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拿什么帮助你,我的孩子(12期学员鄢群——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12-15 20:13:10)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有这样一则故事,相信很多父母都不陌生:父亲找来一块大石头,然后叫儿子把它搬开。儿子使足了吃奶的劲从不同的角度去搬去推,但都没能挪动那块比他的小小身体大很多的石头。然后儿子就跟父亲说:“爸爸,那个石头太大太重了,我搬不走也推不动。”父亲问儿子:“你尽力了吗?”听了父亲的话儿子又尝试了一遍,依然没能挪动。就对父亲说:“爸爸,我已经尽力了,还是挪不动。”父亲又问:“你真的已经尽力了吗?”小儿子答:“是的,爸爸,我真的已经尽力了。”接着父亲温和地说:“我一直都在旁边,你都没有向我求助,你怎么能说你尽力了呢?”
 

我很纳闷,这到底是一则教导孩子要懂得求助的故事,还是一个讽刺父母故意制造问题然后还甩锅指责孩子的寓言?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样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在少数,最后那一句温和的反问简直是超级PUA的典范。

依赖和求助父母是孩子的本能和天性,哪里需要被教育呢?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每次抱着她下楼梯,每下一级她的小手都会下意识地抓一下我的肩膀,小脑袋往我怀里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无处不在,尤其是幼小的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会遇到重重问题和阻力,刚出生的时候连抬头、翻身、坐立都需要大人的协助。成年人觉得易如反掌的事情,在小孩子那里却难如登天,可是有多少信奉“挫折教育“的父母就跟故事里的父亲一样,刻意搬一块跟孩子的年龄不相称的石头来培养所谓的“抗挫力”呢?

父母们,这不是培养孩子,而是欺负孩子。孩子被欺负得多了久了,你用心良苦的训练和培养一次次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妈是最残忍最无聊最不可信任最不能依靠的人,孩子倒是过早地“独立”了,但是孩子的内在世界里从此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他的尽力当然只有靠自己。

   父母们当仁不让地将自己视为孩子的人生导师、前行灯塔和成长助力,掏钱掏心又掏肺还不够,费尽心思“故意”给孩子制造障碍,也是想帮助孩子早点独立。

可问题是,当你的孩子真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阻碍时,你能进入孩子的求助名单吗?你在孩子的求助名单里排名第几?当孩子向你求助,你拿什么去帮助孩子呢?

一位妈妈打进《今晚我和你》节目的电话,讲述15岁的大女儿从小学业优秀,不用父母操心,含金量极高的楚才杯作文大赛几乎年年拿奖,一等奖都好几个,排名都不论班级和学校,而是全区排名前十之列,但是目前孩子却辍学在家。在节目里妈妈主要反思了在孩子一岁到三岁期间自己和老公在外工作让女儿跟爷爷奶奶留守在家导致孩子安全感不足,但是通过妈妈的讲述呈现出,即便是这样的超级学霸,在学校依然会遇到换了班主任之后的适应问题,遭受同学霸凌的问题,当这些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人际关系问题出现,就需要父母有能力站出来给孩子支持和力量。如果父母能力不足,孩子就难以跨越这些障碍,只能回家。

孩子前不久跟随妈妈来到了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亲子关系支持团队的课堂。通过现场的家庭能量场排列,暴露出更多的家庭真相,这里就不多说。当亚新老师问孩子遇到了问题怎么办时,她的回答是会跟妈妈说,而妈妈的应对方式是跟她一起吐槽,然后就过去了。

亚新老师通过雕塑,呈现出三种层级的父母在孩子求助时的三种应对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是当孩子求助,父母拿出的是指责和道理,说都是因为你不好才会这样,别人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事儿呢?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就做不到?然后你应该如何如何。现场很多孩子都频频点头,很多父母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是在伤口上撒盐、雪上加霜型的父母;第二种就像个案中的这位母亲,已经实属难得了,当孩子有困难有心事,愿意向母亲诉说,母亲也能够跟孩子站在一起,指向同一个方向,做不到雪中送炭,至少不会雪上加霜。这是能够理解孩子跟孩子站在一起的父母;而孩子期待的不仅仅是跟着一起吐槽对外的父母,而是能够托得住自己、给自己力量和帮助的父母,这样的父母不仅仅有足够的空间能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绪、想法、需求,跟孩子站在一起,而且能通过了解孩子那里所有事情的发生,进入孩子的内在,托住带着这些情绪想法需求的孩子生命,给孩子足够的内在力量支持,去面对外界的风雨和考验。这是能够进入孩子内在连接到孩子、给与孩子支持和力量的父母。

另外一个就读于美国一所名校,现休学在家的女孩A则是在上了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初级班后,带着父母一起来到了这一期的亲子课堂,在初级班她讲述过自己在国外因为焦虑失眠而无法正常学习生活于是四处求助的经历,她首先找了学校的咨询师,没用;然后找了她能找到了华人咨询师,不行;又自己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还是找不到路。当她穷尽了所有的求助途径之后,在她濒临崩溃的一个夜晚,终于忍不住拨通了家里的视频。结果如何呢?

