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你的眼睛一直盯着你的问题你过好了吗(亚新老师)

(2022-04-29 11:06:46)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这是昨晚参与者朋友提到的困惑,摘录她的原话:

 

这么多年,我的眼睛一直都盯着我身上的问题,毛病,缺点在。

 

在盯着自己没有,欠缺,想要的东西上。

 

就如同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还有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好。

 

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拥有和优点。

 

我也只知道自己讨厌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然后,我就会想到我的爸爸,我一直非常非常讨厌爸爸胆小,懦弱,小气,暴躁,说话阴阳怪气的特质。我看别人,好像也更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可是,其实爸爸还有很多很多的优点,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优点,可我好像都忽略了。

 

我所有的或者说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对抗上,对抗我的缺点,对抗我讨厌的人事物。把自己都给活丢了!根本看不到,更感受不到自己所拥有的。

 

说了三个重点内容:

 

1、 这么多年自己的关注点都是自己的不足缺点问题和匮乏上,这形成了自己对己对人的固定模式。

 

2、 只关注问题和不足的模式影响自己看待别人,比如父亲,即使优点那么多,也都会被自己忽视。

 

3、只看问题的模式带来对抗式内耗,丢失真正整体上的自己,也没有好好生活。

 

你对此怎么看呢?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只有不断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否则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人就原地踏步不可能进步。

 

这似乎没毛病,从小被老师父母这样谆谆教导,我们接受并习惯了这样的思维和观念,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总是不自觉开始关注周围一切人事物中的不足缺点和问题,发现真正的问题,从大到小,放大镜一般去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再来解决问题,整合资源殚精竭虑。

 

单纯就围绕问题而言,这一套操作下来,确实没毛病。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头脑固有模式的典型运作,这对待问题三原则在红尘世界被奉为圭臬,确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但头脑固有模式延申到人类对待万事万物就大错特错,特别是运用在以爱为基础的亲密关系之中(婚姻伴侣亲子等亲密关系,也包括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是巨大的障碍,造成触目惊心的伤害。

 

我们盯着问题,问题就成了淹没我们的深渊,正所谓尼采在《善恶的彼岸》里说的:与怪兽搏斗的时候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当你盯着问题时,问题也在紧盯着你,换句话更好理解:你也被问题紧盯着;

 

当你盯着不足时,不足也在紧盯着你,换句话更好理解;你也被不足紧盯着;

 

当你盯着匮乏时,匮乏也在紧盯着你,换句话更好理解;你也被匮乏紧盯着套牢你;

 

当你盯着问题时,问题也在紧盯着你,换句话更好理解:你也被问题紧盯着;

 

当你盯着不足时,不足也在紧盯着你,换句话更好理解;你也被不足紧盯着;

 

当你盯着缺点时,缺点也在紧盯着你,换句话更好理解;你也被缺点紧盯着;

 

当你也被某个东西紧盯着,想要摆脱,就没那么容易---就像: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如果你只是被贼偷了,那么东西丢失了,是个损失,不过损失到此就触底结束了,事情到此为止了,可是如果被贼惦记,那就意味着你会经常被偷,你的损失就不会只是丢失的那个东西,还包括围绕着贼惦记展开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贼是谁?什么时候来?会偷什么东西?我要怎么办?一连串的疑问会萦绕不去,徒添烦恼!这种无形的心理成本远远大于东西被偷!

 

当我们盯着缺点不足匮乏等,也是一样的耗损着我们的心神:

 

我的缺点是什么?怎么改正呢?不改正别人怎么看我呢?我的缺点那么多,我自己都不喜欢,谁会喜欢我呢?我真的要改正了,可是改正起来好难,这是不是更说明我真的就是一个没出息的人呢?一点不足都搞不定,真的很蠢,看看别人怎么都那么完美,我和她们一比,真的弱爆了......

 

看起来你似乎是主动掌控一切,对问题不足匮乏进行主动的聚焦,可是你只要稍微觉察,哪怕不是深入的空性觉察,只需要你抽身出来,你就会发现在上面的文字中,你同样被缺点不足匮乏捆绑着,你和你聚焦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是你我是我的关系,而是一种因为你认同了你是有问题的,你是有缺点的,你是不足的,你是匮乏的,所以缺点也是你,不足也是你,匮乏也是你。

 

当你紧盯缺点想要改正的时候,缺点也同样深刻在影响着你对自己的评判!

 

缺点不足匮乏等就是可恶的“贼”,你永远不知道它是明目张胆,还是鬼鬼祟祟,还是猝不及防就出现,在你内在和生活中横冲直撞!

