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原创:你善于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取力量吗?(亚新老师)
(2022-04-26 10:24: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红尘生活,我们是特别需要力量去面对学习、工作、生活、关系和疾病等,内在没有力量,在红尘世界,会举步维艰,苦不堪言。
获取力量有哪些途径?
想起了希腊神话里的阿喀琉斯,在他刚出生后,为了让他炼成“金钟罩”,被妈妈忒提斯就将其倒提着浸入冥河,遗憾的是,他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惟一一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就是被帕里斯一箭射中了脚踝而死去。
你看英雄要获得超凡的力量,需要把人浸入冥河。
还有动漫里的大力水手,需要吃菠菜。
我们凡人要想活蹦乱跳,你必须吃饭睡觉,不然你精神萎顿身体无力。
还有读书,在知识的海洋里增益力量,向智慧的人学习,获取力量;“三人行必有我师”跟身边人学习,获得成长和力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确实有很多人和事让我们获得越来越多的力量和成长,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不是我们想要就能要的,需要时机,地点,人等条件满足才可以。
还有一条路,就是内求,常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现在延伸到不仅仅是找自己这里的原因,还指不再只有向外寻求的维度,不只是习惯性外抓外求,还有向内看,向内求,转而寻求自身内在的力量。
内在的力量一直都在的,只是很多朋友没有连接到内在力量的体验,所以一说内在力量的时候,很茫然。
内在力量分为两种:
生命本源那里,借助生命的感受,对于外界人事物的回应,产生的诸如爱慈悲懂得接纳允许包容等能量,在关系和生活层面呈现出来的力量。
这个一直都是武汉雅心在课堂上前行的方向,这方面的文章我写了不少,在课堂上也教了不少怎么去连接生命本源力量的方法和路径,而下面的第二种也在文章里写过,在课堂上也教过,只是分散在不同的课程里面教的,没有专门的教授。
就是如是呈现法。
在已经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里,在所有现存或者存在过的关系中,你拿出了怎样的自己,言行和情绪感受等完整的综合体,一一呈现出来,看到其中红尘世界里活出来的自己,呈现出怎样的生命特质,继而看到这样的生命在现在和以后的生活和关系层面可以贡献出怎样的力量。
这就是借助如是呈现法,呈现出活出来的自己,而不是评判出来的自己,连接上这样活出来的自己显现出来的力量,用于自己现在和以后的生活。
因为是活出来的自己,而不是按照外界评判系统出来的自己,是真实不虚的,每一步是怎么走出来的,每一个关口里呈现出来的自己,既不是虚构的,也不是想象的,它就是如是活出来的真正的生命。
这样的自己,和评判出来的自己,有什么区别呢?
评判出来的自己,一定是按照标准来的,只要说到标准,那就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标准,有公认的标准,有专属的标准,有被承认的标准,也有只适合自己的标准----那么同样的一个人事物,放在一百个人那里,按照不同标准来衡量,极有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判定,那个如是存在的人事物,就变得非常的不如是了。
标准会产生变形扭曲压缩和夸张,所以如是会被破坏。同样的一个人,被一部分喜欢的不得了,被另一部分人厌恶至极---不同的标准产生的不如是的结果,对同样一个人产生,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结果。
而且很吊诡的现象是,越是被评判到自卑而痛苦的人,其实内在反而呈现的是特别能抗负面评判,特别坚韧,特别能负重前行的生命力量---你想啊,一个人被自卑压着多年,还能完成学习,工作,生活,恋爱,结婚生子等生命中大人物的生命,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又呈现出多么大的内在生命力量,不是吗?
通过上面这段文字,评判为很糟糕的自己很自卑,活出来的如是生命却是坚韧,坚持,担当和努力向前。
这就是评判出来的自己和活出来的自己的区别。
那么如是呈现法怎么做呢?
