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何做好念经人(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12-29 16:46: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又都是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就念不好关系的经呢?
比如这一期《今晚我和你》节目的女嘉宾,家里姊妹四个,她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和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都算得上是孝顺的子女,妈妈原本是跟大哥二姐在河南生活,为了帮大哥二姐分担,远在湖北的她和大姐不辞辛苦去到河南,在医院附近租房照顾妈妈,为了给妈妈更好的治疗,又和侄子一起开两辆车带着氧气罐把妈妈接回武汉住院,不可谓不尽心尽力。
妈妈的房子卖了作为给妈妈养老治病送终的费用,交由大姐保管和支出,兄妹对大姐也都绝对信任,在钱的事情上彼此都没什么猜忌,可说关于妈妈的养老送终是既不缺钱也不缺人,她本人更是既舍得出钱也舍得出力,但是依然问题重重,烦恼多多。原因何在呢?在她看来,是因为妈妈这个人太难相处了,和谁都处不好,跟谁在一块就说谁不好,现在又提出要去住养老院,特别的折腾,让她特别无奈,不知怎么办才好。
人们常说“老小老小”,是说人老了会变得跟小孩一样任性、自我,要像哄小孩一样哄着。我们通常对孩子会有更多的理解和耐心,却很难接受老人的“作”和闹腾,对孩子也更容易控制,超越极限了就暴力制伏,大人说了算,但是对年老的父母却轻不得重不得,顺也不是逆也不行,确实是头疼。
亚新老师不管是在《今晚我和你》的电波里还是在线下的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里,几乎每天都在带着大家念一本本难念的经,总是能从纷繁芜杂的事情里清明洞察,破幻见真。
在关系里,如何做一个好的念经人呢?
第一、关注人,看到人,以人为中心和主导。人际关系,是人和人之间互动产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人是关系的主体,在互动中产生的各种事情是结果。要解决事情,要有一个好的结果,关键在人身上,所以要关系好,就一定要关注人,关注各种事情和问题里面的人,而不是丢掉人,单纯聚焦人那里发生的各种事情和问题。这个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聚焦问题、以问题为主导的头脑固有模式下,我们都习惯了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所以各说各话,各有各的念法,都觉得自己是对的,经自然越来越难念。
比如这位想要对妈妈好可又跟妈妈搞不好的女儿,觉得是妈妈跟谁都搞不好,于是妈妈跟谁都搞不好既成了一个问题,成了她无奈绝望头疼的原因,也成了她跟妈妈搞不好的借口——我们孩子都很好,是妈妈不好。可连自己的房子都被卖掉了、丧失了独立生活能力的妈妈还有改变和被改造的可能吗?归因在一个一辈子都没改变的垂暮老人身上,又怎么可能找到正解?
但是如果我们去观察关注感受懂得一个跟谁都搞不好的妈妈呢?我们会看到什么?我们会看到,这是一个肉体和容颜在老去,但是内在人格一直不稳定不成熟的生命,这是一个以内在受伤小孩面貌在红尘世界闯荡还养育了四个孩子的生命,这是一个在生命早期没有得到充足饱满的爱、一生都在矛盾焦虑中既要爱又不敢靠近爱的生命,这是一个用不断推开身边人的方式来考验对方、发出“不要离开我,好好爱我”的呼唤的生命……
于是我们就撕掉妈妈的标签,看到一个孩子妈妈、一个伤员妈妈、一个“乞丐”妈妈、一个在跟我们求助的痛苦妈妈,如果我们真的看到了这样一个妈妈生命,我们会怎么做吗?我们一定会温柔温和又稳定地站在妈妈身边,拥抱着妈妈,就像抱着一个受惊的孩子一样,轻拍她的后背,一遍遍告诉妈妈:妈妈,别怕!我在!我在!我很爱你,我会一直一直爱你!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不会离开你,我都会好好爱你!
