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盲目之爱到成熟之爱关键是要做好一件事(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4-03 11:21:25)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一、和父母的关系是生命中的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关系

 

每个红尘生命都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份关系,你可能一辈子不做父母,没有孩子,但是你绝不可能没有父母,不做孩子。

 

我们早年和父母的关系会深刻久远地影响我们一生。这个早年到底有多早?中国人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传统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则认为,6岁以后没有新鲜事;但是客体关系理论将这个“早”又大大向前推进了,克莱因、科胡特等心理学家认为,6岁已经是一个太老太老的年龄,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2岁左右就固定了,克莱因后来将这个年龄又继续往前推进到婴儿出生后的6个月之内,也就是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其实在半岁之前就已经确定。

 

所以父母和子女关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和重视都是不为过的,也正因为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都想做一个好父母,把最好的爱给到孩子。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最火爆和热门的课程一定是“亲子关系支持团队”,一年开暑假和寒假两期,还是一席难求。

 

“水往低处流”,“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自然没错。却不知,做个真正的“好父母”的前提是先做个“好孩子”,只要爱好了父母才能爱好孩子。

 

关系里的问题都是关于爱的问题,我们的关系里从来不缺乏爱,爱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是关于爱的序位和爱的方式出了问题。

 

只有符合规律去爱,才能让关系轻松愉快、温暖明亮,让爱顺畅流动起来。

 

当我们身为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出于本能盲目且幼稚地去爱父母,但是当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甚至已经为人父母,我们是可以也必须去主动调整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遵循规律成熟地去爱父母,同时也让自己真正的在内在与父母分离,在心理上成人。

 

下面我就从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老先生所洞见和总结的关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的三大系统法则来说说孩子对父母如何从盲目之爱到成熟之爱。

 

二、成熟之爱的前提和基础——无条件地接受如是的父母

 

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第一个系统法则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生而为人,我们都经由自己的父母来到红尘世界,为人父母者亦是经由他们的父母而来,生命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代代相传,绵延不息。红尘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都可以经由其他人获得,唯有生命本身,只能由父母赋予。

 

孩子常常因为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不足、粗糙和伤害而对父母产生诸多抱怨和不满,觉得生了就该养,养就要养好。亲子关系中我们习惯更多的强调养育之责、养育之难、养育之恩,不知不觉就会忽略亲子关系产生的根本性前提——生命的产生。先有生命的孕育和产生,才有了孩子出生之后和父母之间的一切恩怨纠缠。

 

并非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父母,但是每个生命一定都有生身父母,这是别无选择的生命来处,只能是父母给与、孩子接受。作为子女,从父母那里接受的第一份礼物,也是最宝贵的无法替代的给与就是生命本身;作为父母,给孩子的不过是之前从自己的父母那里接受而来的东西。

 

所以,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里,是先有父母再有孩子,有了父母才有了孩子。孩子总是后于父母来到家庭系统,爱的流动跟时间一样无法逆转,所以,夫妻关系在家庭系统里具有优先权。看清并且承认这个真相,孩子对于父母除了全然的接受之外,再有任何的挑剔、要求或者拒绝都是可笑的、愚蠢的、无效的。拒绝父母就是在拒绝生命本身,否定父母也是在否定生命本身。

 

父母之成为父母,是因为父母创造了孩子生命;孩子之成为孩子,是因为孩子经由父母而来。生命的孕育和产生是一个超越善恶的过程,是生命延续的原始本能,与任何道德评价都无关,所以,没有“不配做父母”这一说。孩子对父母,必须且只能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全然接受——是的,我是你们的孩子,你们是我的父母。如此,父母和孩子都能获得平静。

 

如果孩子能说出:是的,你们是我的父母,我很开心你们能生下我!谢谢你们给了我生命!那么,父母和孩子都会感到愉悦和满足。

 

三、成熟之爱要接受亲子关系的失衡,不做父母的父母

 

