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40131:那些自残的孩子是在呼唤爱的孩子
(2024-05-17 14:02:28)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想说说孩子的事情,孩子今年14岁,去年11月份的时候孩子情绪很不好,去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办理了休学一年。
今年9月份去复学,刚开始还是信心满满,也请了家教老师来家里,上了一个月,后来孩子觉得两个小时时间太长了,不愿意补习,孩子表示去学校其实很痛苦,掉了很多知识听不懂,坐在教室很难受,新同学又都不认识,作业也不能很好的完成觉得对不起老师,晚上有时候画一下画,手机里面和朋友聊天到很晚,每天还是想去上学早上又起不来,差不多一个星期只能去上一天学,就经常跟老师请假,这次考试老师问她去不去,她毫不犹疑的一口答应要去考试,两天考完回来孩子说把能做的选择题都做了,语文还写了作文,考物理完全不会,当时就趴着睡着了。
考完回来就发现孩子两个手腕都划了十几道伤口,我就跟孩子说如果压力太大我们就不去学校了,妈妈特别心疼你,孩子又马上说我就是要去学校,我说你要去那我也尊重你,但是我希望你不要这样伤害自己,孩子说我划手其实是有种愉悦感,我并不觉得疼,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就特别难过!
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害怕他爸,她爸辅导她作业就站在背后她就很紧张,本来简单的题目也会做错,她爸就会打她说她笨死,他爸只要在家,她就拿凳子把门挡着,抱着我的腿说把她的压岁钱都给我,叫我不去上班,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被一个同学欺负威胁踢她肚子回来也不敢说,跟她爸说过一次,她爸回应的是别人怎么就欺负你呢,你自己不知道打回去,那时候就是天天回来哭,他爸也说只会哭,我去学校找了班主任老师,老师给我的回应是说她管不了,那个孩子的父母都管不了她。
孩子在学校和家里都受了很多伤害和委屈,我们却没有及时看到,对孩子有很多的愧疚和自责!
孩子一直都在学习画画,这次被学校小人才选拔去比赛,孩子第一次被选上还是信心满满的,又觉得自己画画有点慢,孩子觉得要完成那副画,觉得画手对于她来说还是有困难的,但是也在坚持每个周末都去画画班,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
索引条目:
1、孩子辍学只是在替人还债---谁的债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这四个方面的债,四个方面的错误只是孩子在买单。
2、孩子越是对糟糕、不好的东西反应强烈,越是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辍学只是这些不适中的一种,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说,越是灵敏又容纳不了糟糕的孩子,越容易出现各种症状。
3、很多声音在聒噪“出问题的孩子都很脆弱”,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误解之一,其实恰好就是成人从不觉察孩子所谓的脆弱从何而来,不就是成人及其成人的世界并未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让其内在精神实体强健有力吗?!
4、家庭、社会、学校以及父母总是站在是非对错高低优劣和道理的这边,没有多少人站在孩子那边,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孤独和无助。
5、社会只会一年一年等待着一批一批学业符合不同类别标准的产品,它对那一个个生命如何成长无暇顾及,因为社会只会接纳符合标准的产物。
6、父亲的严厉、简单、粗暴常常让情感丰富且年幼的女儿害怕和远离,父亲和孩子亲子关系塌方在先,当孩子需要父亲力量的时候,孩子得不到,于是孩子就会出问题。
7、母亲如果看不懂孩子,无法和孩子建立亲密连接,孩子情感世界得不到应有的滋养和支持,当一个孩子遇到问题需要母亲情感支持懂得的时候,母亲的力量也无法顺畅抵达孩子那里,孩子就会出现问题。
8、如果说母亲偏重代表亲子关系中内在的情感和连接性,那么父亲偏重代表亲子关系的外在力量和指引性,一个孩子那里所谓的问题揭开父母那里基本功能极有可能早就出了大问题。
9、
10、
11、现在的家庭越来越多呼唤父亲归位和在位,呼唤父亲将根扎在家庭里面,而非仅仅事业领域,这是父亲们必须意识到且一定要给予回应的呼唤----因为单靠母亲在家弄好一个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2、妈妈成为孩子的贴心人,爸爸成为孩子的引路人,把这两个人做好,加上孩子自己这个人,稳定的三角形成,足以抵御孩子一路会遇到的大大小小的考验。
13、父母要成为孩子生命路上的两盏灯,或者火把,孩子怎么走,都不会迷路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成为一盏灯或者一个火把。
14、孩子现在出现的问题,都是之前没做好要还的债,那就认债,再去还债,孩子就会好起来。
15、孩子会给自己点亮灯盏,父母要让它一直亮着,不要让它熄灭---很多孩子的兴趣,爱好,擅长的部分,天赋的部分,美好的品德,良好的同伴关系,想要活出自己的强烈渴望等都是孩子内在的灯盏。
16、复学从来不是解决辍学孩子的目的和方向,更不是终点站,而是借助孩子那里出现的问题,回到自身,回到亲子关系之中,作为觉察之光,照亮之前没做好的塌方之处,然后开始成长自己,孩子辍学带来的诸多益处,才能被我们拿到!
17、辍学在家的孩子,从来不是问题,更不是全家的麻烦,让家庭每个关系的运作正常化,反而是接住孩子最保险的安全网。
18、很多痛苦的孩子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才能得到愉悦感和存在感,这不是孩子的冲动和脆弱,而是受伤孩子们对爱那么深切的呐喊!
19、多花时间去学习怎么懂孩子,聆听孩子,陪伴孩子,爱孩子,这才是父母要做的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