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心语20221031:爸妈,到了孩儿和你们告别放下的时候了

(2023-01-09 14:36:25)
分类: 雅心心语


 

参与者:一位男性听友

 

倾诉者说

 

今天回听您之前的留言的时候才想起,上次节目最后您建议我就我和妈妈的情感深谈一次。

 

可是想了想,我感觉好像没有特别多想说的。好像我更想接着上次节目说一说那段时间我的生活:

 

父母去世之后,这么多年来,我心里好像一直有两个很深的、不敢示人的困扰:

 

一个是恐惧。我感觉自己像被命运诅咒了一样。一路走来,努力为之奋斗的、特别珍惜的、特别爱的,都被命运一样一样的拿走了:从小靠着“父母苦供,孩子苦读”到大学毕业,在别人奔前程的时候,我只能悄悄把成绩单收起来去工作,因为要挣钱养家、还贷,于是理想就此深埋;等还清贷款,家里情况好转,父亲又生病了。漫漫十年,等家里慢慢好起来的时候,两年多时间里上天又先后带走了父母。。。人生前半程,我特别珍惜特别努力过的理想、亲人。。。一夜之间都被收走了。我害怕,不知道下一样被收走的会是什么。我害怕这样下去,下一个失去的就是自己。

 

恐惧的另一部分,来自我妈去世后回乡安葬路上的经历:那几天正值寒潮,一路顶风冒雪走了两夜一天,多次面临生死考验,那份孤独、恐惧、伤痛和绝望挥之不去。

 

另一个是,父母走后我一直处于极度自卑。糟糕的家庭关系、来自旁人的询问,都让我如芒在背,感觉自己像个留守儿童,像个弃儿。我开始怀疑自己值不值得被爱。我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很长一段时间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好像内心深埋着一个不敢面对也无法回答的问题:你一个被命运诅咒的人,一个弃儿,你还值得被爱吗?谁会爱你呢?

 

那段时间,好像内心有好多问题不敢去面对:你那么努力,最后还不是被生活一下子全拿走了吗?你那么努力去活,去爱,最后不也是被冷漠对待,不也孤立无援了吗?那如影随形的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虚无感、那些来自生活的冷漠和无爱,你该怎么去度过余生?

 

现在离那段生活已经过去快五年了,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家庭关系的缓和,也随着自己一直努力挣脱泥潭,好像日子过得确实好一些了。可是那些害怕,那些自卑,时不时还是会冒出来,还是一直不知道如何回答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对。

 

 

 

 

 

索引条目:

 

 

 

 

1 父母不仅仅是我们生命的来处,父母是我们生命中的神,更是护我们周全的菩萨---肉身菩萨会走,但菩萨心永存,所以父母菩萨一直走在,从不曾离去。

 

2 丧失和拥有一直都是同时存在,只是我们常常只会看到一面,很少去整体拥有它们。

 

3 对父母深深的丧失之痛,源于深深的爱。

 

4 深深的丧失之,源于之前子女和父母深厚且宽频的连接,所以去承认那些深深浅浅的连接,丧失之空才有接得住得的盘。

 

5 父母离世后深深的孤独,源于平时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所以去承认那些存在的亲密,孤独反而会慢慢消散。

 

6 父母离世后的孩子的抑郁、无精打采或无力,都是对父母深深的祭奠和缅怀,去好好缅怀和祭奠,抑郁状态反而会得到转化。

 

7梦见离世的父母,就是直接在表达子女马不停蹄的思念就直接多次去表达思念,那么伤痛反而会减轻。

 

8 父母离世后子女长时间的脆弱和痛苦,都是在表达对父母的爱和舍不得,那就去呈现爱和舍不得,于是脆弱反而会转化成温柔的强大。

 

9 父母在,是孩子面对红尘世界最大的底气,父母离世,孩子也会暂时丧失独自面对人生的力量和勇气,这不是脆弱,这只是在表达父母和孩子之间深度的爱和连接。

 

10 父母离世后,子女表现出来的脾气暴躁,或者郁郁寡欢,或者言行乖张像变了一个人,或者像被抽干精气神之后的行尸走肉一般,那都是子女用这样的生命状态在像父母致敬:父母是值得用各种方式来呈现父母对于子女的恩情,表达对于父母的最深刻的礼赞,表达父母至高无上无人能替代的位置,表达父母无人能及的分量和价值。

 

11直接而整体表达子女对父母所有的情感:爱,思念,感恩,遗憾,舍不得,自责,愧疚等等,直面父母离世后所有的体验:脆弱,无力,烦躁,空虚等等,直面父母离世后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震荡,都是我们对离世的父母最好的连接、面对和转化。

 

12父母离世后子女恨不能随父母而去,只是在深刻表达我们只想和父母永远在一起。

 

13父母离世后,身边人对承受丧失之痛的生命有多大程度的理解和懂得,并施以支持和爱,是经历丧失之痛的生命不可或缺的力量。

 

14丧失之痛的六个阶段:拒绝(接受真相或者事实);愤怒(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这样?太不公平);拉锯(既想接受有抗拒接受,既想做些什么去挽回可是有无济于事);抑郁(慢慢接受又难以接受的状态);接受(开始真的来接受发生的事实);创造(带着丧失的真相开始新生活)

 

15通过丧失,学习真正在日常去拥有一切,生命反而最终会成为沉甸甸且饱满的麦穗。

 

16面对所有未曾面对转化的部分,在内在跟离世的父母告别,同时又是在内在和父母重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真正的放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