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好高三学生的精神内耗——需要从评判自己到看到存在性的自己(3期学员陈茗——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4-02-21 15:37:51)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作为一名刚刚陪伴儿子走完高考之路的妈妈来说,对这期节目的嘉宾格外心疼。如亚新老师所说,“每一位能把高三扛完的孩子,都是勇士”!我儿子算是学得轻松又会放松的孩子了,高考之后也说,“我再也不想读高中了”。

高三之苦,苦在学习时间长、压力大、任务重,竞争激烈。我之前常常和老公感叹,别说不停的学习了,每天就是从早上7点坐到晚上10点,一周如此坐六天半(只能休息周日下午半天),人都要散架了。而我们高三的孩子们,还得不停的考试、做题,一门接一门,还得承受成绩上上下下的起伏,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真的撑不到高考。性格一向很好的儿子,在高考之前也有次因为学校占用他们一天休息时间搞团建活动而大发脾气,他说就是想休息。

高三本来就累就苦,如果再如这位嘉宾一样,加上精神内耗,那真的就是苦上加苦。精神内耗有种特点,它不如实实在在的现实性的压力,做了就完了,精神内耗会形成一种循环,把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一种螺旋,不仅向下延伸,也向四周扩展。从学习下降,到自卑自负,到人际敏感,到自控力差,到拖延散漫,眼见一个之前学习轻松自信的孩子就站到了内心即将崩溃的边缘,他想踩刹车,让自己回到原来的状态,却让踩刹车变成了一场无始无终的恶性循环。

听到这位嘉宾在节目的前半段,不断的列数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心里也跟着他的讲述,觉得这孩子怎么这样啊,这么好嫉妒、这么多懊悔,这么敏感,听着好都累啊。而当他说担心参加节目亚新老师会不会不喜欢他时,亚新老师很笃定的说,“我挺喜欢你的”,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惊。

为什么亚新老师听他讲述的感受,和我的完全不一样呢?亚新老师接着给出了答案,他对嘉宾说,“你只是在评判自己,却没有看到那个存在性的自己。”我恍然大悟,是的,我也跟着这位高三孩子给自己的评判给带跑了,而没有看到那些评判性的外衣下面那个存在性的孩子。

存在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因为从高二网课开始成绩下滑的孩子,一个想尽办法在努力赶上去的孩子,一个很上进的孩子。他很重视学习,学习在他心里有很高的位置,他很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原来在班级的成绩排名上。因为成绩好起来,可以让他多一点安全感,可以让他能稍稍放松一点,所以班上同学一点点的动静,比如比他早写完试卷,比他早关上书本,和他一样做对题,或者他没做对别人做对了,都会引起他内心的翻江倒海。他就是想回到原来的状态上,想改变之前浮躁的学习习惯,想超越现在的自己。他也是一个爱独处的孩子,也很单纯,对同学之间的事不是太计仇,想交到好朋友,但又不善处理因此带来的苦恼和困扰。

这就是存在性的他。看到这个孩子的由然而生的感受,真的是很喜欢。真的如亚新老师所说,他能参加节目说出这些,是一个很勇敢、很真实、很坦白、很不容易、很上进的孩子。

那么,评判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如这位嘉宾所看到的自己,是哪哪都不好的自己。生活作息不好,学习习惯不好,拖延,自卑又自傲,浮躁又焦躁,还看同学都不顺眼,特别是之前没有他学习好的同学,嫉妒心强,是一个浑身都是毛病的孩子。所以他认为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得洗心革面、严格自律,干掉所有不好的习惯,找到不良心态的原因,重回好学生的行列。殊不知,正是因评判而产生的所谓的解决方法,正把他向持续的恶性循环中推去。

所以,治好这位高三孩子的精神内耗,让这个孩子能全力以赴在高三追逐梦想,就要像亚新老师一样,牢牢的和这个孩子的内在存在性的自己在一起!

什么是存在性的自己呢,就是如是存在的,不加评判的。如是存在,就是立足于是怎样的,这是一种体验感的,是一种现象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是现象学,它不像精神分析那样对现象做出解释和动力分析,而只做看似简单的回应和描述,其基础就是现象学。现象学就是从现象上去观察,比如现在我桌上有一杯茶,我们习惯性的会说它的名称、产地、价格来让你了解它,而现象学只是从这杯茶现在的气味、温度、入口的感觉、带给身体的感受来描述,让你能尽可能的体会到我所体会到的这杯茶。

要做到让事物能如其所是的存在性的呈现,现象学家提出在理解现象时,我们需要遵循的三条法则,这些法则也构成了以人为中心视角的基础。

第一是悬置法。悬置是指悬置我们的判断和解释,悬置我们的信念和预设,个人偏好,信条,假设,知识和信息,判断和设定,只是带着好奇、开放的态度,努力去领会和感受。

第二是描述法。我们尽量只是去描述,而不要去解释。

第三是置平法,就是对所有的内容都保持同样的关注,不要先假设某些比另一些更重要。

我们总会认为找到一些事情之间的因果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很好的帮助对方解决困境。而今天这位高三男孩的节目,告诉我们,真正能帮助他突围困境的,恰恰是真正的看到和懂得。看到一个存在性的他,并懂得他的需要和渴望,始终牢牢的和存在性的他呆在一起,并信任自己看到这样的他而升起的感受。只要锚定在此,真正的解决方案就会自然产生,那就是对如是的事实接受,该休息就休息,该放松就放松,该努力就努力。不对抗,不评判,像拥抱乌云背后的太阳一样,对升起的评判和各种念头放过,去和存在性的自己在一起,就可以开启另一番正向的循环,一切会都如嘉宾青春的人生一样,会明媚而灿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