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姻里的那些坑(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2-08-10 17:16:10)
分类: 雅心原创团

武志红老师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金句:恋爱的感觉,无非是两句话: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将婚姻视作是第二次投胎,如果说第一次投胎开的是盲盒,完全凭运气,那么借助婚姻可以睁着眼睛再选一次,找个靠谱的另一半和家庭,来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这位从遥远的安徽打来电话参加《今晚我和你》节目的女嘉宾在节目里并没有说到她的童年如何,但是关于原生家庭和物质上的满满的优越感、对婆家的失望和不满扑面而来,警醒我们一个物质上富养的女孩一样对爱会有极度的匮乏,而且在婚姻中的痛苦是双重的,奔着修正童年的错误而去却不得的同时,还面临失去既有的美好,要承受从海蓝之谜到雅思兰黛的落差。

怎么回事呢?

她和老公结婚四年半,今年三月份老公主动提出离婚,她非常矛盾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离婚,我舍不得他和这段感情,不离婚,未来的压力也很大。”

既然直到男方提出离婚了还对夫妻感情如此不舍,又何以至于走到离婚这一步呢?从她的讲述中,可以看到,她掉进了几个婚姻中的大坑。

大坑之一:因为双方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的支持力度不一样而产生比较心和优越感。

听得出女嘉宾是一位简单直接率性的女孩,她首先就说到了婆媳矛盾,她说:我一开始对他父母很好,但是发现婆婆在我和老公面前表现不一,说话也前后不一,再加上他的家庭条件没有我家好,很多时候都是我家付出的多,对我们这个小家的帮助大。比如逢年过节,我父母大包小包给我们准备东西,他父母总是没有什么;车子我父母给准备的,买两三百万的房子,他父母只能拿个5万左右,我父母为我们出100万;他生病我父母忙前忙后咨询医生,出院各种开导问候,我生病做手术,他父母基本上上不闻不问,可能跟他问过我的情况,但是跟我没有,出院后也没有关心过;我怀孕流产也没有人照顾我,我月子里老公忙着上班,我每天一个人在家定的餐吃,出月子后他家父母也从来没有问过我。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前年,他得了急性而短暂的精神障碍,发病那几天,我真的感觉天都要踏了,他家里大人也没有个主意,不能让我依靠,那个时候我能依靠的只有我自己的父母,我既要面对他,又要面对他单位的领导,又要面对他的家人,我都不知道自己如何熬过那段时间的,后来他好了,我得了精神衰弱,后来熬过来了,又到了我怀孕流产,营养没有跟上,我的身体越来越差了。这几年可以说他父母对我们真的没有太多帮助,既出不上力,也出不上钱,再加上也没有个关心的态度,导致我对他们心生不满,对他们态度也非常不友好,也没有给到相应的一个尊重。其实我也不想那样的,看到别人的公婆对儿媳很好,我很羡慕的。

一个新生家庭建立的初期,确实都需要得到双方原生家庭的帮助,尤其是经济上的扶持,传统的嫁妆聘礼也主要是为了帮一个新生家庭打下物质基础,帮助买房更是为了两个年轻人能有独立的空间去经营和建设一个属于夫妻二人的我们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和需要来自原生家庭和各种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双方家庭和父母在社会资源的多寡和紧急关头的应对能力上一定是有差距的,但因为一对年轻人的喜结连理,大家有缘产生了一种“心往一处使”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如果总是拿着一杆秤来称我家和你家的贡献大小,拿着我家的标准来衡量你家的能力和水准如何,那么经济和资源相对富足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反而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导致对对方父母家庭的强烈不满,以至于一个晚辈对长辈的基本礼貌和尊重都丧失了,自己父母的好心反而变成坏事,所为何来呢?

所以新婚夫妻一定首先要建立我们家的概念,把心思多花在新生家庭的建设上,切忌我家和你家的比较,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资源较好的一方更是要警惕优越感,多些慈悲心。经济条件好、支持力度大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爱,而不是对对方及家庭放出的债。能力大的支持大,能力差的相对付出少,但父母的心和爱是一样的,如果只盯着钱而丢了爱,不仅自己无端伤心,更会伤了他人的心。

大坑之二:错把婆媳当母女,关注婆婆胜过老公。

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说结婚不是跟一个人结婚而是跟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结婚。这个说法本身没错,但很多人理解错了,以为一纸婚书就理所当然成了一家人。融入一个家庭乃至家族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亚新老师曾经用器官移植来比喻一个家庭新成员的融入之难。正因为难,所以一定急不得;正因为复杂,所以一定要觉察不要把太多的人带到刚刚建立的新生家庭和新婚关系里,新婚的夫妻先跟双方的原生家庭断奶,再来谈融入接纳,否则很容易界限不清一团浆糊。

很多婆媳矛盾的产生,都不是因为怀着敌意,反而是太急于搞好婆媳关系,错把婆婆媳当母女,迫不及待对婆婆好,抱着投桃报李的期待,甚至是拿自己的亲妈对待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婆婆,那注定是失望伤心难过的。

尤其是在原生家庭跟母亲无法走近的女儿,结婚之后会下意识地盯着婆婆。节目中的嘉宾,虽然没有说到她自己的母女关系如何,但是她其实并没有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却首先就说到婆媳矛盾,还是让人有些意外的,她也直言非常羡慕别人的公婆对媳妇的好。

让我想到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的一次冲击疗法的现场,一位女学员主诉的是夫妻关系,但是全程都把老公抛在一边,死死盯着婆婆不放,我作为婆婆的代表,愤怒地质问她:你是跟我结婚还是跟我儿子结婚?你是跟我过日子还是跟我儿子过日子?你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要关心找你老公去要,你要支持找你亲妈去要!

