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本人:阿瑕,女,45岁,上班族,因为女儿问题苦恼,怀疑因为自己处理不当,造成女儿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女儿,19岁,大二学生,刚刚办理了休学。
女儿遇到的问题:负面情绪多,遇到事情会烦躁,爆发,有时候会说,如果你有二胎就好了。
女儿负面情绪一是敏感,对过去的事情放不下,二是压力大,对自己不满,三是心疼妈妈,害怕妈妈为她付出。
家庭方面:
经常回忆小时候挨妈妈打,爸爸在一旁玩游戏;爸爸总是不理她,和外面的朋友玩的开心,回家就不理人;对别人家的小孩很热情,对她不理睬。
特别怕花妈妈的钱,觉的自己很费钱,一次手机屏摔碎了,不是她的原因,也会对自己很生气。比较节约,会因为花了钱而烦躁,有时候会说,如果你有二胎就好了。
心疼妈妈总是工作累,家里什么事都要做,爸爸惹妈妈妈妈不开心,妈妈爱和爸爸吵架斗嘴。
女儿个人方面: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1、没有自信心,(不喜欢自己身材,认为胖)
2、喜欢独处,朋友很少,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3、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两人相处问题:
1、 女儿的几次求助没有引起重视,总是对她讲,这没什么,别人也是这么过来的,忍忍也就过了。经常肠胃不好,吃个药就好了,最多就是到医院找医生看一下 ,也查不出来缘由。疫情期间,女儿抑郁情绪越来越严重,好像失去找回快乐的信心。
2、 我认为是我个人问题造成的女儿的问题,因为我太在意外界的看法,不会处理和老公关系,带给小孩太多负面情绪,处理问题简单,我也不知道怎么和女儿相处,担心女儿休学在家会导致抑郁。
索引条目:
1、“你们要是有二胎就好”这是很多承受太多压力的独生子女的痛苦呐喊。
2、我们总是聚焦事情,而忘了关注人,尤其是去真正关注孩子生命本身。
3、我们无法听懂孩子的时候,我们说的做的,就很难呼应到孩子生命真正的需要。
4、父母常常打断、忽略或转移孩子关于痛苦过去的倾诉,希望孩子不要回忆过去,可是很多过去,真的没有过去。
5、孩子期待父母懂得所有明明暗暗的心事和高高低低的痛苦,父母希望孩子忘掉父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恶化伤害----就这样即使面对面交流,内在却是完美错过。
6、孩子常常在为父母而活,等到自己生命苏醒的时候,想而不能和要而无力的感觉会成为孩子内在最重的体验。
7、当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无法承受那么多来自父母的好。
8、当父母和孩子只是在进行社会和家庭角色互动,比如观念原则道德等教导,而非出自生命本身互动,比如生命本身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聆听分享理解接纳,情感连接没建立起来的关系,只是角色关系,而非生命关系。
9、父母敏感,子女也敏感,都能很敏锐觉察对方,但情感连接没有流动,就会相同敏感却各自受苦。
10、分裂亲子教育:内在的欣赏赞美喜欢,外在语言行为上的聚焦孩子问题---内心和表达出来的完全不一致,孩子得到的就是你表达出来的关于TA自己。
11、父母对孩子的互动关注价值功能,做评判,而很少情感回应和内容回应----这是中国很多家庭让人哀伤的现实。
12、当着孩子面对抗冲突吵架争执,孩子长期在动荡不安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也就习惯了创造并呆在动荡不安的内在世界,哪怕内在世界极端痛苦。
13、孩子的自我感形成,父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父母这面镜子给出怎样的孩子影像,很多孩子就会接受并且认同那是自己。
14、当我们总是习惯在孩子那里灌注太多观念,道理,原则,孩子慢慢只会认为在父母那里自己要么很糟糕不达标,要么不重要可以被忽略。
15、当我们总是被头脑固有模式驱使,观念育儿,对错育儿,问题育儿等,各种看不到孩子生命的各种扭曲的育儿模式就会出现,很多孩子的生命因而被扭曲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