比如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
按照学习成绩标准来说,这个孩子是很糟糕的,可能语文糟糕,该背诵的篇目怎么都背不进去,该记得的知识点跟其他孩子比,就是记不全,作文方面别的学生绞尽脑汁激发文采,他能拼凑八百字都不容易;英语不怎么样,单词今天背了,明天就忘了,语法今天似乎明白了,一做题,晕菜了......
老师可能根本不在意他的存在,他在班上就是在数人数和平均数的时候有作用,其他时候您似乎看不到他的高光时刻。
可是你看他对老师的不闻不问不急不恼,他没有出人头地的焦虑;老师忽略他,他也能怡然自得,他并不需要成为老师目光的焦点,一旦老师不关注了,他不像别人失落痛苦;老师批评他,他呵呵一乐,不放在心上,心理素质真的强大;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晴天还是雪夜,他都背着书包上学,放学,考试,毕业。
身心多么健康的孩子。
他不是没努力过,他真的努力了,依然只能如此;他不是没坚持过,他一直在坚持,即使父母不抱什么希望,他也在坚持,即使考上一本没希望,他依然还有目标,比如别人都瞧不上的学校,可是他内在的支柱就是别人看不上的学校,他只要有书读,就很开心了。
在所有人不看好,甚至忽视的状况下,他的坚持,努力,不急不躁,有目标,强大又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不就是活出来的他自己吗?
这样的他,在所有人都认同的高考标准下,就不能算是人才,可是在求学的全过程里活出来的那些生命,你能否认他们的坚韧努力担当强大的心理素质不急不躁接受事实等美好的生命力量吗?
不能否认的。
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标准,就拥有了凛然不可侵犯不能推翻的评判权,反而失去了对生命的看到,丧失对生命的敬畏,无视生命本身散发出来的力量和光亮。
如是呈现法,就是看到生命的呈现法,是评判法之外的另一个对待生命的方法。
前者针对问题不足,后者针对过程里的生命本身如实的呈现,云泥之别,导致的结果就是截然不同。
昨晚参与者的女儿:长时间抑郁状态,几近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在评判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快要废掉的废柴,哪怕她是国外名校毕业,可是在固有的判断下,她就是个病人。
可是在这个孩子一路成长求学生活恋爱工作的路上,却活出一个承受度很高,能敏锐觉察别人情绪感受,顾及别人立场,不自私,可以照顾别人的包容度,承担很多家庭变故却不去成为别人负担的担当,主动去跟父亲和解的勇敢,主动去面对家庭旧伤的坦荡,学业上的努力,带着精神上诸多的痛苦,却带伤一路奔跑,活成母亲的小棉袄,那种成熟,坚强,沉稳,担当等,都是活出来的她自己的生命特质。
而这些生命特质携带的力量,在她以后的生活情感工作上,不就是她内在早就存在的力量吗?
在活出来的状态里,她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勇敢,坚强,担当,努力,善良,踏实,美好,又努力在找到自己的美好生命吗?
她的母亲:小学都没读完,又出来打工,婚姻失败,为了孩子选择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养大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在世俗的眼光下,这是个很失败的女子。
可是在她一路活出来的她是怎样的呢?
为了孩子忍辱负重,很有生活智慧,大局观很强的生命,善于学习,老实体验,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善良,敞开,沉稳,有爱......这样的生命,自带力量,这也她以后在面对生活的底气,也是她内在生命的力量。
当我们能不局限于以评判为主的互动系统,还有放下评判,只是去如是呈现活出来的生命状态,而不是评判结果,那么你会发现每个生命都是那么的不容易,都那么的美好而独特!
这样的看到对于所有活着的生命,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它带领我们去看到如是活出而存在的自己,从被评判限定死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还原到更真实的存在上去,尤其是对于自卑者,抑郁状态的朋友,渴望得到外界认可而不得的痛苦生命,改变生命状态特别有奇效。
关键就在于:你会如是呈现,并且接纳如是呈现出来的自己吗?
就需要在空性空间里运作,否则,头脑固有模式下,即使被呈现,也不会接受,更不会承认自己有那么独特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