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40319:父母们,你们做好了陪伴好孩子一路成长的准备吗
(2024-06-03 17:01:10)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八岁男孩听友
倾诉者说:
亚新老师,你好!
我儿子最近特别粘我,他很害怕我不去接他放学,害怕失去我。
这学期,外婆没有过来给我们帮忙,他上学时,两岁的妹妹还在睡觉,我们就让他自己去上学,我通过走廊的窗户目送他去学校。
一般都是爸爸接他放学,可常常会迟到。有一次,他放学出校门发现家长没来,给我打了三个电话我没接,后来爸爸接到他的电话后才去接他。
这是他产生“我不去接他,不要他”这个想法的导火线。即使我们向他说明原委,可他的恐惧不安一直都在。
他说内在有个人一直在说我不去接他,我不要他了。挥之不去,他非常苦恼。他自己默默承受了半个月,受不了了才告诉我。听到他说这些,我很心疼他,用心地陪伴他,开始一天四次的准时接送。
我积极地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向老师了解他在学校的状况,和老师说明他目前的困境,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关怀。
走到校门口看到他备受煎熬的样子,我给他请了假,他因此放松下来,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灵动。
请假后,他害怕同学们的询问及爸爸责备时,我引导他不躲不藏,去正视和面对。
他一直都在寻找出路,也渴望回到校园,只是目前对他来说很难,真的做不到。
这是他第二次不愿意上学,第一次是在幼儿园大班。当时整整在校门口哭了一个月,每次都长达四十分钟。
他调皮捣蛋,和同学有冲突,不听老师的话,让老师有点束手无措等,让老师非常头痛,几次暗示明示我他有多动症,让我带去医院检查。有次我去接他放学,亲耳听到老师在同学面前给他贴标签,让同学不和他玩。当时我暗下决定转园。
正值疫情,我打电话给我非常信任的Q园长,我之所以很喜欢她,因为我看到她真的做到了“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告诉她,L老师说我儿子有多动症,不知不觉我已泪流满面。她让我约上几个小伙伴在小区里玩,她来观察观察,我满是感动。观察后她反馈给我:她观察了一下午,包括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她认为我儿子没有问题,相反,她觉得我儿子是三个孩子里最纯真的,没有太多地被成人教化,就是个五岁孩子的样子。
我义无反顾地把孩子转去了她所在的幼儿园,哪怕每天接送加起来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孩子到了新园所,花了两天的时间适应,整个中班都平稳度过。
到了大班快结束的时候,孩子每天哭着说没有朋友了,不想去上学。我找主班老师了解情况,主班老师像憋坏了一样,给我一一列举他在学校的罪状。她说他撒谎、诡辩……对他罄竹难书,当时我立马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日子很难过。我试着努力和她沟通却无果,她对我儿子恨得咬牙切齿,我儿子看到她也是隔离的状态。
每次送完哭着的儿子进园,配班老师和生活老师都会发来他和小朋友玩耍,帮生活老师干活的小视频让我安心。他的配班老师也常常打电话和我沟通他在幼儿园的情况。我积极地和A园长沟通,希望A园长能和主班老师沟通一下,不要太为难他。在和A园长的聊天中,我得知,主班老师打电话给他最好朋友的妈妈,让那孩子不要和我儿子玩。刹那,我终于明白我儿子口中的“没有朋友了”究竟为何意。
后来,儿子在学校被老师恐吓说:表现不好警察来抓他;表现不好妈妈不来接他。他真的听进去了,回到家坐立不安,问我警察会不会找到我们家。
回想这些,我依然很心痛,感觉心在滴血。他真的太难了。
我找到曾经追随的Q园长,她接到我的电话后,把出差搁浅了,约时间和儿子见面聊天,儿子对她很喜欢、很信任、很敞开,次日,Q园长让恐吓她的老师对他真诚地道歉和解释。
他行为背后的动机非同寻常,主班老师不理解,活在自己的认为和道理里,所以对他百般的误解和厌弃。可三位园长都百分百信任他所说的内容,于是几位园长常常去班上看望他成了他待在教室里的慰藉。
我从不声讨老师们,因为我知道我儿子的确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时,我也知道她们有自己的痛点、卡点和盲区,以及她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尽力之爱。
这两段幼儿园的经历也让我质疑:儿子他是不是真的生病了?为了不让历史重演,小学入学前,我带他去医院看了儿童行为科,因为挂不到号,我选择了比较远的一家三甲医院。当时填了量表,简单地聊了几句,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混合型多动症,需要吃药感统训练。我百度了一下,看到药物的副作用,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爸爸也觉得用药需谨慎,于是,托校友找关系,给我们介绍了广州脑科医院的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带着孩子如期赴约,给专家看了他确诊的量表,专家耐心地和我交谈,详细地了解了他出生至当时的诸多细节,以及他和幼儿园老师产生冲突背后的心理活动,给我们最终的结论是:不是多动症,只是情绪障碍,不需要服药。
因为这些经历,所以,小学这三年来,即使有了妹妹,我和爸爸都非常用心地陪伴他。
索引条目
1、孩子不去上学跟父母有关,不是跟学习本身有关,这可能是颠覆很多父母认知的真相。
2、反思觉察且能成长自己的父母,对于孩子是靠谱的父母。
3、有的孩子需要父母会道歉,有的不需要,因为有的孩子本身就跟爱在一起,也认得父母的爱,即使父母犯错,孩子总是和父母的爱在一起,而不是具体某个言行。
4、孩子对父母才是无条件的爱,很纯粹和很纯净,成人父母因为红尘俗世的标准等,父母的爱总带着红尘俗世被污染的部分在和孩子互动。
5、孩子对父母很敞开信任,这是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基础,这是孩子把自己全然交付给父母的呈现——+亲子关系,孩子一直在做着应有的巨大的贡献。
6、孩子对父母对世界不记仇,不记恨,很快就过——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因为孩子就是靠心而活。
7、什么样的老师,眼里就是什么样的孩子,如同什么层级的父母,就会养出怎样层级的孩子。
8、即使在世俗标准看来多么顽劣的孩子,只要被信任,宽容,接纳,理解,鼓励,带着爱的引导抱持,孩子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成长为如其所是的自己。
9、一代代中国孩子要能成长为真正时代的弄潮儿和中华民族的脊梁,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10、每个孩子内在顽强且永不停歇的成长力量,是不受原生家庭以及个人经历所决定的(当然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是专属于生命本身的力量。
11、孩子并不需要挫折教育——在家庭中有些孩子受到的挫折和伤害往往最大最深。
12、孩子需要的也不是只有正面的赏识教育,而是最需要如是美好的生命优秀的陪伴和反馈,孩子如是的一切呈现,包含着美好,一切成长的可能性,生命的活力和弹性,父母需要有能力去看到孩子入世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所谓的欣赏,爱,耐心,宽容,接纳,必要的引导和分享,高质量陪伴等都会出现。
13、很多孩子看起来要一个答案,其实更需要在问题出现之后,对孩子情绪感受层面的懂得和理解,孩子越小,越要做好这一块。
14、父母成长的脚步,往往赶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孩子一日千里,而很多父母早已停止了成长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