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31212:现在连相亲的动力都没有,我是不是病了?
(2024-03-05 14:10:32)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男性听友
倾诉者说:
上次老师问我找对象怎么样了,我其实很难回答,如果遇到一般人,我只会说是自己太挑剔了。因为是老师我才说出实情,我感觉自己逃无可逃了,自己常常感觉自己无可救药了,真的,就是这种在挑剔里面出不来的感觉,和那个女孩子见面,总感觉哪里不对,很难去深入了解对方,容易去挑剔别人的毛病,然后就觉得不合适,就不在接触了。用在期待下一个会不一样,会完美一点。然后又在期待里落空,一直循环着,最近才有些看到自己这个模式其实很不好,可是自己走不出来,所以就想参加节目求助老师!
索引条目:
1、爱情的面貌,其实是每个生命呈现出来的面貌,而不是爱情本身的面貌。
2、爱情只是一种美好的生命能量,每个爱情的样子则是投入其中的生命的独特样子—爱情是水,随你的生命容器而变。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张爱情“心理照片”,有的特别符合,就是一见钟情,有的怎么都相不中,那只是因为不符合“心理照片”而已。
4、很多人不过是在要一个符合自己口味的爱情棒棒糖,而不是借着爱,走近一个生命,去深入持久繁茂爱。
5、相亲,其实相的都是自己,而非别人:呈现心理照片的自己;拿出爱的自己;过度保护的自己;内在受伤自己;想要一个完美的对象的自己;对外界失望的自己等等。
6、相亲越多,都没有相应好的结果,就会产生边际递减效应,对相亲兴趣索然,慢慢回到封闭状态,连爱情都有被封闭隔离于自己之外的危险。
7、爱一个人,是要把自己全然交付出去的过程,拿着标准、原则、要求、条件去找,不过是爱情海之中的刻舟求剑!
8、用心去感受一个人,而不是带着一大堆的标准原则条件去见对象,这样的见,不如不见,见多了,反而是在不断强化那些条件标准等,越来越看不到人本身。
9、相亲时让生命出来做主,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纯然感觉就会出现,生命感觉远比标准、原则、条件靠谱的多。
10、总是去追求对自己没有感觉的另一半,对自己感觉好的自己反而没有感觉,一是来自于小时候和父母的依恋关系类型,属于矛盾焦虑型依恋关系,更是亲子关系中饱尝了父母“过度”关爱之苦的结果。
11、借助恋爱过程去看懂自己,回到自己这里来面对转化和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中糟糕的部分,陪伴内在受伤小孩,外在的爱情会变得顺畅起来。
12、最爱自己的异性父母,孕育出爱情最初的模样,而爱情婚姻的互动模板,依然来自最爱自己的父母亲密模式,所以无论怎么活,都要和父母亲密或者心无挂碍,这几乎是自己能够幸福过好一生的起点。
13、内在精神实体对于情感的如是呈现,往往比复杂多边的头脑思维还要靠谱,因为如是真相一般不会变化多端,是怎样就会怎样,它会指引我们的爱情往哪个方向走。
14、和同性父母站在一起,跟异性父母亲近和连接,子女的亲密关系就有稳定美好的情感骨架。
15、如果在关系中只有投射,而没有真正出现对方,恋爱只是投射的游戏,即使有好的开始,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