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30824:想做真实的自己怎么那么难

(2023-10-30 09:48:10)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 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近段时间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

 

由于性格的原因吧,我在工作时特别害怕闲下来没事干。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是去年做过的,老板对我印象也还行,今年也是给我留了位置的,所以我本应该不用担心会被辞退,却每天都过得心惊胆战的,生怕因为自己不小心犯的错误而被辞退(比如上错菜吖,没及时收拾桌子一类的),这些很小的事情,别人都不曾在意的,我却把它们无限放大。

 

有一天在跟同事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老板站在我身后刚好听见了,就告诉我:“老妹,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不会因为你做错事就把你辞退了,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也不会说对你们那么苛刻,所以你大可放心。”老板的话就如同给了我一颗定心丸,可是我好像并没有因此而有太大的改变,我做事仍然会很小心,亚新老师告诉我这不是老板给我的,而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

 

因为我们是烧烤店,所以生意有好有坏,好的时候会很忙,大家都会觉得很累,而我只会觉得很充实,并不累。反倒是每次闲下来的时候会觉得非常不安,然后我就会不断找事做,只要一空下来我就会有一种罪恶感,当我在上班点没有干活我就会担心老板看到会给老板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老板会觉得我这个员工怎么怎么滴,各种心理内耗。

 

就连平时吃饭的时候哪怕我已经非常非常饿了,手头上的事也处理完了,可去饭桌上发现大家都没来或者只来了老板一家我就会回去再给自己找点事做,内心会觉得我现在还不能去吃饭,得等大家一起,大家都在干活,我却跑去吃饭了,这样不好,我的内心又会作怪……像这些事在我的生活中常常发生,我很不喜欢这样,这样的样子没有了自我,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吧,我很羡慕那些更多关注自己的人,重要时刻能够照顾到自己的想法不让自己因为他人的事委屈难过,可我却怎么也做不到,这让我很苦恼。

 

记得我第一次去雅心上课时亚新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一定要做自己,早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必须要去面对这一块。

 

 

 


 

 

索引条目:

 

 

 



 

1隔离自己的情绪感受需求等,看别人脸色小心翼翼讨好型人格,是生命后天形成的。

 

2在团体里面把自己真实的状态隐藏起来,戴上面具,看起来是虚伪,其实这只是生命的保护色,保护的后面一定是站着遭受过伤害的自己。

 

3父母隔离压抑,习惯用假性自体示人,孩子也会习得。

 

4假性自体并非全部是坏事,它是适应复杂外界的面具,但是真正稳定的真性自体会掌管大局,而过度的假性自体常常意味着真性自体被压制住,或者真性自体并非稳定和成型。

 

5几乎很多生命在经历社会化的过程,都有要学习社会规则标准原则等,这个过程就会压抑自己的要求,抑制自己的渴望等,假性自体形成过程,都会感觉一定程度的痛苦,这种痛苦就是在会呼唤不要遗忘真性自体的存在和力量,于是很多人一边学会遵守规则,同时也会尊重内在的声音。

 

6假性自体过多过强带来的生命痛苦,就是在呼唤真性自体我出山掌管全局。

 

7假性自体的过度使用,往往也和过去的创伤性经历有关,所谓社会教会自己做人,很多天不怕地不怕的生命在受挫中学会用假面具示人,保护自己在复杂的环境中安全存活。

 

8回到受创的经历中,抻开里面潜藏的伤点痛点泪点卡点等,生命真实得以被聆听尊重和理解,真实的力量就会复苏伸展。

 

9精神心理层面的卡点堵点痛点伤点等,不曾面对转化,都会用各种状况出现,提醒我们回头深入探索,关爱陪伴自己才是正道。

 

10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做起,把自己主动交付出去,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也坦诚打开自己,让自己主动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11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先尊重自己的想法情绪感受需求,然后结合自己之前考虑别人的情绪感受想法需求的习惯等,进行整体的考量,慢慢形成合一的“我们”---做真实的自己,不是指考虑自己,不是以“自己”为重,而是以“我们”为重。

 

12考虑别人的情绪感受想法需求等,并非错误,压抑隔离自己只突出别人的才是需要去面对的问题。

 

13在一个团体里归属感并非别人给予批准,还可以打开自己主动交付出去和融入。

 

14我们常常迷失在外界的问题之中,在头脑里面想出办法去解决,就以为万事大吉,事实上如果不进入内在探索面对和转化,外在呈现就会不断重复,形成命运的轮回。

 

15对过往自己的回望关爱,对内在受伤小孩的关爱陪伴,是每个生命之所需,因为我们都是受伤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