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婆媳战争几时休(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9-18 14:53:53)
分类: 雅心原创团


这一期打进《今晚我和你》节目电话的女嘉宾,连珠炮一样地向亚新老师控诉婆婆的种种“恶行”:第一,当她同意与小自己六岁的老公从上下级关系升级为恋人关系时,对方父母对她的年龄是有介意的;第二,谈婚论嫁的时候,婆婆还专门问了她,嫌不嫌自己家穷,并且承诺她若不嫌弃会给她一个温馨的家,但是迟迟都不出钱来筹办婚礼,还是自己的爸爸主动掏钱,并要她提醒老公不是恨嫁,而是出于对她的疼爱;第三,婚礼那天已经很累了,所以就想第二天再去还礼服,婆婆当着她的姐姐姐夫就说了一句:送什么送,不送算了,反正有钱!那个态度和语气,让她觉得很难堪。后来,她一个人在旁边哭了很久;第四,后来基于婆婆对小两口生活的照顾还不错,这件事的委屈情绪渐渐被压下去了。在以后的相处中为了避免冲突大多选择沉默,而实际上心里很不爽,觉得总有一种压迫感。第五,在做月子期间,关于孩子的养育方式发生了剧烈冲突,婆婆觉得自己养了三个孩子有经验,但媳妇认为我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按我的方式来,科学育儿,最后在饭桌上,因为彼此都积压已久的情绪,她激动之下就摔了碗!婆婆就说她没教养,老公也问她打算怎么收场,她越发憋屈。

 

如果亚新老师给她足够的时间,她还能继续愤愤不平、激动不已地控诉下去。

 

客观来说,人无完人,更没有完美的关系,哪怕是亲生母女都难免争吵,婆媳在一个屋檐下磕磕碰碰实属正常,婆媳关系的复杂微妙处在于明明没有那么亲却又成了“一家人”。如果关系伊始就真的把对方不当外人,那一定会像这位女嘉宾和婆婆一样,制造出难以收拾的大型车祸现场。

 

冲突其实不可怕,如何休战才是关键,比如这位女嘉宾和婆婆的冲突早已过去,婆婆也已经回老家了,但是她的痛苦却还在持续。造成这女嘉宾强烈情绪反应的真的是婆婆的强势个性和夹枪带棒的表达方式吗?稍稍有些心理学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A指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指每个人那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在A和C之间还有一个B,即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belief)。同一情境(A)之下,不同的人的认知和信念系统不同(B1和B2),于是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结果(C1和C2)。比如这位女嘉宾的婆婆那里可能并没有和她一样激烈的反应,什么话当时说了就说了,吵了也就吵了,然后该带娃带娃,该做饭做饭,你让我回家我就回家,对于这个媳妇可能也没有过度的厌恶和排斥,觉得这孩子脾气大了点但心眼不坏。

 

这个心直口快、硬气十足的婆婆之所以让这位女嘉宾如此痛苦,恨不得离婚,借此彻底地摆脱这个强势的婆婆,首先跟她在关系里的狭隘乃至错误的认知和“双标”信念有关。在她看来自己成了处处受到强势婆婆打压控制的“小媳妇”,但是亚新老师却委婉地说“你也做不来‘小媳妇’啊!”的确,我从她自己的讲述里都分明看到了一个“只许自己放火不许婆婆点灯”的“州官”。

 

试问这位女嘉宾,有几个母亲会对一个大自己儿子六岁的媳妇第一时间就全然接纳、毫无微词?而且女嘉宾的父亲对两人的年龄差距同样抱有担心,但女嘉宾将自己父亲的担心就理解成对自己的爱,对婆婆的微词则耿耿于怀;婆婆丑话已经说到了前头,你不嫌我们家穷,我们就可以给你一个温馨的家,这位女嘉宾只记住了婆婆的承诺却忘了婆婆摆明的现状和附加的条件,后面对酒席和买房的首付都是借款等等产生的诸多失望和不满,不是恰好反证和坐实了婆婆的担心吗?还礼服的事情,强势婆婆的一句讽刺性的话语在她心里埋下了一个深深的刺,后来因为孩子的养育方式终于大爆发,吃饭的时候直接摔了碗,婆婆挖苦讽刺你你可以说婆婆强势霸道,婆婆怎么就不能说你没教养呢?

