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知道心路好就是坚持不了(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3-03-03 16:44:52)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这一期《今晚我和你》节目的个案非常具有代表性,代表了常常令我不解的一类朋友。先听听这位嘉宾怎么说吧:
我2014年第一次参加了武汉雅心的线下学习,当时是因为跟老公的关系,那个时候就有很强的过不下去的感觉,我们两个没有办法沟通,一点就着,随时随地都会着。后来进入团队后关系似乎好了一些,就渐渐离团队越来越远,自己跟老公的关系也越来越僵化。常期的冷战,一点就炸的生活,让自己活得很痛苦,有时我也会跟父母诉苦,说老公的种种不是,妈妈也渐渐理解我,也支持我,不管是离还是继续跟他一起过,妈妈基本都是支持的。可是过着过着,孩子就出现问题了,从去年3月份开始,孩子从初一下学期就不上学,中途也断断续续上了两个月,就不再上学了。于是我带着老公一起再次来到团队学习,夫妻关系有了松动,孩子到初二上学期的时候,也复学了,但是两个月后又不去了,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家里。
这一类的朋友很多,就是一定要到水漫金山、火烧联营了,才不得不求助。一旦稍稍好过一点,日子还能勉强维持,就又依然故我,回到老模式里去苟延残喘。一方面我真心佩服他们受苦死扛的能力,真的是没有最苦只有更苦,没有最能受罪,只有更能受罪。这种对特别糟糕的关系的超强忍受能力所呈现出来的红尘生命的坚强坚硬让人感动也心酸。另一方面,我也真的是不解,为什么明明知道心路好,就不能坚持走,偏要回到老模式里受苦呢?
就像两条鱼,搁浅在一个浑浊狭小缺氧的小水洼里面,还繁殖出一条小鱼,然后继续搁浅在这个小水洼里。喘不过气来了一条鱼可能去别的池子里续续命(出轨、赌博、沉迷游戏等等),另一条就回娘家或者找闺蜜吐槽,只有那条小鱼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成长,从襁褓到幼儿园到小学,按部就班。两条大鱼只知道自己难受,要么相互指责要么持续冷战,浑然不觉其中的小鱼是何感受。当这条小鱼终于不再去上学,晨昏颠倒,沉迷手机,两条大鱼才开始关注到小鱼的存在,还觉得是小鱼出了问题,他们不知道这条小鱼已经创造了多大的奇迹才保持正常那么久,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不是吗?现在出现所谓问题才是正常反应,吃了脏东西会拉肚子,长期在雾霾下生活会得肺病,食品卫生和空气质量才是问题之所在啊!
这位嘉宾说到女儿不讲卫生,不爱洗澡,我心说,这孩子的感受真是敏锐啊!挤在一个翻身都困难的泥潭里,洗澡有什么意义?
在父母眼中不讲个人卫生的孩子其实是感受得到这个家庭的内在能量场糟糕、龃龉、污浊到了什么程度,反而是活在头脑固有模式中太久、跟头脑固有模式认同太深的父母,离心太远,早已失去了基本的感受力和生命的弹性和温度,只看得到房子的大小和装修,只注意身体的清洁和衣服的光鲜,对内在能量世界是浑然不觉的,而且早已习惯了冷漠、对抗、冰冷、浑浊、刀光剑影、乌烟瘴气的糟糕能量场。
头脑是产生不了爱的,心才是爱的港湾。当我一次次看到红尘生命是如何受制于头脑固有模式,我也一次次地更加清楚和明白为什么红尘生命会不爱自己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因为头脑固有模式就是受苦和自虐的模式。
关于头脑固有模式的运作机制,武汉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初级班和亚新老师的多篇原创文章都有非常清晰的拆解和论述,参加过初级班学习的同学也都有巨大的触动和深刻的体会,明明知道心路才是出路,为什么就是坚持不了呢?
