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的热爱成为我们的所为(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5-12 10:09:38)
分类: 职场


这一期的《今晚我和你》节目,打进电话的是一位正处于职业选择迷茫期的男嘉宾,他很困惑:为什么自己总是高不成、低不就?总是渴望得到光鲜的职业和高收入,但好像自己能力又达不到;不是光鲜的职业和低收入,自己又看不上。他希望亚新老师能帮他一起弄清楚:为什么自己不能把一件正确的事情坚持下来,2014、2015年开始的健身、羽毛球坚持没多久,后来也放弃了。2017年跟师姐一起学习保险,后来展业时间跟自己原本的业务高峰期冲突,也没能坚持下来。2018年去学长公司里做总助,负责净菜和预制菜,进去公司后,发现公司和工厂管理管理一团乱遭,做了不到两个月也放弃了。2019年学习一套养生功法,自己也有方法去推广,刚开始遇到困难就退缩回去不干了。好多事情现在回头看,不管在哪个行业如果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想肯定有质的飞跃。但,自己就是做不到坚持,在坚持和退缩之间摇摆不定。

 

这位男嘉宾为什么做不到坚持呢?他反思了自己能力的不足,自身能力和自己看得上的那些“高大上”职业不匹配,但是这还不是重点。因为我们进入任何职业的初期都会存在能力上的短板,都有一个学习、熟悉、适应和成长的过程,我们是在坚持中逐步胜任然后游刃有余,并不是胜任了才能坚持。而支撑我们完成从小白到高手的过程的,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非我们通常以为的意志力。

 

我一直记得我大四在一所高中当实习老师的时候,班上的男生们每天中午都在大太阳底下打篮球。我的宿舍窗口正好可以看到那所高中的篮球场,看得出他们都是刚刚开始摸球的生手,别说是投篮,连控球、运球的动作都非常的笨拙稚嫩,规则也不熟悉,比起我的大学同学来差了好几个段位。但是我特别喜欢看他们在初夏的正午阳光下不知疲惫地奔跑、跳跃、碰撞、争抢,挥汗如雨还乐此不疲,哪怕下午上课会挨批也阻挡不了他们对这个暂时还无法娴熟驾驭的游戏的热爱。正是这股随着汗水散发出来的发自内心的热爱特别打动我,使我实在不忍心叫停他们,要他们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神中午好好休息。他们的热爱甚至战胜了我这个实习老师的“正确”。

 

这位嘉宾其实道出了他无法坚持的真正原因,就是他一直在坚持“正确”的事,而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事,这个正确的事是泛泛的“光鲜的职业和高收入”,这就好像女孩嫁人,如果标准是嫁一个对我好的人,那基本上人尽可夫了,因为哪个男子在追求一个女孩的时候不竭尽全力去对她好呢?所以他的不能坚持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值得恭喜的,因为每一份出于热爱的坚持都伴随着一次次勇敢果断的放弃,正如小王子对那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的钟情的同时是他对另外5000朵玫瑰的无感。

 

所以这位男嘉宾不是不坚持,而是还在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的路上,还在摸索和试错的阶段,如何尽快地走过这个阶段呢?

 

首先,要清楚自己择业的方向是“我喜欢”、“我热爱”,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潮,邯郸学步的追热门,还幻想成为站在风口的“猪”。

 

追求光鲜和高收入不是错,但是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似乎忠实“我喜欢”、“我热爱”和追求光鲜和高收入是对立和矛盾的,其实正相反,那些真正抓住了风口的幸运儿往往是自己的“热爱”正好成为了时代的风口,是他们的坚持将曾经的冷寂变为今日的光鲜。比如马云创办阿里巴巴之初“十八罗汉”的传奇,是有长达六年的共患难,才有了说服投资基金软银的六分钟,而这一切都肇始于他忠实了1995年去美国在西雅图看一个朋友时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带给他的巨大冲击和内心强烈的悸动,才有了后面的义无反顾。

 

其次,要开始回到自己身上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真正的“喜欢”和“热爱”。

 

面对选择总是无所适从、犹豫不决、随波逐流的人,都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定海神针,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和热爱的是什么,需要收回心神,聚焦自己,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答案从来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内在。

 

外面的世界总是纷繁芜杂,喧嚣热闹,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各种观念层出不穷,要在这些噪音中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对于自我同一性发展良好,人格比较成熟的人,相对比较容易,懂自己、做自己是非常顺其自然的事情;但是对于自我感较弱、内耗较大的人,如何分辨被自己内化认同的权威他人的声音和真我的声音,需要通过专业的帮助和学习才行。否则很容易把头脑的欲望当作内心的声音,将“需要”和“渴望”错当“喜欢”和“热爱”,前者对应的是内在的匮乏和黑洞,后者则发自每个生命独一无二又本自具足的内在心性和充盈。

 

比如一个人可能对一切商业交换活动非常敏感,头脑灵活,天然地就十分擅长发现商机,赚取差价,这一类的人就是天生的老板和大亨,但是他们绝非锱铢必较、爱财如命、每天做着发财美梦、渴望一夜暴富之人。马云创业始于1992年和朋友一起在杭州成立专业翻译社,最初经营十分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主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马云就当起“倒爷”,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赚钱来养活翻译社,直到三年后收支平衡。马云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第三,在清楚了内心真正的“喜欢”和“热爱”之后,要勇于忠实自己的内心,对于不是自己喜欢的即便手到擒来也坚决果断转身,对于真正喜欢的纵使千难万险也绝不放弃。

 

依然说马云,翻译社好不容易上了轨道,但是正如前面所说,1995年他去了一趟美国,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他好奇地对朋友说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当时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利用互联网帮助中国的公司为世界所熟悉。于是他说干就干,果断改行,放弃顺风顺水的翻译社,投身到刚刚起步、完全陌生的互联网,于1995年4月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网络公司之一。后来的阿里巴巴又来自马云对“中国黄页”的果断放弃。

 

世上从来没有一条笔直的河流,没有两点之间直线距离的道路,人生也没有一劳永逸的选择和坚持,世事多变,生而多艰,潇洒肆意如李白,也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候,也会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慨叹,但最终他依然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他清楚自己一生的使命就是诗酒江湖侠客行。

 

人生唯一需要坚持的是不断地认识自己、成为自己、奉献自己,坚持不是一种出于意志力的美德,也不是出于功利心的苦行,而是来自与生命之热爱相呼应的自然而然,与其为了坚持而坚持,不如勇敢果断的放弃,转而向内去寻找心中之热爱。

 

最后送上一首鲁米的诗歌给参与节目的男嘉宾和众多处在迷茫中的朋友:

 

经年累月,

 

复制他人,

 

我试图了解我自己。

 

内心深处,

 

我不知何去何从。

 

无法看到,

 

只听得我的名字被唤起。

 

就这样,我走到了外面。

 

今天,像其他的日子一样,

 

我们在空虚中醒来,

 

兀自惊惶。

 

别这样去推开书房的门扉,

 

进入阅读。

 

先取下一件乐器。

 

让我们热爱的美成为我们的所为。

 

这是我们跪下来,

 

亲吻大地的成百种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