让他发脾气。 我觉得爸爸就是一个一生都不太成熟,自我没有发展好的人。爸爸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从小就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脆弱,总是特别的心疼他,也总是很关注他,爸爸他也很自我自大,在家里大家必须都得听他的,我也很认同他,但内心还是有一个挣扎烦躁的自己,小学四五年级到初中有这样一个心理状态就是我不同意他的时候会强迫自己认同他,这时候我很痛苦。爸爸在我这里就好像是一个真理的存在。但又感觉他说的不对,我心里挣扎的很痛苦!

       高中后我就出现了很严重的抑郁强迫症症状,后来都没有完成学习,高二上完就退学了!

之后一直带着这些症状很艰难的工作生活,直到参加成长团队,好多年我才从这些症状里出来。在走出对爸爸的认同这点上,我也走了一大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也有了模模糊糊的自我意识。但还是会因为日常的一些事情陷入自我怀疑。


索引条目:


1、孩子总会和父母保持深度连接,不是用爱,就是用恐惧。

 

2、父亲强硬而否定,弱小的孩子要么认同父亲对自己的否定,要么反叛对抗,前者看起来温顺,却失去生命活力,后者获得自我活力,却失去和父母的和谐关系,代价都很惨烈。

 

3、被父母控制而蜷缩在父母势力范围的孩子,都会面临和父母分化的功课。

 

4、当父母一方过分强势,夫妻关系强弱太过分明,家庭关系也会失去应有的稳定平衡,家庭里的孩子就会活出隐忍和抑郁,替失衡的父母关系生病。

 

5、当孩子抑郁,几乎百分百是在替整个家庭生病,用来唤醒家庭创建者父母,只可惜父母常常毫无觉知,最多去给孩子治病—于是父母生病,却给孩子治病的现象比比皆是。

 

6、很多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其实是背负父母的功课,坚韧沉默前行找路。

 

7、疾病不值得歌颂,带着家庭疾病负重前行的孩子,才是值得心疼和爱护的生命。

 

8、当孩子失去和父母爱的连接,孤独,焦虑,无力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四种生命状态。

 

9、负面情绪的无法觉知,接纳,面对和转化,堆积在一起,抑郁迟早会敲门。

 

10、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自我的关怀和照顾,从日常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正常所需,同时打开自己和感觉很好的人敞开和互动,内外两个层面的连接,会极大改善抑郁状态

 

11、随心而动的敞开,连接,互动,保持对外开放状态,慢慢生命的封闭和抑郁就会随之改变

 

12、内化的否定批评指责,需要在空性清明慈悲空间对自己不断的看到个懂得,肯定和赞美,就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13、内在对自己的肯定赞美接纳,是内聚性自我重建的关键。              

 

14、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感受的不敏感,忽视,孩子内在常常处于和父母失联状态,长大后也会和身边人失联,最终和整个世界失联。

 

15、幼年和父母连接的模板,是一个孩子走向世界与人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基本模型。

 

16、孤独,无力,抑郁其实都是在提醒和催促我们去和身边人连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