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898
  • 关注人气:5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从自卑到自信,关键在于这点(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06-28 10:02:16)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01

 

你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之前,听武志红老师讲《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一节课时,武老师留了一个小练习,你不妨也一起想想:

 

“拿出一张纸,写下你最常说的一句话,然后再看看这句话,和你的人生有什么联系。”

 

当我看到这个练习时,第一个蹦到我脑子里的词,竟然是“我不行”。

 

我下意识想要否认,但又确实找不到更符合的词。

 

于是,我开始回想我说这句话的一些场景:

 

领导交付给我新任务的时候——“我不行,我之前没接触过”

 

家人劝我多出去社交的时候——“我也想,但我不行”

 

朋友想带我接触新事物的时候——“你们去吧,我不行的”

 

我突然惊觉:这短短三个字,会让我在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就陷入自我否定。即便事实是,这些问题是我本有能力解决的。

 

如果你也常说类似的话,比如,“我做不到”、“我想……但是……”,那你一定感受到了:

 

这句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你在生活中的诸多事情面前都会显得自卑。

 

无法客观正面的评价自己;

 

就算有人夸你,你也觉得那只是客套或者嘲讽;

 

自我设限,错过很多可能性和精彩的体验;

 

觉得自己配不上喜欢的人,别人对你表达爱意,你会觉得不真实;

 

……

 

诡异的是,其实你是能够从自己或别人对你的评价中,察觉到这个问题,但你仍然走不出这样一种轮回:

 

重复自我否定——重复在生活经验中寻找和创造“我不行”的事实,来巩固这个认知——重复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为什么会这样?

 

 

02

 

被否定,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轮回”,在心理学上,也可以叫做“强迫性重复”。

 

意思是,人们会主动追求重复一些情景,不断去体验其中的一些感受。

 

比如:

 

如果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复幸福;如果你得到了痛苦,你就复制痛苦;如果你学会了敌意,你就重复敌意;……所以当然,如果你得到了否定,你就重复否定。我几乎是被苛刻和批评浇灌长大的。

 

不是那种就事论事的批评,而是抓住你最软弱的地方一再的抨击,甚至辱骂,直到把你贬低得一文不值。

 

说一个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场景。

 

我妈会突然揪着一件小事发作起来,比如说,我没有及时倒垃圾。

 

她会从我“眼里没活儿”,白养我这么大了;

 

说到我比不上谁谁谁,让她在亲戚面前没面子;

 

最后以“你就是个讨债的,赶紧滚出我的房子”收尾。

 

从小到大的20几年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成百上千次。

 

这样看似不起眼、无所谓的小事情、小委屈,很严重吗?

 

单提起来,我自己都觉得没什么。

 

可它的影响会跟随我一生吗?

 

会。

 

不断地、高频率地接收到外界的否定,让我对自身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并且,长大后的每一次轮回,每一次重复体验被否认的痛苦,都会让我对自己的怀疑进一步加深。

 

这种疼痛,并不起眼,但细碎且绵长。

 

在心理学上,这种看似很小,但影响既深且远的伤口,被称为「隐形创伤」。

 

我的隐形创伤是「否认」,有着这种创伤的人,往往长期处于被打压、被否认的状态。

 

他们的自信心需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能慢慢构建起来,并且很容易就被一点小事击碎。

 

隐形创伤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往往很难被觉察或重视,所以你很难意识到,生活中那些磕磕碰碰,很有可能就是由这些创伤引发的心理不适带来的。

 

那么,该如何改变现状?

 

 

03

 

你的隐形创伤是什么?

 

武志红老师说:

 

我们成长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去经历各种创伤和学习处理创伤的过程。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隐形创伤,而学习处理创伤的第一步,是察觉你的隐形创伤是什么。

 

除了否认创伤外,隐形创伤还包括丧失创伤、边界创伤、背叛创伤、失败创伤……

 

认识隐形创伤的意义在于,帮助你理清当下生活与内心深处隐藏创伤的联系。

 

比如说:

 

总是逃避亲密关系的人,可能是丧失创伤;

 

总是不小心得罪人的人,可能是边界创伤;

 

总是忍不住敏感多疑的人,可能是背叛创伤。

 

你将看清那些不起眼却一次次让你的生活停滞不前的创伤到底是什么,并获得疗愈的可能,这种觉知的力量,或许会让你的生活会因此变得不同。

 

愿意识之光能够照进你的伤口,让你看到生命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拥抱更加自由广阔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