 

于是你会不遗余力去捉住它们,要将它们绳之以法,至少要将它们关起来,不让它们出来作乱!

 

至于生活工作和其他美好的一切,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无暇顾及!

 

结果正如昨晚来访者说的:这么多年,一直在除草,却忘了耕种!

 

这种紧盯缺点不足匮乏的模式,不仅仅只是会运作在自己身上,还会蔓延到身边所有和自己有关的人那里,这就是泛化。

 

比如昨晚参与者朋友会将此泛化到自己的父亲,还有弟弟那里,不用怀疑,她一定会泛化到职场领导和同事,孩子的老师等一切和自己相关联的生命那里!

 

也就是说她不仅要去捉住自己这里的那些贼,要对这些贼进行改造,还会关注父亲,弟弟,老板,同事,身边所有人那里的贼,并且也会糟心那些贼的改造问题!

 

她不仅要锄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草,还要兼顾别人家田地里的杂草,你说她累不累?忙不忙?

 

当然又忙又累,所以她的头脑转个不停,丝毫无法停歇!

 

所以这些年,她工作也沉不下心,生活也总是浮在表面,大量的时间精力都被那些贼耗费着,辛苦而忙碌又苦不堪言。

 

没有真真工作,也没有好好生活,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耕种,没又去做好,生命那么好的一亩三分地全荒废了。

 

因此很多人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总是恨自己浪费了时间,一事无成蹉跎了岁月。

 

怎么办呢?

 

简单说我们需要从关注事情,到关注生命,从聚焦问题缺点不足等问题到聚焦整体如是的存在。

 

可是我必须说这做起来太难。

 

因为关注事情聚焦问题,是运作了几千年的固有模式,要关注人聚焦生命和整体如是的存在,对太多人来说是压根不熟悉的东西。

 

但是必须要动身这么走,否则想要真正好,那只是个奢望-----除非从头脑固有模式里越狱,否则,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把头脑固有模式建造的牢房进行了装修---让自己在牢房里住得舒服一些而已,有的人确实成功了,拥有更多的金钱,手握更大的权力,掌握更多的资源,饕餮盛宴声色犬马,住更大的房子,不过只是在头脑固有模式下住了更好的牢房,一生的成功就只限于此。

 

什么是关注人聚焦整体如是存在呢?

 

还是拿生活实例来说:

 

一位父亲从菜市场经过,看到了昨天女儿要吃的一个菜,比如茼蒿,很新鲜,只是相比较旁边摊位上的,要细一点,可是价格却便宜了不少,父亲用手随意选了一根去掰,看看根部老没老,发现还不错,于是就买回家。

 

在头脑固有模式下,这位父亲是小气的,干什么都要去算账,大账小账都算,抠门的很!连更肥嫩一点的茼蒿都不舍得买。

 

紧盯问题,聚焦缺点不足,买菜的父亲成了一个小气的吝啬鬼。

 

可是在如是存在的真相里:他想起女儿想吃的菜,心理装着女儿,仔细比较,选择细一点的,懂得权衡利弊,也会珍惜自己赚的钱;这是一个很理智心里又有爱的父亲。

 

关注这个生命,看到整体如是的存在,,这是一个心里很暖头脑理智的父亲。

 

两相对比,同样的事情,同样的人,因为不同的运作模式,前者是问题和事情,后者是人,于是出现截然不同的两个真相:一个是根据原则道理是非对错判断出来的,一个只是一句如是呈现出来的生命,去看到的。

 

那么怎么去做到聚焦生命关注整体如是存在,慢慢从头脑固有模式里出来呢?

 

这个可不是一两百字能说清楚写明白的,这是一条早已存在的心路,只是太少有人走而已。

 

来武汉雅心人本回归心学课堂吧,所有的课程设计都是来帮助大家完成这个目标,更是将心路可以不断伸展到更远的实相里去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爱具体的人。

 

这个具体的人,在红尘世界里按照标准原则道理是非对错,就会成为这个很可憎那个很可恶这些事显得很可恨的人,或者被人敬仰的不能犯错的神一般,这都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具体的人。

 

他说的具体的人,是指活生生的,不被评判,不被各种要求去衡量的生命存在,这个具体的人,无论好坏,在日常之中,在生活里面,所有具体的呈现和存在,我们都要去爱!

 

所以,去洗手做汤羹,去围炉夜话,去雨中送伞,去堆雪人打雪仗......去行动,去感受,不再在头脑里面评判,不再在思维里面要美好生活,美好生活反而会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