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谈不好恋爱因为你知道得太多(12期学员鄢群——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4-03-05 16:32:08)
分类: 婚恋关系


少女怀春少年多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来是自然美好的简单寻常之事,但是现在年轻人的婚恋问题却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难题,大龄男女越来越多,社会学家、人口学员、心理学家各有其看法,各大相亲平台的会员费节节攀升,各家自媒体写手也趁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赚取流量,但是具体到每一个承担着被父母乃至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的巨大压力,被标签为“大龄男”、“大龄女”的年轻生命,又有多少人真的关心和懂得他们内在的悲喜呢?

一位在别人眼中可说是“家有梧桐树不愁凤凰来”的“优质男”,特别有丈母娘缘分,几乎每个跟他打过交道的大姐大妈都对这个踏实、能干、热心、善良的小伙特别欣赏和喜欢,情不自禁地要给他介绍女朋友,各行各业、各种条件的都有,但是他不管跟哪个女孩子都是见不了几次就不了了之,很难进入一段稳定的关系,去深入了解对方。当他事后又突然发现某个被自己无情拒绝的女孩其实真的是特别好也特别爱自己的,但是对方已名花有主,他又追悔莫及,更加恨这个患得患失、有眼不识金镶玉的挑剔的自己。他也拿这个“挑剔”的自己毫无办法,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连相亲的动力都没有了。

他打进《今晚我和你》节目的电话求助亚新老师,为什么自己想找个“合眼缘”的人就这么难呢?亚新老师说到了“心理照片”,这是李中莹老师在《亲密关系全面技巧》一书中一个十分形象的说法,是说我们每个人走进亲密关系时,都怀揣着一张内心的照片,按图索骥地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个所谓“合眼缘”的人。

而这张照片往往跟原生家庭的异性父母有关,男孩的照片来自自己的母亲,女孩的照片来自自己的父亲,要么是父母的翻版或者加强版,要么是父母的反面。比如原生家庭的父亲如果是严苛、暴躁型的,女儿的另一半要么也是严苛、暴躁型的,要么就是特别温和宽容的。前一种是熟悉的味道,后一种则是深受其苦之后的反其道而寻之。

参与《今晚我和你》节目的这位男嘉宾的心理照片是怎样的呢?看看他的母亲就知道了。他有一位令他无比头疼、对他习惯性唠叨、指责、嫌弃又过度包办控制的妈妈,所以他最熟悉的异性就是指责嫌弃加强势控制型的,回看他非常勇敢大胆追求过的女孩,正好都是高高在上嫌弃鄙视他的,这种跪舔而不得的屈辱感又更加加深了他在自己的妈妈那里从小就感受到的对于异性的不良体验,越发害怕和抗拒走进亲密关系。而对于主动表白追求他的女孩,还有大量的对他有好感或者不排斥、等着他进一步主动行动的女孩,他都以没有眼缘为由无心发展,因为这都是他不熟悉不习惯的对待方式,也不知道如何去打交道。

我们成年之后跟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互动模式跟我们童年早期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以及在原生家庭跟异性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有关,这是一个共识。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人有福气跟母亲之间建立了健康良好的依恋关系并且跟异性父母相处和谐呢?但是大多数人不也按部就班地恋爱结婚,然后相爱相杀吗?

这位男嘉宾何以至于在恋爱问题上卡得如此严重,明知自己过于挑剔又拿自己没有办法呢?除了跟原生家庭的和解和接纳母亲的功课之外,他跟异性不仅处不好而且都无法开始一段关系的强烈挑剔到底来自哪里?

宅心仁厚的亚新老师非常委婉地指出他这些年没有到位的学习导致他不断在强化他内心关于另一半的“心理照片”。什么意思呢?

