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你是要缘木求鱼还是退而结网(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6-02 11:05:43)分类: 雅心原创团 |
这一期《今晚我和你》节目是一位年轻妈妈述说她重返职场的经历,有苦也有甜,有成长也有烦恼。
她的烦恼是在职场不被听到和看到怎么办。她说:我常常压力很大,一个人搞不过来,平时我能力范围自己能办到的事情,我都自己默默做了。我真不是一个善于求助的人,默默做,闷着搞,有情绪也是自己消化,憋着,忍着,不善于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实在憋不住了,积压之下,又容易爆发不满,搞得跟同事之间就有摩擦。
所有她请教亚新老师:当我不被听到、不被看到的时候,我要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
这位嘉宾的苦恼,简单说,就是在职场如何求助以及如何跟同事有效友好合作的问题。但是她上升到了不被听到和看到的层面。她给表达需求设置的前提条件——不被看到和听到,暴露了她对职场天真而美好的期待——我不说,我不提我的需求,就有人(领导或同事)能看到我的辛苦和我的能力极限,主动来关心我,来帮助我;也呈现出一个在关系里很难主动直接去表达需要的她,非要万不得已、实在无奈才会开口,而且还不知道怎么开口。
首先,从认知上,这位嘉宾需要了解和认清,不被听到和不被看到即便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常态,何况是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职场?赶紧放下幻想,回归常识,不被看到和听到是正常,如果被看到被听到则是惊喜和意外,在职场若有人懂得你、看到你那就顶礼感恩、好好珍惜。
尤其是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的同学,因为在团队在亚新老师这里感受到了很多真正的被看到被懂得被允许被接纳,甚至自己都未曾觉察、不敢奢望的那些深层次的需要都会被看到和满足,而且这样的滋养和满足是长期提供的,只要你加入到团队自己不离开,这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就一直都在。所以慢慢就会将这些在红尘世界极为奢侈的营养视为平常和理所当然,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未曾学习过的其他人,陷入更深的受害者情结里自虐和虐人。
不管是在亲密关系里还是职场中,当不被听到和看到的时候,我们问问自己,我又听到别人看到别人多少?我又听到自己看到自己多少?已所欲,先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便不会缘木求鱼、沙漠找水,辛苦之外心还苦。
其次,在职场要对自己无意识的投射保持足够的警醒和觉察,将领导同事和自己的父母家人分开,建立界限清晰、简单纯粹的工作关系。
我们在职场和领导同事互动的模式往往(甚至是一定)会复制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互动的模式,将我们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关系投射到职场关系中。
当我们无觉知地把自己跟原生家庭父母的互动模式复制到了职场,错把领导当父母,错把同事当兄弟(姐妹),一定会苦不堪言,困难重重。
但是如果我们把和父母互动模式的转化作为完成职场社会化适应的一个前提,那会让事情变得非常的复杂和难办,因为改变关系模式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非一日之功。但是职场发展不等人,越拖压力越大,适应越难。
怎么办呢?有办法。
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足够的觉察,将自己的潜意识进行意识化。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把对父母的期待(看到、懂得、肯定)投射到领导身上,把对父母的情绪(紧张、害怕、厌恶等等)投射在领导那里,把和父母的互动模式(对抗、隔离等等)复制在了和领导的互动中,把和兄弟姐妹关系相处的模式(争宠、退缩等等)带到了和同事的关系里,我们就可以在意识层面随时提醒自己把领导和父母分开,把同事和兄弟姐妹分开,把领导仅仅当做领导去尊重,把同事仅仅当做同事去合作,以工作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建立简单纯粹的工作关系,这样就不会对领导和同事抱持过高的期待,导致很大的失望,产生很多的情绪。
当我们和原生家庭的功课没有做完,我们那些未曾转化的伤点、痛点、卡点就一定会有被触动的时候,就像这位嘉宾说到她常常很多情绪,只能憋着忍着,然后积压到一定程度就爆发,其实是职场大忌。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是一个职场人的基本教养,也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标志。
但是我们不能等到人格成熟才进入职场,当我们以成人的面目孩子的人格进入职场,被触动产生种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及时的觉察,意识到是自己的旧伤被触发了,就将自己被触动的情绪暂时安放在自己的内在,对被触动的内在小孩说:我知道是你又被触动了,我现在在忙,你可以在我的内在待着,等我有时间了我就会来看望你聆听你。然后该干嘛干嘛,对领导该服从就服从,对同事该沟通就沟通。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他们并不是我们被触动的内在小孩的责任人和照顾者。
第三, 专注于做事,把本职工作做好才是职场之根本和王道。
所谓职场,就是一群人合作把一件事做好,每个负责人把手头事做好。就这么简单。尤其是职场新人,更是要以做事为主,不要卷进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要将心思用在搞好人际关系上,对自己的内心戏及时喊停,专注到本职工作中。在职场,离开工作能力和业绩去谈人际关系,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才是职场最过硬的社交名片和通行证。
当我们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和专注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大大提高,这位嘉宾需要意识到“我能力范围自己能办到的事情,我都自己默默做了”其实是自己的本分,职场的要求不仅仅是默默做完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而且是要求我们默默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这是对基本的达标。如果要获得期待的肯定和看到,我们至少要又快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有可能,那些有突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游刃有余的组织协调能力的员工,才有可能得到领导的欣赏和脱颖而出的机会。
要知道,职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论功劳不论苦劳,放下被看到被懂得的期待,你会发现,生态环境相对正常的职场其实反而是最公平最讲理的地方,你只负责发光,职场一定不会埋没人才。
第四、 至于这位嘉宾说到的难以开口求助的问题,职场正好是成长自己、扬长补短的道场,只要用心观察,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人人皆可为师。
比如这位嘉宾也观察到“另外两个同事都是性格大大咧咧,心里藏不住事,有什么就说,她们也吵,但是吵完了又能好好沟通。我很羡慕,也知道要像她们学习。”
职场里来自不同原生家庭、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互动模式的人汇集在一起,所有不同皆可借鉴和学习,来提升和圆满自己,所有他人皆可为师,来成全和引领我们,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补足了自己的短板,而且开始建立一种和平友好学习合作的同事关系。
这位嘉宾就是这样一位擅于观察和学习的女子,她开始觉察自己的模式,意识到这两个同事是自己学习的对象。她发现“她们的沟通,就是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来回中,既交代了事情,又表达了情绪,最后事情也得到了解决,情绪也被看到了。我自己这里的模式是,最终事情看起来解决了,但是感受情绪紧绷、辛苦、压力大,还显得人不灵活。”
她从同事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需要去学习和改进的地方。真心为这位嘉宾点赞!
第五、 除了在职场中历练和提升我们的红尘自我,我们还需要向内走,进行内在探索和内在成长,抽出专门的时间,通过专业的手段,去看望和疗愈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锻造自己的内在容器,回归心灵空间,连接到生命本源的力量,才有能力去自己聆听和懂得自己、看望和关爱自己。这就是我们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常常说的两条腿走路,外在成长,内在回归,缺一不可。
职场是以利益而不是情感为运作基础的地方,看似无情却是促使我们快速成长和提升自己的道场。如果继续做嗷嗷待哺、向外祈求的巨婴,注定是缘木求鱼,只有回到自己身上退而结网,从外在和内在两个维度去成长自己,圆满自己,我们才能坦然接受职场一切如是的发生,既享受阳光雨露的滋养,也迎接风吹雨打的考验,不躲不逃不加戏,笃定安静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