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20220524:很遗憾我把孩子养坏了
(2022-07-14 10:17:51)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孩子今年上初三,六月份马上中考。所以这次上节目,在我这里,相当于是一个阶段的回顾。
孩子小学阶段在学习上我们没操什么心,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校或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都拿过很好的名次。在校外的艺体类培训班里,他的表现也很突出。比如他参加的跆拳道班,教练说他是个好苗子,建议我们到城里给孩子找个更专业的跆拳道班学习。在参加的游泳班里,他领悟能力好,游的也好,教练很喜欢他。后来的吉他班,老师说他很有天分,要给他配个好吉他,鼓励他喜欢就要坚持学。孩子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
初中阶段,初一上学期一直都在年级前30名。初一下学期因为疫情开始上网课,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开始下降。我们因为手机问题和孩子发生过很多次的冲突。孩子爸爸是个对人很宽容的人,也因为使用手机和孩子甚至发生了一次肢体冲突,并且为了避免孩子使用手机,把孩子的网课给停掉了几个星期。
网课期间,孩子用的是我的手机。我发现他和几个关系好的男生建了群,相互之间交流色情网站信息。刚知道时我如临大敌,根本没有能力和孩子交流这件事,就和老公说了这件事,他觉得没什么,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对性好奇很正常。接着我又报名了团队的亲子关系主题进行分享。分享的过程中,主持人、参加讨论的同学在轻松的氛围里给了我很多建议。我发现:整件事情里,只有我是特别焦虑担心的,而老公同学们都是轻松的,那真的是我这里出了问题。
所以疫情过后,团队一开课我就开始上课,只要有时间,我就跟着上。我知道真的不能把眼睛时时盯在孩子身上,不然会把孩子逼疯的。上课期间,我专注自己的学习,对孩子学会了尽量闭嘴。确实和孩子的关系有所改变,和他说什么事并不像以前那样一切是拒绝的,可以是有商有量的。他有时会主动找我聊天,有一次聊天的时候他说:“妈妈,从来没有人会像你这样聊天,这样挺好的。”我知道他是在为我点赞。我有变化,孩子那里也是有变化的。在家里,孩子不经意会和我们开玩笑,表现他开朗的一面,有时我也会看到他郁郁寡欢的样子,就心生心疼遗憾和可惜。我总在想:曾经因为我的不自知,比如控制和打压等,对孩子造成了太多伤害,我的孩子,他本可以很好。
对于孩子即将到来的中考,我也并没有完全放下,还是有焦虑,也有期待。这次上节目,我想梳理一下,希望后面有个更好的自己在和孩子的互动关系里。
索引条目:
1、孩子生命成长是生命里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只是父母很多时候毫不在意,由此生出不少痛苦事端。
2、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潜藏着诸多的风险和危险,父母总是聚焦于有形的爱护太多,比如衣食住行等,关注孩子的内在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滋养又太少,这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我们习惯了对万事万物贴标签,下结论,给判断,却不知道面对面怎么和一个生命进行真正的互动,这是人类共同的短板,只是在父母身上表现得尤甚。
4、疫情让一个家庭封闭在一个空间里,于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真相,所谓好的坏的,都会显露无疑。
5、网课让孩子和网络以及手机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会如是呈现孩子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被管控太狠的自己借机突破管控;被压制的欲望被激活;最重要的事情和最迫切需要之间的冲突等,都在呈现孩子的真实,可是年少的孩子往往并不清楚自己这里正在发生什么,只会看到自己需要和父母控制之间的冲突。
6、疫情上网课的出现,把中国家庭很多父母的焦虑集中放大,导致孩子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亲子关系冲突的频次和烈度也随之增加。
7、一些父母处理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时候,头脑固有模式会让父母执着于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却很难去感受一个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和所触,也就是我们总是只关注事,却忽略孩子,身在其中的孩子就常常感受到很多痛苦和伤害。
8、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往往就是在呈现怎么对待自己,包括自己内在的受伤小孩。
9、父母常常在育儿方面理念、方法、态度和言行上迥异,造成长时间的暗战、热战和冷战,暴露出夫妻关系在“不同”这个功课上合作或者合一上的欠缺。
10、“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里的“不教育”,其实是指父母的不干扰,不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而现实中父母管得越多,干扰越大,是造成孩子问题多多的根源。
11、“不教育“不是撒手不管,父母对于孩子心理、精神、心灵层面的关注和滋养,才是孩子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陪伴孩子做好心理建设,注重孩子精神动力的唤醒,和孩子的心灵世界连接,是父母最需要做的事情。
12、每个孩子自有其造化,每个孩子也都有成为自己的使命和力量,所以父母尽力陪伴孩子完成这个过程,就是了不起的父母。
13、青春期孩子在性方面的好奇和探索,只是孩子生命美好成长的必经之路,可是父母常常用道德的角度去评判孩子,造成性问题上巨大的亲子冲突。
14、性信息分享上,父亲更多承担儿子这方面的沟通和分享,如同妈妈要更多和女儿进行沟通和分享。
15、美好的孩子,越过越糟糕的时候,对于父母就是最现实的折磨,和对父母最直接的逼问和提醒:我怎么把那么美好的孩子,养育得如此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