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们你真的在当父母吗(12期学员鄢群——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4-07-19 12:24:19)
标签:

育儿

分类: 亲子关系

为人父母是一项艰难且伟大的工作,也是一件自然而幸福的事情,但是现在的父母们压力越来越大,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以至于很多人害怕当父母,不愿意生儿育女,不断走低的生育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难养了吗?将问题的症结归因到孩子身上,显然逻辑不通,就像果实出了问题,树反过来说是果实自己不给力一样。孩子只是呈现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和家庭问题的一面镜子,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问题,孩子越来越小就出现问题,当精神病院住满了小学生的时候,映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和成人世界出现了大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再多的批判和吐槽都不如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将自己可控的部分做到最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对家庭和社会最大的贡献。为人父母者首先要当好父母,而不必去指责学校和老师,试图当校长的校长,当老师的老师,也不必去教育孩子怎么做个好孩子,当孩子不像孩子,是因为父母不像父母。

很多父母就会很疑惑,怎样才是当父母呢?有了孩子不就是父母吗?NO!你只是有了父母这个身份,很多父母都是徒有其名却不在其位。

我们通过《今晚我和你》节目的一个具体个案来看看吧!一位儿女双全的全职母亲,女儿已经上大学,儿子在上初中。老大是自己带大的,一直上的公立学校,儿子是由公公婆婆带到快三岁了才回到身边,老公一直在外地工作。儿子从小就上的是私立学校,先住读后走读,小学出现过不想上学的情况,因为遇到了一位很好的班主任,状态也好起来。这位妈妈自己也开始学习心理学,慢慢能体会到儿子在学校的煎熬和痛苦,甚是心疼和难受,加之对儿子不在身边的三年有很多的自责和愧疚,对儿子就越来越多的允许,儿子的一切需求都尽量去满足,上初中后也时常不想上学,有时一说不舒服就不起床。女儿就指责妈妈对弟弟太放纵,说自己小时候只会被妈妈简单粗暴对待,听到这里好像只是多子女家庭常见的吃醋和争宠。

但是接下来这位妈妈说到,女儿还觉得弟弟这样下去让她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很是担心焦虑,不想弟弟成为自己的负担。于是每当看到妈妈对弟弟的各种允许接纳,女儿往往第一个站出来去批评弟弟,并且要求弟弟马上按照她的规定来执行,如果弟弟不配合,她就会立刻执行,还指责妈妈一点当妈妈的样子都没有,总要让她操心这些本该妈妈做的事情。

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对两个孩子都有伤害,而两个孩子也都互相觉得妈妈对另一个更好,姐弟两个都说妈妈不好。在外地上班的老公更是指责她没有把孩子带好,所以这位妈妈特别的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问题出在哪呢?家庭是一个系统,系统里有不同的层阶,每个人有不同的位置,只有当系统的每个人都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按照爱的序位法则去给与和接受的时候,爱才能顺畅和流动起来。

这个母亲的迷茫和无助,表面看起来是跟孩子的沟通问题,或者如何做好两个孩子的平衡问题,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我们仅仅从亲子关系去审视是不够的,一定要从系统角度去看。从来没有单独的亲子关系,那么下面我们就从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层阶和爱的序位法则来说说这位妈妈要怎样回到妈妈的位置,怎样才是当妈妈的样子。

首先,在家庭中,父母在前,孩子在后,只有没有孩子的夫妻,没有没有父母的孩子,所以在家庭系统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要做好父母,首先要做好丈夫和做好妻子,只有好的夫妻关系才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好的家庭能量场。

这个家庭老公长期在外,夫妻长期分居,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对夫妻二人保持亲密和连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很多人学习了之后,很容易从表面去进行改变,一说归位就想着是解决父亲不在家的问题,但是看看有多少三餐四季都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夫妻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老公回家也好,在外也罢,亲密关系的黏度、甜度、深度、宽度更多的取决于夫妻二人的内在生命状态而不是相处时间长短和空间远近,有人咫尺天涯,有人天涯咫尺。老公在外打拼有打拼的辛苦和孤独,妻子在家育儿有育儿的压力与焦虑,两个人若能彼此懂得和心疼,相互鼓励和支持,共同成长和承担,即使身在两处但是心在一起,一样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带着一双儿女,御风而行。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夫妻二人彼此指望,相互指责,都很无力。尽快改善夫妻关系,为一双儿女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能量场,是当务之急。对于这位妈妈来讲,主动去懂得老公、心疼老公、关心老公、连接老公,把老公真的当作亲密爱人去敬他爱他疼他,而不是一个赚钱的机器和育儿的队友去理所当然地索取和要求,要而不得之后就陷入失望与无助中,这是她需要调整的。

第二,在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爱的运作法则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父母在上游,孩子在下游,父母在前面,孩子在后面,水不能倒流,时间不能逆转,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付出和接受不能倒行逆施。

但是在夫妻关系中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跟对方求助却无果,双方都有短板和匮乏的情况下,孩子就很自然成了“替罪羔羊”和“替补配偶”,而无条件爱着父母的孩子,就很容易形成 “父母认同”,去履行原本属于父母的职能,满足父母的愿望,反过来为父母提供情绪价值,父母就会像孩子一样接受,孩子就好像他们是父母那样来付出,这种家庭角色和功能的颠倒和错位就会让家庭陷入混乱和困境。

正如个案中所呈现的,父亲长期缺位,母亲也不知道怎么当母亲,于是大女儿就站在了妈妈的位置,当着妈妈的妈妈也当着弟弟的妈妈,但这原本不是她的位置,所以她一边操心一边指责抱怨,希望妈妈归位,要站在妈妈的位置,要有妈妈的样子。

女儿对弟弟的不满,对母亲的愤怒,是在发出父母归位的呐喊。

父母归位,就是父母是大的,孩子是小的,大的要涵容小的,而不是要小的去满足大的。父母不仅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且要为孩子的情绪容器,而不是相反。父母的焦虑无助、愧疚自责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转化,匮乏和不足的部分需要自己去补足和提升。

父母归位,就是父母在前,孩子在后,前面的要引领后面的,父母要活出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典范,而不是去要求和控制孩子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

父母归位,就是父母在上游,孩子在下游,上游的父母要净化自己,提纯自己,而不是不管不顾去污染孩子,干扰孩子。

亚新老师说过,为人父母要心在高处、身在低处,心在高处,是始终都能看到孩子的本质生命并信任孩子,身在低处,是能放下身段去谦卑陪伴孩子完成社会化适应。

父母互敬互爱互疼,就是对子女最好的爱,父母活出父母的本来面目,孩子也能活出孩子的如是样子,就是父母子女一场最好的彼此成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