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的和解始于承认并接纳自己和父母的真实距离(12期学员如烟——武汉雅心原创团)

(2022-07-08 17:44:43)
标签:

情感

分类: 雅心原创团


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大地直到今天仍然根深蒂固,一部部关于“扶弟魔”的影视剧总能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共鸣,因为樊胜美、苏明玉、房似锦是千千万万家庭里的姐姐或者妹妹。父母这种代代相传、理所当然的偏心不仅仅制造了一个个女孩的童年创伤,而且让她们对原生家庭和哥哥弟弟背负上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原债”,成为原生家庭的天然“取款机”和“消防队”,似乎女孩都是属奶牛的,喂的是草,却要为家庭和兄弟终生供奶。想想都令人悲伤。


一位年过半百的姐姐在《今晚我和你》节目的电话里嘤嘤哭泣,就像一个委屈的小女孩,跟亚新老师和听众们讲诉着又一个“扶弟魔”的故事:


从生下来就跟爷爷奶奶睡在一起,就像是奶奶的“幺姑娘”一样,六岁有了弟弟,也才有了关于父母的记忆,父母似乎只是弟弟的父母,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父母和弟弟一家三口玩乐嬉笑。大城市的大伯母漂亮时尚又能干,于是不受父母重视也不甘心像母亲一样一辈子在农村低眉顺眼辛勤劳作的她,在16岁为自己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主动给大伯大妈写信,想去大城市读书,大伯大妈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将她的户口作为自己的女儿转到城里,于是在法律上她有了新的父母和新的家庭。而且她从大妈口中得知,她到大伯大妈家后,父母没有付一分钱的生活费。


但是结婚之后,父亲就把弟弟送到她身边,于是为弟弟转户口安排工作以及结婚成家都成了她的责任,包括后面弟弟创业开公司,买房子,只要遇到困难,她和自己的老公就成了弟弟经济上和人脉上的坚强后盾,以至于后来弟弟找她借钱不是说自己要多少,而是问姐姐有多少,甚至越过她直接找姐夫要。她老公也是爱屋及乌,对这个小舅子比她还大方。


但是她的心里越来越不平衡,她说:我对爸爸有很多的怨气和瞧不起,总觉得他嘴上一套做法上又是一套,给弟弟买第一套婚房,第二次弟弟换房又是倾其所有,甚至搭上了养老钱,说把我当儿子养,怎么没给我买房?我知道我说的气话,并不真的是想要爸爸给我买房,我生气的是爸爸眼里只有弟弟,没有我,我也是你们的孩子啊,我的存在感只是在被你们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比如,要我帮弟弟,弟弟各种事情搞不定的时候这时候我就要出现,我就会被需要。而我呢,我一个人苦的时候难的时候无助的时候,我是找不到支撑的,爷爷在的时候我还觉得我是有家的孩子的,爷爷走了,我就觉得我的家都没了……


是的,这些年她一直在找家,虽然看起来她似乎有三个“妈妈”,一个是实际抚养她长大的奶奶,一个是在她眼里唯唯诺诺、只知道做事的亲生母亲,一个是她喜欢的自己主动选择的理想母亲也是法律上的母亲——大伯母。但是真正带给她家的感觉的人是爷爷,爷爷走了之后,她就感觉自己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了。


为什么爷爷走了就感觉自己没有家了呢?因为爷爷在的时候,爷爷是家长,即便不被爸爸妈妈重视和喜欢,还有家长爷爷罩着自己,在这个家里还因为爷爷的娇宠感受到存在感,爷爷走了之后爸爸就成了原生家庭的家长,要获得这个新家长的承认,才能重新回家。


就像亚新老师说的,要回家就得提交投名状,她的投名状就是银行卡。这么多年她就是用自己和老公辛辛苦苦赚的钱在刷存在感,获得爸爸妈妈和弟弟的认可,委曲求全讨好父母,换来父母的笑颜,但是却换不来她所羡慕的弟弟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更换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这时她还发现弟弟居然在赌博,于是在弟弟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她拒绝了再次借钱的要求,但是拒绝带来的后果“就是和父母的越来越陌生和越来越远的感觉。”父母也没有指责她,却对她“相敬如冰”。


这让她特别的无力,甚至都再度抑郁起来。以至于心疼她的老公都忍不住劝她就给他们呗!却不知她舍不得的不是钱,而是越来越看到和心疼赚钱不易的老公和她自己,她羡慕嫉妒弟弟的也不是钱,而是一直都在渴望跟弟弟一样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


她收回了银行卡,却还在哭着跪在父母面前递交拒绝支付原债的说明书,一是因为弟弟赌博所以她不能助纣为虐害了弟弟,二是自己的女儿留学也需要花钱,自己赚钱也不容易,同时还在呈交一份祈求爱的请求书——爸爸妈妈,请求你们像爱弟弟一样爱我吧!我也是你们的孩子啊!


