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30921:和谁住在一起都搞不好关系的妈妈让我们子女头疼
(2023-12-27 16:39:18)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
倾诉者说:
今天想说说跟妈妈的关系。
今年4月份的时候妈妈中风了,当时妈妈在河南她自己的房子里,住院后是我哥和二姐在医院照顾她。当时哥哥说要手术需要钱,打算把妈妈的房子卖了,就委托侄子把房子处理了,房子卖得急也就没在意价格。妈妈开始住院的时候我们视频,妈妈说吃不好,抱怨哥姐不给她做饭,后来我就过去了。大姐害怕妈妈凶多吉少,也从松滋老家赶过去了。因为妈妈的房子卖了我们就在医院附近租了个房子住了大概一周。
大姐家里没有人,她不能出来太久,考虑到照顾妈妈的问题,大姐提出要再次接妈到她家里去住,哥哥也赞成,就把卖房的钱都给了大姐。如果妈妈回老家,这边医院要办出院再去老家办入院,不能保证路上的安全问题。我又想让妈妈来武汉住院,等身体状况稳定了再去大姐家,这样也免得大姐一个人要医院家里两头跑,分身乏术,大姐就太辛苦了。
所以我就决定先接妈妈来武汉治疗,大姐和我一起照顾妈妈,等妈妈好点了我再送她们回老家。
在武汉住院期间我和大姐的关系也出现了问题,我因为腰突复发,想让大姐跟我轮流回家做饭,大姐不愿意,她的心思都在钱上面,每天就在妈妈旁边说着钱怎么分配,要预留多少办后事,拿出多少看病,等等,又担心不够用,头几次我还能心平气和告诉她,先不操心钱的事,以后如果不够用的话我来补,如果有多的,有多少是多少,如果办后事不够的钱我来补。眼下最关键的是妈妈的病情要先稳定了再说,说了几次之后她还是只考虑钱的问题,加上要给妈妈办有关医保的事,她也没办好,我就很烦,对她发了火说了她几句,大姐不能容忍我这个当小妹的说她,就在病房里闹得很僵,第二天她就撂挑子回老家去了,剩下我一个人在医院照顾我妈,过了两天我腰突躺下去就起不来,就请了个护工照顾我妈,我妈又打电话给大姐,让她来,大姐安排好了家里的事就又来了。
妈妈出院后在我家里住了几天,说要去大姐家,我就送她们回去了。
可是没多久妈妈和大姐的关系又跟之前一样了,以前大姐回老家盖房子接妈妈去和她一起生活,原本一唱一和、说话很投机的两个人关系搞得跟仇人一样,也因此妈妈才回的河南。这次再去大姐家里生活,她们的关系又搞得非常糟糕了。
妈妈就是这样跟谁都过不好,以前跟我一起生活的时间多,也是经常跟大姐她们抱怨我怎么怎么不好,跟我吵架之后就要回去,我们就送她回去,过一段时间她又想来我们就又接她来,反反复复好多年。
妈妈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跟我们说她等死之类的话,大姐见她过得不好就回老家盖房子,想扛起照顾妈妈的责任,前两年妈妈跟大姐一起生活,总是跟我抱怨大姐怎么对她不好,还说不能死在她手上等等,一打视频电话不是满脸怨恨就是流泪哭泣,大姐也跟我诉说她的委屈,其实我是很明白她们的状态的,只好两边调解安慰。
那个时候妈妈让我接她来我家,我就去接,过几天又要回大姐家,我就再送,后来又让哥哥接她,哥哥也就去接。现在她们又回到了过去的状态,可是妈妈现在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人照顾,她的房子也卖了回不去了,妈妈说我把她丢在那里不管她了,这几天总是催问要我送她去养老院,我劝她去养老院不如在大姐家里过得好,她又说要来我家附近租房子住,我没有答复她,心里觉得也不现实,就我们姊妹的情况来看,大姐照顾她也是最合适的人。
可是妈妈老是这样对身边人充满怨恨,我也很无奈。
索引条目:
1、照顾病中父母的阶段,是子女间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2、为老人出钱治病照顾和陪护,就会容易子女间的纷争,多子多福,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变成现实,每个孩子都深爱着彼此和父母。
3、承担整个原生家庭里关于老人治病的钱物处理的子女,一般都会很紧张很焦虑,因为责任和压力。
4、在家庭关系中只关注钱的事,而看不到人,问题就会出现。
5、父母和孩子住在一起会有问题出现,因为不是居住在一起的方式导致的问题,而是本来就存在的亲密关系问题会借助居住在一起的方式一一呈现出来。
6、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只能借助听懂和看到才可以平息。
7、看起来纷繁复杂的家庭中兄弟姊妹之间以及和父母之间的问题,追根溯源都是最初的亲密关系在运作,生命之初的亲密关系质量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
8、只盯着问题和事情的头脑固有模式,在红尘生活中的作用不能抹杀,只是一旦进入人的层面,进入以人为基础的亲密关系,头脑固有模式就会运作出因为忽略人而导致的种种问题和伤害。
9、一个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疏离不亲密,兄弟姊妹之间的过早分离造成的不亲近,家庭成员看似都很独立,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亲密-----只有经历了真正的亲密,再经历成熟的分离,那么亲密又独立的关系才会出现。
10、家庭中每个人都很好,但只要住在一起,就会出现问题,那就是亲密这块的功课出现了。
11、每个人依恋关系模式,都会在亲密的人之间显现出来,比如总是和孩子无法持久稳定待在一起妈妈,就是矛盾焦虑型的依恋关系模式,那么就需要子女多表达对母亲的爱和照顾,无论发生和妈妈有关的事情提前跟妈妈沟通让妈妈知晓,平日对妈妈的内在需要渴求愿望等要能准确捕捉和回应,和妈妈建立内在稳定的连接,才是陪伴妈妈最好的路径。
12、从复杂的矛盾中回到关系,从关系中出现人,在互动中听懂和看到人,关系就有了和美通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