但凡有一个孩子能看到内在精神实体的如是妈妈,并有能力给出这样无条件的纯然的爱,妈妈就会安定下来,不会到哪说哪不好,今天想去这里,明天想去那里。
第二,要睁开心眼去看,打开心耳去听,用心去感受一个生命。
一旦我们把关注点放在人身上,我们启动的就不是头脑的分析、思考、猜测、判断,我们就需要真的睁开心眼去看一个人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打开心耳去听一个人的叹息、呜咽、咆哮、隐泣,用心去感受一个生命的忧欢悲喜,而不仅仅是对一个人外在的言行做反应。
比如这位女嘉宾的大姐被授权来掌握支配妈妈的卖房费用,女嘉宾看到的是大姐“每天就在妈妈旁边说着钱怎么分配,要预留多少办后事,拿出多少看病,等等,又担心不够用”,她得出的结论是“她的心思都在钱上面”,于是给出的应对就是“头几次我还能心平气和告诉她,先不操心钱的事,以后如果不够用的话我来补,如果有多的,有多少是多少,如果办后事不够的钱我来补。眼下最关键的是妈妈的病情要先稳定了再说”,得到的结果是“说了几次之后她还是只考虑钱的问题,加上要给妈妈办有关医保的事,她也没办好,我就很烦,对她发了火说了她几句,大姐不能容忍我这个当小妹的说她,就在病房里闹得很僵,第二天她就撂挑子回老家去了,剩下我一个人在医院照顾我妈”。头脑固有模式下就是这样对人视而不见只关注事情解决,却导致事情不但不能解决还出现更多更大的问题。
亚新老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在节目中亚新老师提醒女嘉宾,他感受到的是大姐承担关于妈妈治病以及养老送终的所有钱财费用的处理,这份信任和责任带给她巨大的压力,她的外在言行都在表达这份压力所导致的紧张和焦虑。
如果女嘉宾能跟亚新老师一样感受到大姐的紧张焦虑,她会怎么做呢?她一定会说:大姐你辛苦了!你不仅要承担照顾妈妈的责任,还要承担妈妈的治疗生活以及后续所有费用的支出和考量,因为你是大姐,所以把这个吃亏不讨好的事儿交给你来承担,没想到带给你这么大的压力,看到你总在为这事紧张焦虑,我真的蛮心疼的。我知道你总想着记好每一笔账,用好每一分钱,花多了怕钱不够,花少了又对不起妈妈,还要担心我们其他几个兄妹有想法,不管我们怎么表态,在你这里肯定都是有很大的压力的,换了我也是一样。这笔钱交给谁都是一块烫手山芋,也幸好大姐你接下来了。
女嘉宾如果承认了大姐的额外承担和难处,同理了大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之后,再来表白自己的态度,还会出现姐妹俩不欢而散,大姐撂挑子走人的结果吗?肯定不会。大姐需要的定心丸不是兄弟姐妹的表态,而是对她的压力和难处的看到和理解,否则越表态大姐的压力越大。
第三,在关系里爱是一切的答案和解药,出于爱去做,自己去做。
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怎样的人就会互动出怎样的关系。关系的起点是自己,我在关系中给出了怎样的自己,我有怎样的生命容器,我就收获怎样的关系。
都说“多子多福”,但是很多多子女家庭都因为老人赡养发生纷争,所有纷争的出现都是因为丢掉了人只盯着公平、钱财等事情,丢掉了老去的父母只盯着彼此间的恩怨。在纷繁复杂的矛盾里,唯一的解套之道就是回到自己身上,回到爱里。
不是出于责任去做,不是出于回报去做,也不是出于担心恐惧去做,只是出于爱去做,是最简单最省心省力的,简单爱,直接爱,不管别人如何,外界怎样,我把我的爱拿出来,给出去。
爱是一切的答案和解药。问问自己的心,心里有没有爱,从心而动,从爱而做,我爱就我做,我爱则我动,把自己的心和爱全然地给出来,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海不辞盈方有其阔,所有的计较、权衡、控制、纷争都是对彼此的耗损,不问西东全然付出首先是对自己最好的爱和成全,是对生命最好的交代,也是对关系最大的贡献。
所以对于节目女嘉宾而言,不是要将跟谁都处不好的妈妈怎么办的问题,不是将妈妈送养老院或者是劝妈妈留在大姐家的问题,而是如何安住在自己的爱里,不对妈妈和哥哥姐姐的表面言行做反应,直接将爱给到妈妈给到哥哥姐姐。
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爱吧!不管多么复杂难念的经,最终都是一个爱字!
心知道答案,爱才是救赎。用心去爱,方能无怨无悔亦无惧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