一直理直气壮像索债鬼的她一听我说到亲妈,瞬间没有了底气,低头哭泣起来。原来她正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才在外地误入传销,被老公救出,于是跟着老公去了老公的老家结婚生子,跟原生家庭一直疏于联系,于是将对父母的要而不得都投射到了婆婆身上。这样因为和原生家庭的母亲走不近从而跟婆婆产生深度纠缠的个案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很多。寄希望通过婚姻纠正童年的错误终归只是良愿,最终是要借助投射对象回到自己身上,回到原型人物和原始事件中去面对和认领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

为了避免一结婚就掉进原生家庭的功课带来的大坑里,切记不要急于跟婆婆去建立理想的母女关系,更不要对双方的原生家庭尤其是对方的原生家庭报以太多期待,给,收着,给多少,收多少,本着“帮我是福分,不帮是本分”的原则来处理和双方的原生家庭及父母的关系,先跟双方的原生家庭断奶,把精力集中在配偶和两人的小家,着力建设自己的新生家庭,经营好夫妻关系才是王道。和对方的父母和原生家庭保持客气,遵守规矩,在夫妻感情浓厚、新生家庭稳固的来日方长里,在双方不断成长成熟懂事的年复一年中,顺其自然地从客人到亲人再到真正的一家人。

大坑之三:明明是“高攀”却以为是“下嫁”。

据我的观察,但凡在家世上、颜值上或者职业上稍稍有些优势的女子都会觉得自己“下嫁”,甚至要啥没啥的女生也会因为自己原生家庭跟婆家在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上的不一样而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是天然的真理掌握者,甚至在目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大背景下,女生可以仅仅因为一条天赐的石榴裙就俯视男人,自封女王,连国际劳动妇女节都莫名其妙变成了“女王节”。这种我是女王的迷之自信实则是婚姻中的大坑。

其实我们没人会选错自己的另一半,我们选择的那个人不管看上去多么的离谱、不登对,但一定是满足了自己的核心需求的人,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每个人的婚姻其实都是“高攀”而非“下嫁”。比如这位参与《今晚我和你》节目的听友,她一再说到婆家的条件不好,但是她也很诚实地说:其实我老公对我很好,我脾气不好,情绪激动,情绪上头,不顾大局,但他一直都很包容我。从情感上来说,他给我很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就算物质世界他给不了我,我都愿意接受。

所以你看,作为物质上相对比较富足的她,最核心的需求是找一个精神上可以“富养”她、情绪上可以包容她的配偶,而她老公恰好满足了她的核心需求,可谓是瞌睡遇到了枕头,但是我们往往对自己的短板视而不见,却盯着对方的短处不放,产生“下嫁”的倨傲和嫌弃之心,觉得对方对自己的包容和娇宠都是理所当然,伤害对方也伤害关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关系质量和关系走向的是我们在关系中拿出了怎样的自己。当我们拿出的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常识和规律、无知无畏、任性傲娇的自己,就会碰壁打脸,将好好的日子过得“山穷水复疑无路”,自己委屈的不得了,对方还提出了离婚。嘉宾说“老公最近提离婚,他说他跟我在一起,没有一天快乐的日子,其实第一次听他说我是不能接受的,我觉得他什么条件都没有,我愿意陪着他吃苦,他生病我都没有跟他离婚,他怎么能很我提离婚呢?”

当我们拿出反思面对的自己,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公提出离婚对嘉宾无疑是一顿棒喝,她说“最近我找了个心理医生,包括自我反思,我突然开始理解他,好像我从来没有给过他精神世界的丰裕,只给了他物质方面。当我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和问题,我就开始努力改正调整自己,不再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他的身上,也不再情绪上头说过分的话做过份的事,最让我惊喜的是,我现在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我感觉当我有这些变化的时候,他好像也变了,没有那么坚决的想离婚了……”

是的,其实提离婚并不是不爱,而是说这样的婚姻太痛苦了,痛苦地受不了了,婚姻是两个平等的成年人之间的相互成全和共同成长,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喂养。别寄望在婚姻里继续做嗷嗷待哺的小女生,来重温童年旧梦,却忘了做堂堂正正的女主人,既要为心爱的人洗手作羹汤,更要花大力气去进行自我成长。

既已成家,快些成人吧!祝福每个围城男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