 

这种“双标”在时下极为普遍,在很多女性那里,古今中外凡是于媳妇不利的传统、道德、风俗、理念都不要了,认为孝道是愚昧落后,婆婆不带孙子就理直气壮不给养老;但是对媳妇有利的却照单全收,比如彩礼(要彩礼是理所当然,不要彩礼是自己高风亮节、通情达理);不需要婆婆就谈界限,严禁婆婆侵入新生家庭,需要婆婆的时候就谈有付出才会有得到,不帮我带孩子凭什么让我的孩子跟你亲呢?伺候月子、帮带孩子是婆婆的天职,要么出钱要么出力,而且还得按媳妇的标准来,月子餐不可口不及时,会记恨一辈子;带孩子不服从不配合,要闹得天翻地覆。

 

从前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现如今是媳妇直接成了婆婆的婆婆。提出“婆媳关系是个伪词汇”的武志红老师这两年也忍不住为自己的妈妈“叫屈”,他说“她在做儿媳时就被伤害得很严重,当她成为婆婆时,现在的儿媳的地位在我们河北农村是胜于一切的——比婆婆、丈夫的位置重要,甚至比孩子的位置更重要,她们已经成为了家庭的核心,而这个时候婆婆的功能却无法展现。”

 

何止是河北农村?现在的媳妇地位之高、能量之强、要求之多、怨气之重实在是当今社会一种令人非常不解且较为普遍的现象。当掌握更多话语权的年轻一辈对“婆婆”们的界限不清和“妈宝男”的唯母是从口诛笔伐时,很少有人能看清并承认媳妇作为晚辈在家庭系统中的严重僭越。

 

这种只有自己无视对方的“双标”不仅伤害了婆媳关系、破坏了家庭和谐,而且也让媳妇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还特别受苦,比如这位女嘉宾一边享受着婆婆在生活上的照顾,心里又因为对婆婆的不满充满了憋屈和痛苦。为什么“双标”如此普遍呢?为什么很多媳妇连基本的尊重老人和长辈都做不到呢?她们都跟婆婆无冤无仇,都是抱着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进入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系统的,没有人是为了专门跟婆婆作对而结婚的。我毫不怀疑,她们也都是心地善良的女子,只是在自我认知上出现了盲区,缺乏看自己的习惯和能力,就像开车少不了“后视镜”,在关系里,如果只看到对方的局限,却看不到自己的局限,只盯着对方的不足,却意识不到自己的狭隘,只理解自己的难处却不承认对方的难处,只重视自己的情绪却不接受对方的情绪,就难免呈现出霸道任性的“州官”样貌,却又不自知,明明活成了“武则天”还以为自己真的是个“小媳妇”,整天觉得憋屈受气痛苦。

 

要知道,媳妇作为晚辈,在婆婆面前确实本来就是“小”的,很多道德伦理都是对规律的总结,当媳妇们不愿不甘更不必被道德伦理的约束而站在晚辈的位置尊重位于上位的婆婆,这种位置上的僭越和行为上的忤逆不单单是婆婆所说的教养问题,而是违背了家庭系统中的序位法则,必然会导致极为糟糕的结果。

 

观点、信念、规律说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看似很容易,但是真的要转化和践行却是极难极难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秉承这样的信念而不是那样的信念,有人具备这样的能力有人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并不是道德教化的结果,而是跟每个人的内在有关,就像一台电脑,我们看到的是是显示器上呈现的页面,但呈现什么样的页面是后台程序在控制。

 

“双标”的人外表骄横强势,内在却是没有很好地整合和成长的极度虚弱的“全能自恋”状态。

 

“全能自恋”是婴儿早期的心理状态,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和做出行为反馈,活在“我一动念头,外界就得懂得并立即满足我的意愿”的全能幻想里,那些没能很好完成跟父母的分化、人格不够成熟和完善的成年人依然像离开抚养者的照顾就无法生存的婴儿一样,在关系里继续做着“世界应该按照我想要的样子存在,他人必须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对待我”的“全能王”,就会让自己和身边亲密关系他人都痛苦不堪。

 

“全能自恋”状态的人是无法接受自己的狭隘的,因为婴儿的认知是非黑即白的,不能允许瑕疵和不足,即便每个成年人都会被教育要“每日三省吾身”,要进行自我审视和检讨,但是这对于“全能自恋”的人简直是一场灾难,会让其虚弱虚假的自我感彻底碎掉,“全能自恋”者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接受和面对现实和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有一定的自我感,但是自我聚形不完整,无法接受和接纳整体的自己的人,会对自己的某些性格特质和行为方式非常的反感和嫌弃,并投射到外界身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阴影人格”。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位女嘉宾即便看到并承认自己和婆婆其实是一类人,也会继续嫌弃和反感婆婆,对婆婆的抗拒其实都源自她对自我的不接纳。反之亦然。

 

所以,看似是一场婆媳战争,其实是每个婆婆和媳妇内在的战争。婆媳关系和所有关系一样,只是一面照见彼此的镜子,婆媳关系作为千古难题,照见的是一代代缺爱要爱、亟需自我成长和内在整合的女性,不管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旧时代,还是媳妇可以骄横“双标”的当今,婆婆都是将来的媳妇,媳妇也是曾经的自己,靠道德伦理、靠观念灌输,都无法阻止女人继续为难女人,只要靠女性的自我觉醒和内在成长,从“全能自恋”发展为爱上自己懂得自己的“健康自恋”,从虚弱虚假的自我成长为真实稳定的自我,婆婆和媳妇都成为心理健康、人格成熟、精神丰盛、内在安宁的女子,婆媳战争才会真正停止,迎来一片岁月静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