在我看来,有三大关口。
第一大关口:认得,认得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和美好。
世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被头脑固有模式桎梏太久,我们未曾体验过真正的被无条件接纳和爱的美好和幸福。就像你未曾吃过鲍鱼,你吃到了你未必认得这是鲍鱼,味觉失调或者丧失的人是品不出味道的,眼盲心瞎的人是认不出好也看不到光的。
认得的能力跟年龄、性别、学识、文凭都没有关系,只跟心有关。世人都有心,但是当心蒙尘太厚,确实很难认得心路。很多“花蝴蝶”类型的同学,一味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分辨不出心路的独特和美好,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会被头脑的东西所吸引。桥归桥,路归路,你是怎样的生命状态,就会匹配怎样的路径。
第二大关口:信任,信任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即使有幸认得心路,能够感受到心路之幸福和美好,但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就像叶公突然见到真龙,也会被吓坏的。我当初就是这样,幸福突如其来,反而像是在做梦一样,终于来到阳光下,却下意识地闭上眼睛。这时头脑固有模式下你的小我会告诉你:这不是真的,这不会持久的,不过是昙花一现,黄粱一梦。
《白鹿原》里长工的儿子黑娃第一次从地主的儿子鹿兆鹏那里得了一块冰糖,那种无可比拟的甜味令他哭了起来,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味的东西,并发誓将来挣下钱,先买狗日的一口袋冰糖。过了一些时日,鹿兆鹏又把一块点心放到黑娃的手心里,说这是比冰糖还要好吃的水晶饼。没想到黑娃赶紧将手里的水晶饼扔进了路边的草丛里,说:“我再也不吃你的什么饼儿什么糖了,免得夜里做梦都在吃……”尝过了糖的美味却再也吃不到的痛苦远胜于从来没有吃过糖的痛苦。尤其是你压根不相信自己可以产糖而且是要多少有多少的时候,那不如就迅速遗忘关于糖的记忆,让自己好过一点,这就是头脑固有模式的防御。
信任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还是信任头脑的判断和固有反应,这是一个重大关口,大多数人都难以顺利通过。只要稍稍好过一点就回到老路上的“小富即安”,注定会导致再次坠入深渊的“不进则退”。为什么黑暗中受苦的所谓“舒适区”牵引力会如此之大?除了习惯和适应之难,深层次还是对“我就是过不好这一生”、“我怎么配得到幸福”这样的生命内在语没有足够的觉察,更没有能力面对和转化。
要通过这个关口,需要保持足够的觉察,要一次次回看夯实确认自己的正向的美好的体验,要反复回味糖的美味,一次次感受这甜味带给自己的战栗、颤抖,熟悉这种从头到脚的极致的幸福,珍惜这种宝贵的新鲜的体验,一次次复制这样的体验。
我确信这种幸福就是我想要的,我确信这种光明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那么我就在哪里找到的,我就坚持呆在哪里,不管这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有多么的艰难。每当我的小我要退缩的时候,犹豫的时候,我都会问:你要吗?你真的想要吗?是的,我要!我内在会给我笃定的回答。于是我就又充满了力量,明确了方向。
第三大关口:承认,当真相劈头盖脸、直愣愣地呈现在面前,要承认自己一直都活在受害者情节营造的梦里,真的很难!
当你看到整体的真相,自己一直坚信的、捍卫的小我的堡垒轰然倒塌,所有的自以为是碎了一地。再看到那个理所当然指责的自己、凄凄惨惨戚戚的自怜自艾的自己,你会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总以为全世界都是错的的,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却原来自己才是彻头彻尾的错误,看错听错认错,错得那么离谱;总觉得自己受伤最重,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却发现自己一直捧着金饭碗在讨饭,拿着大棒在伤人,简直将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和傻瓜。
这种冲击对于小我是致命的。因为小我最害怕的就是“我错了”,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我的确错了”,我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受苦这么多年,我自己将福海当成了苦海。
我记得是在第一期“与原生家庭和解”的支持团队上,我突然间看到了这样的真相,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在滥用和消费身边人的爱,活得任性自我还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哭得稀里哗啦,羞愧得不能自已,善良的谢妈妈还在一边安慰我,让我把自己的委屈哭出来,其实我哪还有什么委屈,我满满的都是羞愧。亚新老师摸了摸我的手,然后走开,因为他知道我需要那样羞愧的时刻!他没有去打断我的羞愧,他只是陪伴我去经历和完成那个过程,那个里程碑的时刻——面对自己、承认自己的任性、自己的狭隘、承认整体真相的时刻。
要通过这个关口,需要足够的诚实和勇敢,真正的勇士是直面自己的狭隘和不堪,而真正的自由是当你回到自己身上,放下外抓和指责的手。
我正是经历了这三关,认得心路,信任自己内在的感受,并且承认真相,才能一直走在臣服规律并践行规律的心路上。于是,我不再是总围着问题转的热锅上的蚂蚁,也不再陷入到自恋的想象中,总妄想着事情能如我所愿,而是活在如其所是的安静坦然里。坚持对于我就是一件无比享受的事情。祝福这位嘉宾还有更多的朋友:信,请你真信;爱,请你真爱;走,请你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