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30504:对外界,我为何总是那么难以说“不”

(2023-06-09 09:18:16)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男性听友

 

倾诉者说:

 

亚新老师好: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个比较严重的而且被深藏掩埋的问题,就是不能够在合适的时候拒绝别人,简单来说,就是很难直接的拒绝别人。

 

有时可以,有时被软磨硬泡后很难。

 

我自己也对这个问题很头疼很烦。

 

我感觉自己从小就有这样一个毛病,往严重了来说,就是容易被别人牵着走,不容易坚持自己的立场,稀里糊涂有时误大事。往轻了来说,就是思想比较飘忽然后想浪也放不开。

 

这一次我有个机会去云南旅行,准确来说是跟团旅行,我自己去之前被家里人叮嘱不要购买任何带有一定价格的首饰珠宝等,我自己也认为自己当时记住了。

 

团里有二十多人,除了我之外都是中年以上的人,他们在旅游时各怀心事,而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增长知识,增长见识。然后因为是跟团旅游就有那种被“劝说着消费”的时候,导游给的理由是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并且就业率有待提高,就劝我们都买当地土特产。

 

我自己在一开始根本不想买任何玉器珠宝等,一是我们家里人(我爸爸妈妈)不收藏这些也不懂这些,真正玩翡翠玉器的人或许都会考虑给他们“开光”,而且这些人中很多懂得鉴别翡翠和玉器的真假。

 

然后在2月19日的中午,我们在逛西双版纳地区某个大型翡翠玉器购物中心时,我还是被我们这个旅行团里某个大叔(大叔说自己有个表妹一家在我留学生活的国家做生意)撮合着买下了两个玉佛。

 

我之前推脱了一个小时,扯了各种理由,说自己父亲有别的宗教信仰,而且我几年前送的剃须刀什么都舍不得用。但最后还是没躲掉。

 

我也不清楚这个是否跟原生家庭有关,还是跟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有关,自己出国留学多年,在外漂了多年,内心里其实是由一种不安全感,小时候得到父母肯定的时候比较少,感觉自己跟自己母亲的关系一直有点僵。

 

我自己也感觉自己一定程度上(至少在表面上)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在国外看到捐款网站有时也有捐助的冲动,去旅游购物地区商店里有时也有消费的冲动,一直想克服纠正这种习惯和心理惯性(自己编的一个词,见谅)

 

 

 

 

索引条目:

 

 

 

 

1 很难对别人说“不”的生命,是因为无法处理好冲突,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2 别人的看法常常置顶或者取代了自我的看法,于是拒绝别人就很困难。

 

3 难以说“不”的生命,总是承受了很多本不该其承担的重负。

 

4 难以说“不”的人,因为小时候频繁被亲密关系他人说“不”,抑或自我的声音不被尊重,经历了很多失望乃至绝望的情绪体验,所以难以说不,有时是将别人替代替为过去的自己,去满足过去未曾满足的自己。

 

5 难以说“不”的生命,常常面临着“关系破裂或者坏掉”的恐惧,这恰好暴露出这类生命缺少“既可以说是有可以说不”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

 

6 难以说的“不”生命,常常是把别人的需求置顶的生命,那么这生命的早期一定有一个常常把自己的意愿需求“强硬”植入其中的父母。

 

7 难以说“不”的生命,对自己内在的需求渴望想法等也难以说“是”

 

8 生命用说“是”和“不”,在不断刻画和凸显红尘生命的内在面貌,只有这样清晰的面貌,外界辨识度高,反而会获得美好的关系。

 

9 高层次的说“不”和“是”,不仅仅只是止于从自己这单一的角度出发的“不”和“是”,而是将对方和自己放在一起之后形成“我们”的“不”和“是”,这是合一之后的结果。

 

10 难以说“不”,不得不说“是”,到可以直接说“不”,再到真正直接说“是”,就是一个生命内在不断跟自己和解圆融的过程,也是外在和世界和平相处的过程----和平相处,需要说“是”,也需要说“不”。

 

11“是”和“不”,在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建立界限,同时界限不只是隔离,更是两个生命的连接点,两个生命就此学习彼此尊重和交融,真正的关系反而出现。

 

12从课题分离的角度看,“课题分离”的核心思想是“区分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区分课题分离的原则“行为的后果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所以难以说“不”,常常是分不清事情归属,也不明白后果归属。

 

13其实无论说“是”还是说“不”,都可以遵照科胡特所阐释的原则: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14“不”的三要素:信任对方是可以承担所有真实的生命体;看懂对方的处境和情绪感受;清晰直接具体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想法;。

 

15能够对别人说“是”和“不”的人,也能够接纳别人对自己说“是”和“不”。

 

16在原生家庭一个不能坦然说“不”的孩子,走出家门,也难以自然说“不”

 

17在原生家庭一个不得不常常对着父母说“是”的孩子,走出家门,也尝尝习惯性对别人说“是”。

 

18过分的善良,常常是被过分压榨而来---本我惨败,而超我大胜的结果。

 

19太渴望亲密关系,常常用“出卖自我”来获得筹码,结果换来两败俱伤。

 

20、 有稳定成熟自我感的人,说“是”或“不”都很自然,所以难以说“不”的生命,源于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自我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