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40313:一个八岁男孩在“今晚我和你”节目中说他的害怕
(2024-06-03 12:29:30)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八岁男孩听友
倾诉者说:
亚新老师,你好!
我是一位八岁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三年级。
最近有一件非常困扰我的事情,对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想上学却又不能去,很矛盾,很苦恼。
因为在跟妈妈告别后,我特别地想妈妈,我害怕妈妈不来接我放学,我的内心里有一个男人,他会变来变去,很快长大。他对我说:“如果妈妈不来接你,你怎么办?”我想各种解决办法去回应他,我说:“我让妈妈写申请,我自己回家。”那么他回怼我,说:“那你回去了妈妈不开门怎么办?”我继续说:“那我自己带钥匙开门。”他反驳到:“你进屋了发现家里没人。”如此这样,他还会跟我开玩笑,内容依旧是:我想的所有的办法都行不通,他问我怎么办。想到这里,我会想哭。
这个声音挥之不去,让我害怕,怕妈妈不来接我,不要我了,我觉得太难了,我不想去上学。事实上,我到了学校以后,大部分时间过得还行,只是偶尔会冒出这样的声音干扰我,课间无聊的时候他也会出现困扰我。在学校里,有时候我违纪了被老师批评,课间找同学玩,同学不和我玩,也会让我感到难过,我只能默默地受着。
周三时,我跟心理曾老师聊了这些内容,她建议我忙起来,建议妈妈按时来接我,说这样会慢慢地好起来。可我依然很害怕,不愿意去上学。聊完后,曾老师送了我一个无比小的夜光小鲸鱼,它给我带来些许安慰,但还是没用。
亚新老师,我应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帮我吗?
索引条目:
1、每个孩子那里都可能遇到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只是做父母的是居高临下,还是蹲下来和孩子看向同一个方向。
2、每个孩子那里都有心理伤痕,成人不要觉得是危言耸听,承认这一点,是真正善待每个孩子的起点。
3、每个孩子那里看起来的“不对劲”,常常就是心理伤痕在疼痛的结果。
4、每个孩子那里都有很多害怕,那些害怕情绪的产生,常常就是现实世界里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导致的,那些还怕出现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成人,表达,舒展和接纳,也没有面对和转化,于是就成了一个“情绪结”在那里。
5、很多孩子都要经历和父母分离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成人,早已司空见惯,认为是小菜一碟,可是对于婴幼儿和小少年,不亚于一场情感地震,父母千万不要小觑。
6、和父母分离的孩子往往要经历情感很混乱很痛苦的挣扎期:一旦看不见情感依赖者比如父母,瞬间的安全感被剥夺,巨大的恐惧会从内在升起,而新的环境安全感要从零开始,而且这个过程只能依靠小小的生命自己来完成,这实在是巨大的挑战;在此过程里的无力感随之而来,但身边已经没有熟悉的可以依靠的亲人,无力感的浪潮会将孩子淹没;在恐惧无力之中,还要去适应新的同样恐惧无力又“稀奇古怪”的同伴,以及带着各种要求和规矩的老师,期间产生的混乱和茫然,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于是小孩子盼星星盼月亮想早点见到父母,都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小孩子哭着喊着双手抓住学校栏杆等各种可抓之物,不想进入学校的各种言行也是可想而知;于是婴幼儿和小小少年和父母的分离之难,就是情有可原---小孩子只是想回到熟悉的安全感里面,仅此而已。
7、小孩子和父母分离的恐惧中最常见的就是被抛弃的恐惧---父母不爱自己,甚至不要自己。
8、小孩子那里常常有两个小人打架,只是在说明小孩子那里有内在的冲突→父母要关注且与能力顺着冲突下去→能看到孩子内在的担心害怕和恐惧,继而就去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然后再去看看发生的具体事情→再分享自己的真实和办法,遵照这四步,大致方向就错不了。
9、很多孩子不想去学校,只想待在家里,就是想在熟悉的家(大的精神子宫)和妈妈身边(小的舒适的精神子宫)里呆着,因为外面有太多不安全,以及自己应付不了的东西。
10、对于孩子而言,同伴支持系统是其莫大的一个精神力量,而且是凭他一己之力亲手建立的情感圈和生命圈,这是多么大的创举和成绩,可是可惜很多父母常常看不到这些。
11、每天和孩子交流中,父母要发现孩子在校内或美好或平静或快乐或有成就感的时刻,然后和孩子一起慢慢抻开,回味,在此过程去赞美孩子具体的地方,这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和学校,和同学,和学习之间稳定且美好的连接感的时刻。
12、每个孩子会遭遇到自己一个人处理不了的人事物,请一定要弄清楚,然后请和孩子站在一起,从孩子的视角和情感出发,陪伴孩子自己去一点点处理和面对,这一路,父母都在其左右。
13、不进入内在精神世界看懂生命而给出的办法,最多只是创可贴,有点作用但绝不持久,而更多的只是隔靴搔痒。
14、陪伴年幼孩子一路斩妖除魔最好的搭档是懂得孩子的父母。
15、入校后的孩子,父母要重点关注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在学校的安全感,同时让孩子明白之前父母和家庭提供的安全感一直都在,只是换了方式:从形影不离到彼此牵挂,一旦有啥事,就会出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