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你不敢拒绝别人?(8期学员邓丽——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6-09 09:23:02)
分类: 雅心原创团

拒绝别人,对你来说,是困难,还是简单?

 

工作中,因为连续几天加班,周末你想好好的休息,结果被领导临时安排工作。

 

当亲戚或者朋友,说TA此刻遇到困难,急需要你的帮助。

 

旅游跟团中,导游带着旅游团来到当地的特产区,请大家帮忙提升当地人民的就业率和生活质量,对面是紧追不舍的销售,告知会给到你优惠,一旁是其他旅游团成员劝说,不买这个没关系,可以看看其他有没有需要的,正好带点特产给父母。

 

你会选择同意,还是直接拒绝?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本期参与《今晚我和你》心理谈话节目的男嘉宾,跟团来到云南旅游,就遇到了在玉石店中这样的场景,虽然临行前家人提醒过他不要购买带有一定价格的珠宝饰品,他也感觉自己对玉石知之甚少,家人或亲戚中没有人有这方面的爱好和需要,结果他还是在周围人的游说下,在所有人都或多或少购买了玉石的氛围中,购入了两件玉石饰品

 

事后他很不舒服,懊恼自己总是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明明内心并不想要,也不需要,但总会在他人的劝说和请求中,或因为恻隐之心违背自己的内心。

 

他很羡慕那些挑食的人,因为他觉得那些人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喜欢就要,不喜欢就拒绝,不会在意旁人的眼光,而自己总是会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和看法。

 

他也很羡慕那些做事果敢的人,在选择面前不会瞻前顾后,而他自己面临选择总是不干脆,左右为难。

 

为什么他会很难拒绝外界呢?

 

这首先就要说到从众效应,为什么会有从众效应?因为在丛林时代,人的力量远远弱小于其他动物,只有众多的人群集结在一起,在共同狩猎中通过相互合作才能获得食物。可以说从众效应有利于人的生存,即使现在的时代并不需要人与人在一起才能存活下来,但这种对生存的需要,渐渐演变成一种对于安全感的需求。

 

于是,在一个群体中,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说“对”的时候,你也会说“对”,在绝大多数人都去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使你的内心觉得这不是你想做的,但迫于群体和环境的压力,你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因为人在群体之中能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单独一个人意味着脱离群体,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无论是法律上的还是道德上的,而绝大多数人,害怕与群体不同,害怕被群体抛弃。

 

而服从或者跟随群体,换来的是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满足。

 

无法拒绝的背后,还有对关系的需要和考量。看到朋友路考几次不通过,朋友需要他的安慰,他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去陪伴对方。

 

还有想要把自己的好,自己的善给出去的需要,看到朋友孤单,哪怕是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游戏,会不忍拒绝陪对方去玩。看到朋友发过来的捐助链接,会动恻隐之心,想要帮助对方。

 

所以,并不是说不拒绝外界就一定是牺牲了自己或者委屈了自己,虽然看上去往往的确是如此。但选择不拒绝的背后,其实是在满足自己其他的需要,亦是经过一定考虑和衡量后的结果。

 

其次,难以拒绝外界,也在呈现是否对自己的需要足够清晰,能不能坚定的做自己,敢不敢去做自己的问题。

 

比如,对于景区购物,男嘉宾内心很清楚,如果换成当地的美食特产或者是护肤品,他会去购买,但对于玉器饰品自己和家人都没有这方面的需要,而且购入这些,那自己在旅游上面的预算会受到影响,这说明男嘉宾很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又是什么。

 

但就是在他清晰自己需要的前提下,他依然无法选择对外界说不,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从众心理和满足其他需要这些因素之外,更让我们看到一个无法坚定做自己,不敢去做自己的男嘉宾。

 

这样的一个他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和他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关。父母是读书人,说话做事都比较端着,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虽然他想要自己变得江湖一点,但总是想浪却放不开,只能内心羡慕那些做事爽朗直接的人。

 

父亲对他的教养偏鼓励式,而母亲却总盯着他的问题,习惯用批评指责的方式指出来,虽然生活上给予了他支持,但在情感抚养上给到的认可、鼓励很少。导致他内心想要得到更多人的好感和认可,呈现在选择上就难以说不。

 

说不,就意味着他背离了外界的期待和要求。

 

说不,也会给关系带来震荡,越是重要的关系,拒绝越是困难,越是缺少美好的关系,对美好的关系越是渴求,在关系中说不的力量越是薄弱。

 

那么要怎样才能坚定的做自己呢?

 

在我们对自己的需求足够清晰明了后,我们需要辨别,不能拒绝的背后,我们还有其他需要的存在。

 

而不仅仅是大家普遍的认为,拒绝就等同于不能做自己没有做自己,事实上,当我们看清并且承认,不想破坏关系,或者维系自己在外界眼中的良好形象,同样出自自己的需要,而我们就在拒绝还是不拒绝的选择中,选择了此刻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关系等这类需要。

 

看到这个真相,会让我们对于选择,有了新的认知,对于自己的选择更能心平气和,而不是过后情绪缠绕,感觉没有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懊恼自责或是对自己充满愤怒。

 

事实上,说不,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需要,说好,也同样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需要。所谓选择,都是在对自己的需要,说“是”。

 

其次,开始敢于做自己,开始坚定的去做自己,这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学习、体验、运用和适应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亚新老师建议男嘉宾从自己的生活小事入手,从自己可承受范围的事情入手,从自己可以承担说不带来的后果的这些事情入手,让自己在这些事情上通过刻意训练慢慢增加自己说不的勇气。倾听自己的内心,遵循自己真实的需要,如果拒绝,是此刻自己最想要的,那就勇敢说不,如果不拒绝对于自己此刻是最需要的,那就学会欣然去做,也去接受和承担因为不拒绝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果

 

看上去选择A,就无法选择B,选择了B,就放弃了A,似乎选择之间总是存在冲突。事实上,真正高级的选择,当中可以既有“我”,又有关系,这个以后再来赘述。

 

如此,面对选择,说不还是说是,就不会显得顾虑重重,难以抉择,因为都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