这位男嘉宾还在学校时,仅仅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一直没有间断地在学习心理学的各种流派,阅读了大量心理学书籍,直到最近一些年专注跟随亚新老师,扎根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学习,所以不管是心理学的各种流派,亲密关系的各种理论,还是武汉雅心的心路,他都非常熟悉,可以信手拈来,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最近几年他在社会化适应和职场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比他的年龄和人格成熟度,他的头脑和观念都远远走在了前面。

韩寒有一个著名的金句: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对于这位男嘉宾而言,则是懂得了很多关于亲密关系的规律,却不敢谈一场恋爱。

这是一个铁律,如果你不去亲身践行你所懂得的道理,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割裂,越高高在上,将自己悬挂在思想的高空无法落地。千万别以为通过读书、听节目或者上课就能掌握让自己人生无忧的规律和秘笈,再高级的规律,再神奇的秘笈,如果不亲自去体验和践行,只不过是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迭代,除了增加你的傲慢和自大,提高对人对事的标准,变得更加挑剔和孤独,让你摔得更惨,别无益处。

这位男嘉宾正是陷在这样的困局里,他心里关于另一半和亲密关系的“心理照片”随着他知道的关于亲密关系的正确方式方法越多,在武汉雅心亲眼所见的美好的亲密关系的状态越清晰,对那些糟糕的亲密关系的解析越透彻,他内心的“心理照片”就一天天更加正确、更加理想、更加美好起来,而且这种正确、理想和美好远远高于红尘世界里的那些标准和模板。

他见到的知道的越多,就越发觉得自己不是闭着眼睛骑着瞎马的芸芸众生,他能很快从现象中看到本质,看到别人的无明和狭隘,他会下意识用所学的那些规律作为标准去审视和判断相亲对象,能入他法眼的自然微乎其微。

他知道的越多,看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于是害怕和恐惧也太多,失望乃至绝望也越多,无力感越强,行动力就越低。当我们在思想上不断做加法,在行动上就会不断做减法,当你的“心理照片”越来越完美,你就越来越难以开始一场恋爱。因为当你面对一个人,你第一时间就会用你的“心理照片”去打分,当你约会一次,你就会用你知道的那些最正确的规律去复盘一次,你就会产生失望和怀疑,于是你就被你知道的那些正确和理想困住了,动弹不得,这便是知道太多的弊端和烦恼。

规律很有力量,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知道了规律,就自然产生力量。你需要遵循规律去行动,从云端落地,弯腰去做一些你自以为已经懂得的小事,就像在职场中一样,要一次次跟形形色色的老板、同事接触,跟物业、跟邻居去打交道,去服务客户,接受赞美和投诉,去身体力行地感受这个真实的社会,一天天去成长,一点点去积累。

所以建议这位男嘉宾,将在职场成长的体验复制到亲密关系中,不要等着一个理想的女孩来看到你,认得你,而是要主动去接触、去感受、去看到、去认得那一个个因为各种缘分走进自己生命中的女孩,要觉察和放下自己的企图心和功利心,相亲如果成功确实可以解决个人情感问题,缓解相关的焦虑,但是切不可把这个可能的结果当成目的,若是如此,就把自己和对方都放在了交配市场的天平上,只有赤裸裸的目的和条件,哪有美好的生命和爱呢?

写下最美情书“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很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的沈从文在小说《水云》中有这么一段:人是什么?是一种生命体。生命的跃动与解放便是最高的意义。生命在生活中流动,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偶然,生命中还有比理性更具势力的感情。一个人的一生可说即由偶然和感情乘除而来……意志和理性对命运的作用很小。

但是作为性情中人的沈从文没有想到,随着头脑固有模式愈演愈烈,对生命的禁锢和钳制越来越强,人们越来越信奉头脑观念和意志的力量,在情感上的生命本能冲动都在丧失,这是何其可悲的事情!祝福这位男嘉宾走出知道的牢笼,放下“心理照片”,恢复内在的感受力和生命的本能冲动,走进活色生香、婀娜多姿的女儿国,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于蓦然回首的当下去遇见“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真实的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