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从“心理照片”到“心理形象”到“如是存在”的老公(亚新老师)

(2022-06-27 16:54:33)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在夫妻关系里头,我们常常会有一个关口要过,什么关口呢?


就是真正认得自己的另一半如是独特的样子,才有可能构筑起不同于过去的新鲜亲密关系。

 

可能很多朋友很疑惑:我连TA掌心的痣在哪里都知道,怎么可能不认得TA?

 

我这里说到的认得,和大家理解的熟悉长相了解脾气个性不一样,我说的认得,是指远离我们对人事物习惯性的标准判断,对外在红尘生命和内在精神实体,不夸张不变形不扭曲的如是还原呈现。

 

这上面的一段话,大家可能看不明白,先别着急,大家慢慢往下看:

 

一、心理照片。

 

人的一生要遇见多少可以恋爱和结婚的对象呢?其实真的不止一个的,比如说从同学、朋友,从自己接触的圈子,有很多符合,但为什么你会自动屏蔽掉那些人,却只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型的人,特别有感觉?

 

是因为我们的内在早就有对另一半而美好的设想、认可、喜欢、赞美的部分,它来自于我们在日常与身边异性的接触、互动的过程,不同类型、长相、个性特质的异性,都会给我们带来迥异的生命体验。比如喜欢或讨厌,赞美或贬低,亲近或远离。

 

日积月累我们的内在就会有自己关于另一半儿喜欢(讨厌)的长相,气质,身高,个性特点等,越长大这方面越清晰,内在会有越来越具体清晰的一个画像,在心理学上面我们称之心理照片。

 

心理照片,不只是对异性,对于老师,领导,好友等很多方面都有。

 

心理照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自己的学识见解的提升,不断修正,增强或者减弱某些部分。

 

比如昨晚来访者有关于异性的心理照片,跟她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说在她的原生家庭里面,爸爸妈妈互动出来的方式,父亲对她的影响,对她挑选另一半的影响非常明显。

 

之前的交流中知道她父亲非常严厉,脾气暴躁,让她跟父亲相处很紧张,无法放松,所以她一定会偏爱带给她轻松愉悦感,不给她压力感的男性。

 

在昨晚来访者交流过程当中,我并没有去详细的去探究她父母的互动模式,但从很多个案的体验来说,大概率她的原生家庭父母互动模式,其中一个一定是非常操心的,他(她)会站在一个高于家庭所有人的位置去操心,家庭成员中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学业、工作和事业发展所有的方方面面他(她)都会非常的操心,就是站在一个“超级妈妈”的角色位置上,去经营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这个人不一定是妈妈,有可能也是爸爸。

 

于是昨晚来访者会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面学习到父亲或母亲是如何站在一个高于别人的位置,去操心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心情、工作方方面面的事情。

 

她对这个模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了解,身在其中的她,享受这个模式带给她的幸福、快乐、便利,也在承受着这种模式带给他的控制、束缚,甚至可能还有折磨。

 

于是她会在这种模式里学到父母的婚姻关系的模式,在她的心理照片上不仅有对方的长相、气质、能量状态,还有来自她原生家庭婚姻关系模式的摄像,于是这张照片,它并非单薄、僵化的心理照片,而是整体、立体的心理照片,于是在她跟另一半互动的时候,比如恋爱,她一定是温柔体贴照顾对方特别好的女孩,也就是她会带入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学到的夫妻关系的互动模式,于是她自自然然顺理成章来到高于另一半,高于家庭成员去操心的位置。

 

二、心理形象

 

她学会了站在高于家庭成员,去操心其他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一日三餐等位置互动的亲密关系模式,交流的方式等,那么一定要有一个能被照顾被操心的异性出来。

 

到了谈恋爱的年龄段,她一定会对那种内在很善良很单纯,大大咧咧很随性,又比较可爱的男孩,很多方面并不是很操心这种大男孩儿,会特别的有感觉,凡是符合那种长相气质,又符合这样个性的男孩,就会被他格外的关注,因为她内在心理照片和夫妻关系的模式基本上已经确定了,那么这个模式我们每个人就一定会去运用,会去找到很符合她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的另一半儿。

 

什么是心理形象呢?

 

我们内在有渐渐成型的异性人物形象,长相身高气质个性特点,比如酷帅痞坏型,比如高大威猛型,比如清秀儒雅型等,这是心理照片。

 

在成长过程中又受到个人经历、原生家庭深刻影响,特别是家庭父母互动模式,比如沟通商量型,一人掌控全局型,对抗冲突型,逃避隔离型等,呈现出来的生活状态,亲密又独立型,疏离冷战型,互不干扰型等,质量有高有低。

 

于是在慢慢清晰的心理照片上,开始增加另一半内在特质内容,比如喜欢温柔讨厌霸道,喜欢沟通而抗拒沉默,亲近霸气而不喜欢文弱,欣赏甜言蜜语而不喜欢木讷的男性,往深处走的生命特质内容,就是心理形象。

 

心理照片是基础,涉及到长相身高气质类型,心理形象是从心理照片延伸和丰满到有内在更丰富的生命内容,比如生命特质,生命呈现的状态,所形成的更整体更深入更立体的形象,就是心理形象。

 

而是从长相、气质、内在生命状态都越来越清晰具体的心理形象,所以从心照片到心里形象,我们内在都慢慢的形成、建立、调整和确定,越来越清晰,具体化,这就是心理学上说到的心理形象。

 

张爱玲在《爱》里有这样一段家喻户晓的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很唯美,很浪漫,代言了无数饮食男女最柔软的渴望。

 

这是文学家的笔触,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呢?

