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30418:死亡恐惧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要怎样活着

(2023-06-02 11:07:27)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报名了参加节目十个月左右,我以为把我搞忘记了(自卑感、恐惧感),上周接到通知让我做准备排到我了,让我和老师约好具体录制时间和要交流的具体内容写个梗概,我只写了一点发给老师(我怕写太多别人不愿意看),默默等了一周老师没回复,心想算了(自卑感、恐惧感),但内在有支持的声音和力量让我参加,我又跟老师发了信息,老师回复节目要录制,问我梗概写了没有,(突然觉得自己自卑误以为别人不愿意看我写的东西是个误会,这幸好是老师,要是在职场就是大失误了);

 

和老师商量好时间当天就录制,录制前紧张又激动,但没给自己设定太多期待,就像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顺其自然按照自己内在能量走就好,录节目前语音信号不好,这时自己又有些自责,唉,无奈,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和老师交流中上半场机会都是在汇报生病的难受恐惧以及生病后自己的行动和变化,好像是在跟专业和权威人士求证和肯定我这个方向是有效可行的健康之路,因为大脑总是有声音跑出来否定我,交流中有时觉得好像深入不了,自己知道一些但又有很多不明白的困惑,幸好在老师的带领下让我去看到我对死亡恐惧的内容以及死亡的正面意义,听着感觉只是知道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虽然有很多的不清楚但像老师说的知道方向了;

 

录完节目去拥抱了两个孩子,感谢他们在我录节目时给我安心安静的独立空间,然后一个人坐了很久,半夜醒来又很久没睡着,现在好像只要触及心理这块的东西就回给大脑很多思维内容,本来停歇下来一些又开始活跃起来了,还需要一些时间才慢慢平复,之前一直很喜欢心理学这块的,但现在是有喜欢但有害怕好像还有否定的声音,害怕自己未知的和无力的,感觉学心理学不是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的工具,是需要专业知识很深厚很丰富,自身还要有悟性,也要时时刻刻的修行,像亚新老师那样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如果自身知识不全面功底不深厚像我只知道点皮毛又喜欢瞎琢磨是一件不轻松的反而有些累的事,我都觉得我是不会转化一些情绪,然后压抑攻击自己,把自己都搞病了,但内在也心理学给的正面的力量的,算了,突然觉得自己没资格谈这门学问;

 

再说今天起来我故意想到死亡这件事,好像恐惧减轻了一点,不知道是大脑的意思还是内在真的有发生变化,反正我相信参加节目也是在为自己的身心健康行动之一,不期待结果只要随心随能量去做了就好,一切交给内在,我虽然不知道内在在干嘛但我选择相信我的内在!

 

 

 

 

 

索引条目:

 

 

 

 

1 每个人都天然有着努力向上过好自己的生命潜能,那是生命本身强大的力量。

 

2 我们最大的浪费,是对生命自身无可估量的内在强大能量的荒废,所以最成功的生命,反而是启动了生命内在能量熊熊燃烧自己的生命。

 

3 产后抑郁的出现,婆媳关系的紧张,对于很多年轻的妈妈来说是现实的痛苦和煎熬,对于生命,其实是回归自身探索、面对和成长自己的机遇。

 

4 每个人在疾病和痛苦中总会寻找一些改变,让生命往真正长久而非短暂好过的方向努力奔跑,这是多么美丽的生命改变,这种改变在不计其数的生命那里都在无时无刻发生着,这是最美好的生命创造,同时遗憾的是还有很多生命已经失去了改变的力量。

 

5 疾病常常会触发死亡恐惧,死亡恐惧会触发生命的各种应急反应,包括启动抗拒、逃避、隔离和投射等防御机制,生命就被恐惧束缚住。

 

6 疾病和死本能在一起,生本能借助抗拒逃避合理化等防御机制显示自己的存在,生命在两种本能力量间会反复撕扯。

 

7 死本能并非只是在彰显死亡的存在,在生的层面也同样在做出指引---怎样活着之后去迎接死亡的到来。

 

8 死亡带来的离开亲人的恐惧,在指引我们去跟亲人建立亲密美好的连接,而非一直活在恐惧中。

 

9 死亡带来的对自己所爱之人的舍不得,在指引我们去珍惜跟所爱之人的每时每刻,哪怕纠缠和痛苦,其实都是福分,而非活在舍不得又迟早要失去的煎熬中。

 

10 死亡带来的隐忧--担心自己过早离世给孩子带去创伤的隐忧,是在提醒我们去爱孩子,陪伴生命成长,而非活在隐忧中。

 

11死亡的存在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要怎样活着,而活着不过是在提醒我们用活出了怎样的自己出现在死亡面前---或者是过程,死亡是验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