她说父母在她的求助名单里是排在最后的人,但是她也最为后悔的是去抓了这最后的一根稻草,不仅得不到帮助,还在继续掏空她,父亲完全活在自己的认知和判断里,闭目塞听,完全听不懂也看不到孩子,一味自责自己没能赚更多的钱才导致孩子如此焦虑和抑郁,羞愧得躲在视频之外不肯露脸;妈妈则像一个无助的小女孩,比她还要崩溃,对女儿进行情绪倒灌,她又本能地启动固有模式来安抚母亲,做母亲的母亲。

当一家三口来到了武汉雅心亲子课的现场,仅仅上了五次初级班的面授课程的A表现得非常惊艳,曾经在初级班做头脑固有模式下的垫子(问题)体验时被冲击到几乎倒下(表面上是低血糖犯了)的她调皮又有力量地说:“你们(父母)今天完蛋了!”从生无可恋到元气满满、幽默十足!她画的家庭能量图是和父母能离多远就离多远,而父母则是非常恩爱的一对小情侣。

表面看起来感情很好的一对夫妻只是相互取暖并共同向女儿索要情绪价值的受伤小情侣结成的情感联盟,搞起孩子来总是“混合双打”,家庭里面最小的孩子反而陷入了无人懂得无人支持的“绝境”。

这个感觉被一对穿着连体衣的父母“掏空”的孩子在课堂里说出了足以令当今众多父母振聋发聩的一个真相——孩子的压力并不是因为父母的经济支持不够,道理输出不够,指导指挥不够,父母不要把孩子的问题习惯性的简单归因为孩子不够强大或者自己不够有钱,孩子的核心需求是——爸爸妈妈,不要总是想着赚钱赚钱赚钱了,我只要你们看到我这个人!被看到被懂得以及在看到和懂得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理解支持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帮助。

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到孩子呢?孩子那里总是有最好的答案。在对家庭站位进行调整的阶段,父亲和母亲手牵手站在孩子的身后,目送祝福孩子走向属于自己的前方,也随时准备迎接和支持需要帮助的孩子。这看起来非常的理想和正确。但是A却笑着摇摇头,说了一个非常实在和关键的真相真正决定亲子关系质量的是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怎样的人,

两个受伤小孩式的父母即便感情再好,对孩子再爱,也无法托住和帮助孩子,反而会联手吸食和掏空孩子。

于是亚新老师在每个人身边都加了一位咨询师代表,A狠狠地点头,说这样她就感觉有希望和力量了,目前家里每个人都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不管是她自己还是父母,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道出了一个常识和真相,伤员如果得不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很难甚至是不可能自己好起来的。

   这是武汉雅心暑期亲子课第一天的第一个个案,到了第三次课,发生了什么呢?当这位父亲上台做另外一个个案的代表时,由衷地感谢亚新老师是他们一家的贵人。面对这一幕,女儿A说:当老爸在课堂上非常坦诚的表达时,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看来你准备的那些东西不需要用上了。”我似乎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我不明白为什么只通过几节课,他能这么轻易的从高位上面下来,但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我终于可以解放自己了,甚至于我对于过去的那些冲突以及被迫创伤的部分也没有那么愤怒了。

这两个孩子都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亲子关系也还不算最糟糕的,当孩子力有不逮无法应对之时,还能向父母求助,至少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还在,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父母也都能够承认并面对自己的能力不足,愿意向专业力量求助并主动学习和成长,所以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奇迹!

当孩子求助,您是无力的父母还是能提供助力的父母呢?是给力还是插刀?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孩子的每一次求助都是给父母的一场考验,你能有一个强大稳定的自己陪着孩子一起过关吗?帮助孩子不仅仅是责任是心愿是态度,也不仅仅靠金钱和资源,只有懂得聆听陪伴支持接纳信任慈悲有爱的父母才能给孩子力量,让孩子感觉身后有人。这样的能力买不到也借不到,需要父母踏踏实实地学习提升自己,与其临阵磨枪措手不及不如防患未然早做准备。愿更多的父母不要无知无觉中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道坎,而是主动觉醒成为照亮孩子的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