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第二个系统法则:父母和孩子的付出和接受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失衡。其它的关系里都要讲施与受的平衡,但是唯独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可能平衡的,不管孩子有多爱父母,有多么想回报父母,内在是多么的忠实于父母,我们对父母的给其实都是无以为报的。海灵格老先生说,父母给与孩子生命就已经足够,但是绝大多数父母除了给与孩子生命以外,还要将孩子养大成人,把所有好的不好的都一股脑儿塞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人父母的本能,孩子只能安心接受。

 

孩子常常自大盲目地觉得父母的不幸是自己的错,如果自己做得更多、表现更好则会令父母的关系更好,或者父母更加开心,所以会情不自禁地去介入父母的关系,或者去重复父母的痛苦。孩子的潜台词是——父母都在受苦,我怎么可以幸福?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受苦来照顾父母的情绪,让父母好过一点。殊不知,孩子发乎于爱心甘情愿为父母做的这些,都是在履行本属于祖父母的功能,为父母去付出,而不是从父母那里接受,这种看似伟大的爱其实是一种乾坤颠倒的僭越,会让痛苦在家族里轮回。

 

《今晚我和你》节目有一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个案,一位年轻的女嘉宾内在总是有一个想要离婚的声音,虽然她的老公对她非常好,他们也十分相爱,但是她总是会挑起一些事端来争吵,然后动辄提出离婚。有一天当她出国回来,发现老公真的外遇了,主动要跟她离婚,她瞬间崩溃了,因为她发现总是想要离婚的声音并不是她内在真实的声音,那么这个声音是谁的呢?亚新老师陪伴她进行内在探索,发现她很小的时候就介入了父母的关系,站在自己的母亲这边,替母亲发出这样的声音,希望母亲和父亲离婚。而事实上父母虽然一直争吵不断,却并没有离婚。她却用这样的方式一直陪着母亲在受苦,把自己的婚姻给弄砸了。

 

四、成熟之爱最终是要通过接受父母和父母分开

 

关于父母和孩子之爱的第三个法则:当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时,也就是说,在家庭里根据时间和功能而确定的层阶受到尊重时,爱才是最完美的。

 

孩子从父母而来,天然本能地需要跟父母连接,而且年幼的孩子下意识地会觉得只有跟父母一样才能和父母连接在一起,这种自然的模仿和忠实的跟随是一种幼稚的盲目的爱,只是为了那种和父母永不分开的美好幻觉。

 

而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把自己和父母分开,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生命,成为孩子自己。

 

而孩子只能通过接受父母才能和父母分开。只要孩子还在抱怨父母:你给我的不够多,不够好,你做的不对,你欠了我……这个孩子就无法跟父母分开,这些要求和控制将孩子和父母牢牢捆绑在一起,纠缠不清,而且什么也接受不到。

 

如果孩子能接受现实中真实的如是的父母,不管是自己觉得对的好的,还是觉得错的不好的;父母给与什么就接受什么,不管是自己觉得好的喜欢的,还是自己觉得不好的不喜欢的,都全然的承认和接受:是的,我是你们的孩子。我不是法官,我无权对你们进行任何评价和审判。你们做的任何事情(吵架、出轨等等),都只能自己负责。不管你们做过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都不能改变我们的关系,我都很高兴你们给了我生命,我也将享受你们给与我的生命。

 

当孩子真的能发自内心地这样去接受父母,就会将自己和父母分开,获得自由。

 

这样的接受还有一个神奇的效果,就是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完整而圆满——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站在彼此的位置,反而能产生真正的连接。潜台词是:你们给我的已经足够了,不论我还需要什么,我可以为自己去创造,或者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现在我要离开你们了,但是我还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也永远是我的父母。

 

只有完成了和父母的分离,我们才是一个精神上完整独立、人格上成熟健康的成人,也才能真的结婚和出嫁,去做丈夫和妻子,去做父亲和母亲,让爱在家族系统中顺畅延续下去。

 

我们在红尘世界的第一个身份就是孩子,我们只有作为孩子爱好了父母,和生命源头保持顺畅的连接,我们也才能够按照家庭系统中的序位法则,去建立和拥有良好健康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做好孩子,爱好父母,关键要领就是两个字——接受!接受自己的生命来处,接受来自父母的给与,接受自己在家庭层阶中是低于父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