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30919:职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全力做好你自己的事情

(2023-12-27 15:51:32)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 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这次的上节目,其实是在心里期盼已入的,因为生活中一直时不时的会出现卡点,迷茫,就想如果能有老师给指点一下迷津,找对一下方向就好了。

 

所以,这次节目,就想把自已最难最大的功课带来,压轴题吧,想看看自已末来的生活能不能有新的突破。

 

概述对我而言,是反复的思考,但还是不能太明确自已到底要说什么。

 

就是一种,明明知道自已肯定哪里有不对头的地方,但又不知道是什么,该如何说的那种无从下笔。

 

在反复思量后,我知道我现在的卡点,应该是在我如何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这个方向。

 

为什么会想说这个,一是因为,最近的一份工作,让我又一次看到自已的不足。

 

就是新的工作内容,从专业技能角度来说,我的能力肯定是够的,如果单独用心做,我应该可以做的不错。但新的工作,却是同样的工作内容,需要几个人同时来做,又没有明显的工作范围 的划定时,我就选择了逃避。

 

因为不想和别人抢销售业绩。但是这个不抢,并没有带来别人的认可,反而对我的做法有想法。

 

我知道这里面有我的功课,我不知道是什么。

 

也不知道,我这样做,同事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另一方面,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会想放弃,逃避,尤其是在利益面前。哪怕是自已应得的,也不敢去要。

 

在亲密关系里,我最近一直在努力的想把夫妻关系调整好,也努力想成为懂老公,在背后支持他的人,我的方式是,做好家里的事,照顾好孩子,时不时的打电话给老公,问侯一下,但是很尴尬的事,好象也聊不出什么,除了日常吃喝休息,似乎一谈到别的话题,就谈不下去的感觉,一方面是观点不一样,一方面可能我给出的压力。

 

该怎么调整呢?

 

 

 

 

索引条目:

 

 

 

 

1一旦发生事情,都能回到自身,去看外界事情和自己内在相对应的部分,尤其是自己需要去面对和转化的部分,这是自我负责的态度和路径。

 

2头脑固有模式是外抓模式,是依赖外界人事物安好,自己才能好的模式,而心灵运作模式是内观模式,是自己好了,外界就能安好的模式。

 

3内在力量的确无与伦比的强大,但成长不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你能从“人(生命)”作为载体,启动感受,清明看到后才能发生的事情

 

4在工作成绩和人际关系两方面,有一类朋友更看重人际关系,就会在工作上忍让,牺牲工作本身,期待获得和平安宁的职场关系,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职场就是职场,职场为重才对

 

5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与人为善,这是职场关系的关键。而人本身的善,和为了得到看似安静的职场关系,就牺牲工作隐忍自己,呈现出来的善,那只是手段的善,两者根本性不同。

 

6过分追求看似平和的职场关系,呈现的是在亲密关系中早就受伤的小孩。

 

7不愿发生和面对冲突,习惯性自我忍受,是过度保护自己的模式。

 

8孩子其实并不需要家长24小时的陪护,孩子最需要的是真正的聆听得到看得到的陪伴,而这两方面,并不需要24小时,十分钟,抑或二十分钟就够了

 

9真实表达自己,真实做自己,就会有风险,甚至有断送关系的危险,但真实才是美好关系的基础。

 

10讨好模式,顺从别人,看似安全省事,但会慢慢失去真实的自己,关系实际上已经“死亡”。

 

11真实表达或活出自己,就会有可能失去某个人某段情的危险,但是用迎合谈好方式妄图掌控一切关系的方式,最终一定会失败,因为一开始就失去关系的灵魂和活力。

 

12做好工作,反而是职场人际关系最关键的基础。

 

13在职场,把努力踏实,积极乐观,专业能力强的自己活出来,这样的生命谁不愿意靠近呢?这就是最好的职场人际关系的根本

 

14职场上同样如此——别人怎么对待你,只是在呈现他自己是怎样的人。所以不要由外界评判来决定你是怎样的人。

 

15在职场上活出自己,与人为善,就是职场人际关系最好的淘汰机制—喜欢你欣赏你的自然会靠近,不喜欢不欣赏自然会远离。

 

16、 职场上别人怎样对待你,那只是在如是呈现对方自己,所以要警惕不要让别人的言行成为活出自己的阻碍。

 

17、 别人的议论和评判绝对不是决定你是怎样且你活出自己的因素。

 

18你自己是怎样的自己,活出如是美好的自己,在所有关系中都是普遍适用。

 

19找准方向后,回到职场,先努力去活出自己,碰触到深层次的东西,再到内在好好面对和转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