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40117:父母,做女儿的我一步步去靠近你们

(2024-04-03 15:48:44)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我想说一下和我父母的关系。

现在爸妈去弟弟那里了,有两三年了。

平常有打视频电话,但是都是说孩子,我很少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也很少问我的事。

其实从很早开始就是这样,就没什么沟通。以前在外面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平常偶尔打电话,每次也说不过三分钟。没什么话讲,就是说说发没发工资,放没放假,工作啊。

小时候很早,大概七八岁开始爸爸就出去外地做工。后来妈妈也出去过,在初中阶段,大概有一两年,爸妈都不在家,我和弟弟就在三姑妈家里,因为也没有爷爷奶奶。在姑妈家,也不是他们对我不好,但是我反正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会看人脸色。然后,那个阶段,很多成长的困扰,问题,也不知道跟谁说,怎么说,就都是自己闷着,自己扛。

再到初三,我妈回来了,但那个时候成绩掉下去了,初一阶段还是很好的。我自己已经很烦很烦了,我妈天天跟我讲,你考不上一中你就别读了哈。后来我就直接绷不住了,赌气就告诉她,不读就不读呗!然后中考放榜那天,我妈让我去查分,我说叫她不用去,反正考不上。但是她还是去了,回来后一直有点不敢相信,以前从小到大成绩没我好的,考的都比我多。再后来,我妈让我去我表姐家,想让我表姐给我做下工作,让我去复读,我没去,就说,不是说考不上就不读的吗?还复读干什么?妈妈说,你自己选的不读,以后别怪我。

出去工作那一天,公交车上碰上我的初三班主任。前两年他也没教过我,他跟我说,你如果实在不能在学校上学了,到社会上也可以自己好好学。可以自己看书,各个学习的机会也挺多的。

其实我跟我爸关系还近一点,虽然我爸在外面时间更多。因为爸爸话不多,但是我知道他在爱着我们,他在很努力的承担养家的重任。有一次走亲戚在武汉,那个时候我在地摊上看中两本书,要50块钱,爸爸兜里只有一张100元的,他反复确认我是不是需要,我说是的,他还是给我买了。

跟我妈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但是很容易就话不投机,或者就互相杠上了。

其实有一次去同学家,看到她那么大了洗脚后被她爸爸抱着,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原来,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在家里和父亲的关系是这样的。然后,也想起有一次,表姐说的话,她说她在外面上学的时候,她的爸爸总是问她,你每天开不开心,高不高兴,做什么就叫她以她开心为主。我也说不出那种感觉,有羡慕。但是更多就是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家庭关系。

就自己家从来没有过。

我从小到大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扛,反正也不说。爸妈有时候想关心我,可能也不知道怎么说。


索引条目:


1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一直是很少被全社会敞开来真诚探讨和真切关注的社会现象,结果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并不好,只是被那一个个的孩子和家庭默默承受着。

 

2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外在疏离,内在孤独,外在能扛事,内在渴望亲近是普遍的心理状态。

 

3很多父母以为结束打工回到家,就亲近了孩子,从来没有需要重建亲子关系的意识,可对于孩子而言,和父母走近是需要时间,需要能感受到父母浓烈持久的爱,需要父母能主动交流互动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才会自然而然去靠近父母的。

 

4很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的孩子,内在强烈的不安全感,爱与被爱的匮乏感,被抛弃的担心和恐惧,会随着父母的离开潜滋暗长,时间越长,长得越快越厚。

 

5父母外出打工,出属于家庭经济等考量,是“我必须赚钱养家”,可是孩子的世界,从情感需求出发,是“我渴望父母在身边”,于是社会上出现辛辛苦苦、背井离乡、努力赚钱的父母,同时很多的家庭出现翘首期盼、形单影只、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

 

6沉默寡言默默用行动爱孩子的父亲,贡献着粗糙、承担却不苟言笑的爱的类型,对于很多孩子而言,需要去穿越表面的言行,拿到深沉炽热的父爱,这并非易事。

 

7总是用嫌弃表达亲密,用攻击表达关心,用控制表达关爱,用打击表达期待,爱无法直接去说去呈现,是很多父母从自己原生家庭习得的方式,而这样的父母本身就是这种亲密互动模式的受害者,在自己的新生家庭,孩子也要面对这种极端分裂的模式。

 

8很多孩子默默等着父母对自己说声“对不起”,可是多少父母也在暗暗等待孩子对自己说“辛苦了”!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懂得和看到,是所有家庭最需要到达的情感状态。

 

9在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之间,孩子更应主动去靠近父母,认得父母生命,和美好又深爱的精神父母深深连接,同时带着敬畏和爱去好好陪伴父母,因为年轻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10去面对和转化与父母之间的所有的不舒服,受益更多的依然是孩子及其建立的新生家庭而非父母。

 

11从家庭关系上说,内在和父母保持着紧密连接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孩子。

 

12有很多父母不懂孩子,但是依然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因为这样的父母用一生的时间在做一件事情:持续不断给爱,直到给不出的那一秒。

 

13因父母离开自己而受伤的小孩子,长大后的我们自己来认领TA们吧,因为父母并非故意为之,而我们有责任去认领自己的受伤小孩,只是有能力陪伴自己内在受伤小孩的人太少。

 

14有很多留守儿童受困于父母的离开带来的疏离感,一直和父母保持着距离,无法靠近父母,那里就站着一个受伤的小孩,需要我们去陪伴TA。

 

15很多留守儿童长大后常常不自觉和父母对抗,其实表达的是对父母过早离开自己的哀伤和难过。

 

16打开自己,拥抱伤口,就在开始亲近受伤的自己—和父母的和解,到头来必定是生命本源自己懂得红尘自己及其内在受伤小孩,在此过程中顺带完成和父母的面对转化和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