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31102:应届毕业生,你的心理拿到毕业证了吗?

(2024-01-22 18:12:56)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老师好,我想和你聊聊我的困境。

       我今年6月份刚刚毕业。毕业后,我去送了两个月的外卖,很辛苦,但是很自在。

        我想工作。但是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我喜欢什么。想到未来就浮现出一片迷雾。

       父母倒是一直在张罗给我找工作,但是我很排斥他们对我的安排,所以一直在拒绝。

       我有点怕,有点自卑。我觉得自己学历不高,学校也不好,专业也没学好,和优秀的人比我觉得自己一点优势都没有。

       我不想工作,我很慌,我还没准备好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的大人。

       但我不想在家待了,天天待在家蛮烦。根本不问我的意见我的想法,就想生硬粗暴的想把我塞到一个公司有一份工作,天天叨叨,天天叨叨,逼着我去跟关系户交流,我的澄清我的想法根本听不进去,就感觉他们的想法劈头盖脸的向我涌来,烦死。

       这就是我目前的困境。


索引条目:


1渴望做合适和喜欢的工作,是生命本然的需要,但把手头的工作停下来,试图想清楚自己最合适的,其实是一个头脑创造的陷阱---只因生命渴望和喜欢什么工作,是平时自己和自己的亲密程度决定,而非你停下工作就能解决的。不过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生命匹配怎样的工作,这是自己靠近自己的开始。

 

2父母操心孩子的工作,父母觉得是爱,可在孩子那里往往是干预控制,这呈现的其实早就存在的亲子关系问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日常是彼此不懂的。

 

3父母天天唠叨工作,表面云淡风轻的子女会很烦躁,因为子女内在也在为工作而操心—只关注事情解决,而不关注人的模式,总会触发人与人的对抗。

 

4父母要孩子出去工作,在孩子工作上特别焦虑,孩子要尊重,要自由,要空间,双方需求不一,又看不到对方不懂对方的时候,常常会激发家庭本就存在的彼此不懂的矛盾。

 

5很多毕业找工作的孩子会焦虑紧张自卑和茫然无措,可惜身边亲人往往并不在意和忽略孩子内在状态,即使关注了,父母自身习惯性的防御机制比如压抑隔离等往往对孩子也并无多大帮助。

 

6很多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心里会很慌张,还想像个小孩一样呆在家里,积蓄力量再出发,父母与其总是居高临下的批评指责他们,不如承认孩子那里的真实,再陪伴孩子走出去融入社会,反而会更好。

 

7大学生时代生活费都是父母给予,现在自己一个人独立承担一切,还会准备不足----很多应届毕业生还没有从一个被照顾者成为一个自我负责者,这是如是存在的社会现象,大量孩子其实更需要自我成长。

 

8学生时代,学生只负责读书,可是踏上社会,经济,情感,日常生活,自己要全面负责,很多应届毕业生就能力不足,还处在起步阶段,但这是一个成熟社会人必经的阶段。

 

9从学生转型为社会人,心理成长成熟和转化尤其重要。

 

10一个应届毕业生的心理现实,和成熟运转的社会现实,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兵荒马乱的时刻。

 

11应届毕业生常常会出现的四种心态,需要父母多关注:害怕被淘汰的心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期的混乱心理,自卑心理,面对前途打退堂鼓的心理。

 

12能扎实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是在衡量一个人内在心理、专业素质和内在力量是否达到社会人的基本标准。

 

13社会的残酷真实面目暴露出来,戳破自我感觉良好的幻想,逼迫自己从完美渴望中去拥抱真实,这是应届毕业生成长的催化剂。

 

14在职场,先别眼高手低,埋头把手头的事做好,才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有能力去稳稳接住它。

 

15即使清楚自己最合适的工作是什么,并没有一劳永逸解决了问题,有能力胜任才是关键,所以通过日常工作把各种能力锻炼出来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任何一个工作对人的基本素质和内在力量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16人在事中磨,人才能成长成熟,玉不琢不成器---人需要在事情里雕琢,才能成器。真的锻造出了那个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能游刃有余。

 

17你可以对父母给出的方式有微词,但真的不要去隔绝父母给出的支持和爱,那是你走上社会最不能缺少的力量。

 

18应届毕业生们,你的心理毕业证书拿到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