 

有那么一个人不早不晚在最合适的地点出现,只不过是你在人群里,根据你早已成型与你内在的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找到了最大限度符合你心理照片和心里形象的那个人!

 

而且就是找到了,又如何呢?

 

并非春风十里,并非一帆风顺,大概率其实是痛苦的开始,如果不从成长角度去看,甚至那就是一场劫难!

 

即使在尘埃里开出了一朵花的张爱玲和胡兰成不也就是活生生的一场劫难吗?

 

就不得不说下面第三的内容

 

三、如是存在

 

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是来自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也来自于自己对于另一半的设想和渴望。

 

从红尘世界的维度上说,它的本质是过去,而非当下和未来。

 

从如是存在的角度上说它是所有经历在关系里的印痕,或者刻痕,所以是固化的。

 

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是属于过去的印痕,或者过去的刻痕。

 

拿着过去的印痕或者刻痕,去评判鲜活的另一半,这本身带来的冲突是自己的局限,而非对方造成。

 

拿着过去的印痕或者刻痕,去和另一半生活,我们就会被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深刻影响,而看不到那个如是的生命本身,我们会从照片出发去评判对方,去要求对方,去控制对方,因为照片是先入为主的,按照照片去裁剪对方,是我们干得最频繁的一件事,且不自知!

 

可以这么说:我们在亲密关系里产生的痛苦,来自于我们活在内在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创造的心里世界里,当鲜活的并不是照片上的任务和形象的另一半,按照如是TA的样子去活的时候,过去和当下的冲突,僵化和新鲜的摩擦,痛苦就出现了。当我们意识不到这个根源的时候,痛苦就会持续性出现,一辈子都不得解脱!

 

而在每一个当下的生活,当然是如是独特存在的自己和另一个同样如此的生命互动出来的最新鲜的如是,此乃真正的关系

 

无所住而生其心,远离了过去的影响,放下了过去的印痕,你的内在没有了之前的条条框框,心才会出现。

 

心在两个生命里出现,心产生的感受在生命之间流动,此乃真正的亲密。

 

这很高端,绝大多数人类暂时还做不到,但不等于我们不可以往这个方向走。

 

从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走出来,认得那个真实的如是的独特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合一的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状态,这个是可以活出来的。

 

不仅仅是昨晚来访者朋友,所有的我们都需要从第一步走到第二步,再走到第三步,我们如是存在的那个生命本身,而不是活在自己早已设定的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里面,从一个僵化固定化的形象走到真正的放下心理照片,放下心理形象,和那个真正如是的生命去认识,去相爱,去一起去修行,去圆满自己的过程。

 

怎么做呢?

 

1首先要知道,我们找到的另一半,而不是我们稀里糊涂找的,是我们按照自己的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去找到的。这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另一半是相当符合心理照片、心理形象的那一个人。

 

2、需要充分去检视自己的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我们找到的这个人只是符合我们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我们对这个生命本身却并不感兴趣。

 

我们的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里面富含了太多之前对另一半儿的设定,我们要去检视自己是怎样遵照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在要求、评判、控制和改造这个人

 

我们需要对这些限制性的设定具体化,越清晰具体呈现那些设定,我们就越清楚在我们这里发生了什么,对关系有着怎样的限制,束缚和伤害。

 

3、 日常中去体验。

 

当我们开始能够意识到我们有心理照片,心理形象在在束缚、控制和裁剪另一半儿,也在限定亲密关系的发展,那我们就能够往前走一步,就是去放下内在的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从固化的角色里出来。

 

拿昨晚参与者朋友来说,就是我们需要从妈妈型的位置上出来,这个就是我们自己要去探索成长的内容,就是我通过日常夫妻关系,意识到我自己是怎样站在妈妈型妻子的位置去互动夫妻关系,我是带着哪些妈妈型的标准原则,条条框框去跟老公互动。

 

然后保持觉察,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去觉察,一旦发现在只是在当妈妈,那么就对自己喊停,看看自己操心的是不是对方需要的,是不是非要如此才行,对方的真实是什么。

 

开始在一日三餐的日常中去体验,去改变。

 

4、要有空性空间出现

 

去真正接触这个如是的生命,连接的动力就来自于我生命本身。

 

在跟对方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随时保持觉察,我对他的评判是来自于我的什么信念,什么标准,什么要求,什么条条框框,在当下此刻,这个生命所呈现的真实的样子是什么?如是的样子是什么?我对这个真实和如是,有没有去看到,继而真正的了解并且接纳?

 

这如是呈现的对方,就是包含了对方真实的样子,真实的需求,真实的渴望。

 

拿昨晚参与者朋友来说,她所遇到的丈夫是一个对事业有追求的人,一个屡败屡战从不放弃的男人,于是我们看不到那个不断的在努力,它真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可能才能成功的这个生命如是的状态。

 

当你看到这样如的老公,你的生命感受是什么?心疼,佩服,和感动,然后带着祈祷给予支持!

 

这不就出现了新鲜的夫妻关系?!

 

放下心理照片和心理形象的束缚,在我们武汉雅心是用如是呈现法可以做到这一步,即用空性清明空间去呈现对方如是的样子,就既做到了放下,又能做到看到对方如是的样子,是二合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