怎么可能?父母的态度很明确:原债是不能赦免的,是你命中注定的!不能帮弟弟的姐姐就不是好姐姐,弟弟赌博那也有你这个姐姐的责任!像爱儿子一样爱你?我们就是把你当儿子一样在养啊!你比弟弟有本事啊!你十几岁就知道自己攀高枝,当城里人,那你扶持弟弟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我们可是把弟弟交给你了的!


“求不得”是人生八苦之一,这位嘉宾就困在求而不得却又心有不甘的无力、开始拒绝却还奢望跟父母亲密的无明里。


嘉宾之所以卡住,是因为她一边已经开始在爱自己,一边还没有放下对父母的妄念,看不到如是的父母,还在跪在父母面前要允许要理解甚至要亲密。


我们对跟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和解总有一种美好的幻想,以为一定是父(母)慈子(子)孝,承欢膝下,亲密无间,皆大欢喜。其实真正的和解,不是和爸爸妈妈走近了多少,有多么亲密,而是借助原生家庭之痛,开始走向自己。就像这位嘉宾,出走半生,归来还是要面对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如何面对呢?


首先,开始对自己的内在诚实,承认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期待,承认自己需要公平和爱,承认自己之前的付出有对父母和弟弟的爱,也有交换和讨好的成分,承认自己之前种种复杂的东西,将自己的内在一点点抻开,带着害怕,带着担心,对自己敞开所有的爱恨情仇,要而不得的失望、不甘、痛苦、怨恨……


这无关道德,更不是忤逆,这是对自己的内在诚实和勇敢,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


然后,通过对自己的诚实敞开和承认,我们开始看到而父母一直都是如是的父母,我们的痛苦来自我们不能接纳如是的父母,以痛苦为媒介和桥梁,我们就会回到那个被我们遗忘在久远的童年的眼巴巴看着爸爸妈妈和弟弟嬉笑玩乐的内在受伤小女孩面前。


只要我们在内在足够的诚实和敞开,不带一点点的妄念,保持足够的空性和慈悲,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女孩这里有自己一生最深的遗憾——她和爸爸妈妈弟弟的距离就是她在房门外,开心快乐亲密亲近是爸爸妈妈和弟弟的,她的确就是一个“外人”,和父母之间只有生疏和客气,只有责任和托付,没有亲密和亲近,没有发乎自然的牵挂和关爱。


这是她和父母关系的真相和起点,16岁的她已经失望地出逃过一次,以为找到了理想的父母,年过半百的她,还是想回家。家一直都在,只是家永远不可能是她理想的那个家,像爷爷一样重视和娇宠她的家。于她,回家,就是承认和接纳这个如是的家,承认和接纳与父母的真实的距离和关系,承认并接纳这个眼巴巴地羡慕弟弟的小女孩的痛苦和遗憾。


有一种和解,是跟生命中的遗憾握手言和。承认并接纳了我们的遗憾和缺失,反而让我们和父母的关系站在了真实如是的起点。


一方面,爱自己真的只能自己来,要稳稳立足在自己的小家,守护好自己的新生家庭的边界,大大方方理直气壮的对父母和弟弟的伸手说“不”!同时要“自作自受”,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就是父母和弟弟会失望生气,当你不再支付银行卡去讨好,双方的距离就会远离,其实是回到了真实的原点。再在这个原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移动或者不移动。所有的移动和不移动都是满足自己。(其实之前的讨好也是在满足自己)


对过往老公对自己和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界限不清不仅不抱怨反而大方支持要发自内心地感恩和道谢!去好好拥有老天给自己开的另一扇窗——身边有一个像山一样一直无条件接纳和支持自己的老公,这不就是在原生家庭父母那里要而不得的吗?


另一方面,要稳稳扎根在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生命成长团队,借助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方式去陪伴和疗愈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是真的去懂得她陪伴她,而不是出于狭隘的心疼去拯救她安慰她。


当我们真的和自己的遗憾和解,放下了对父母的期待,摆脱了和父母的纠缠,承担起爱自己的责任,让父母就做如是的父母,和解就发生了!那是我们看清臣服真相之后对自己的慈悲和关爱,我们和父母依然保持着距离,但其间充盈着的是接纳和爱,而不是对抗和隔离。


当我们的内在圆满富足了,不再是嗷嗷待哺、可怜巴巴、等着父母来亲近自己的内在小孩,我们可以带着慈悲和爱,以真正成年人的姿态,去跟如是的父母共同生活,在一日三餐、饭后闲坐、共话家常、相互打趣的日常里共建亲密。


祝福这位嘉宾!祝福走在回家路上的每一个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