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学习问题,引领妈妈突破自身的情感模式(3期学员陈茗——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12-27 15:38:50)
标签:

育儿

分类: 雅心原创团


这期节目的嘉宾,说到的困扰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导致全家发生了大大小小各种矛盾。孩子马上上五年级了,嘉宾感到自己已经尽了全力,该想的办法都想了,该做的也都做了,比如找老师助力,一对一家教,苦口婆心的教育,但孩子就是不冷不热,不用心不努力,应付式的搞一搞,放假每天都是玩游戏、看手机,甚至连牙也不刷,澡也不洗。

 

家人们也都在帮她想办法、出主意——爷爷是跟自己儿子也就是她老公说,“儿子大了,当爹的还是要多管管”;她一回家,奶奶会跟她说,“你让孩子洗个澡、刷个牙、剪剪指甲”;外婆是直接来把电脑藏起来,并和大姨也就是自己的姐姐一起多次教育她指导她,要她给儿子树树规矩、多参加培优,你看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优秀;而她的老公长期在外工作,以前从不过问孩子的事,现在也不得不“长臂管理”,参与到儿子的学习上来,给儿子找“一对一”的老师,并且回家就把儿子训一顿……但这些帮助并没有让嘉宾感到好受一些,还因此感到更大的压力,好像全家人都有一句潜台词,就是孩子没教育好就是她的责任,“你看你每天和他在一起”……嘉宾感到孩子学习不好这件事,引起了家庭里大大小小的矛盾,所以她会威胁孩子说:你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可能会因此而离婚的……

 

嘉宾说,只是想用这句话来教育一下儿子,让他知道他不认真学习这件事的严重性,引起孩子的恐惧之心,从而认真搞学习。但孩子听后却一直追问她,那你们离婚了我跟谁?嘉宾虽然说自己不过是想吓唬一下孩子,但可以听出,她其实也是的确感受到了来自婚姻关系里的同样的“威胁”——她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婚姻都会解体。只不过她把这种威胁无意识的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了,让孩子去背这个可能会发生的最坏的结果。

 

面对孩子成绩不好,当妈的当然是最急,她一直都在很努力的改进、想办法、想对策、联络老师帮忙、对孩子进行“鼓励”,也会了解孩子的想法,但这些似乎都没有用,反而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她一看到儿子就烦,能逃离一会是一会,回来了只能把儿子当空气,她感到自己越来越束手无策。办法用尽,耐心耗完,但孩子却在相反的方向越滑越远,离她也越来越远。同住一屋,母子两人竟没有任何交流了。

 

这位嘉宾的困惑,可以有很多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说。比如,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孩子只是她们家的“索引病人”,看似是孩子有问题,其实需要调整的是整个家庭系统的结构;也可以从我们人本心学的“心路”的角度来说,陪伴孩子不是只讲道理,更重要的是看到和理解孩子这个人,先关心孩子这个人,去懂得孩子的难处,去看到孩子每天在怎样生活。而我想说的,是从情感模式的防御方式来看,嘉宾和孩子的情感应对模式是一模一样的,用的方式就是情感隔离,从情感模式的习得和传承这点来看,孩子的现状她的确是主要责任人。

 

情感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说,“情感隔离是我有一段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正在我能够觉察的范围内发生,因为它过于痛苦,所以我需要采取一种办法,把它排斥到潜意识里去。”

 

嘉宾说,她的原生家庭最擅长的就是冷战,冷冷的好像家里没有人,都很安静的不说话,似乎不能太高兴,否则和这个氛围是不和谐的;可以看到她婚后和老公也是隔离的,两个人没有什么沟通,连距离都离得那么远;她成年后和母亲姐姐的关系也依然是隔离,比如她们多次直接到她家来教育她、指导她已经让她非常的烦躁,但她也只是不愿搭理;看似和她最亲近的儿子,她说“平时话很少,我们相处像朋友,彼此很平等的”,没有听到她和孩子之间的亲密互动、情感交流,她们之间和平的亲子关系也有种彼此不连接、隔离的味道,现在和孩子之间发生了问题,她和孩子也都更擅长冷战。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客体,更何况这个孩子最主要的客体就是妈妈,爸爸是很少参与他的成长的,那么孩子发展出来和妈妈一样的情感处理方式、甚至是成为妈妈的翻版是极有可能的。心理学上对孩子过度沉溺电脑游戏有一种解释,孩子在现实世界太孤独,和现实世界缺少连接,或者体会不到存在的价值,需要逃到虚拟的世界里去寻找关系和连接,寻找存在感。

 

最大的情感隔离,可能正好发生在这母子之间。父亲已经和物理距离上离孩子很远了,也在心理上没有参与他的成长和生活,而唯一一直在身边的妈妈,和他没有办法谈情感,只能谈学习,这正是情感隔离的表现。

 

孩子的学习不好,也多半是他们和学习之间没有情感的流动和投注。学习也是一种客体,与学习的关系也是我们内在客体关系的体现,就是孩子没有办法和学习建立一种投入的关系,他会感到是被逼着学习的,很难有对学习的热情,会感到是替别人比如家里众多的家长们,来做一件对他们而不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事。

 

情感隔离,大多数是隔离的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痛苦的情感,比如抑郁、恐惧、焦虑。嘉宾很明显隔离了和老公之间婚姻里的不舒服、隔离了和母亲姐姐之间的不愉快,也隔离了孩子的学习问题所引发的她面对家庭矛盾的无助和焦虑;而这个孩子,不到十一岁,却长期在学校里憋屎、骂脏话、不洗澡不刷牙、油盐不进的躺平,似乎永不满足的贪婪玩游戏,隔离的可能是在学习上的无助、在学校里的压力、在老师面前的焦虑和担心、在同学面前的自卑、在家庭矛盾中的自责、在父母可能会因为自己而离婚的害怕和恐惧,自己是父母关系破裂的罪魁祸首的内疚……

 

小小的孩子,消化不了这么多。正如亚新老师说的,他没有进医院,就已经是万幸了。孩子在每一个关门隔离开家长,开始玩游戏时,在默默的消化这一切。

 

那么,应该怎么破呢?解铃还需系铃人,和孩子关系最亲近、影响孩子最大的妈妈,要先自己做出调整才是正解。怎么调整呢?

 

首先,得意识到孩子的学习问题不仅仅是他学习态度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孩子的情感模式的问题。要把精力从督促教育孩子提高学习能力、改正学习态度上,转变到关心孩子的情感状态上来。知道孩子的学习问题正是呈现了他适应不良的情感防御方式,那么就要多给孩子疏解情绪的渠道,多关心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能通过语言表达心里的负面情绪,他就不再需要用消极而有负作用的方式来消化情绪。但这又需要妈妈自身有容纳和面对情绪的能力。

 

所以第二步,也是更关键的一步是,妈妈得自己先学习改变自己的情感防御模式。学习了解自己的情绪,承认和面对自己的情绪,和周围的亲人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感受,建立真正亲密的连接。这虽然很不容易,但这才是改变她面前困境的根本方法

 

欢迎嘉宾加入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来学习,如果嘉宾能深入这一块进行学习,她将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个健康不仅仅有她所期待的学习好,更是孩子整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会收获她都可能都不再奢望的良好的夫妻关系、母女关系,她会感到自己像解冻一样,在丰沛的情感流动中生动的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