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内心未被满足的小孩握手言和(meiyayibu)
(2020-08-06 23:09:1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1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话题“父母在你小时候都有哪些令人不理解的教育方式”,其中网友小土豆讲了自己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从小到大没给任何一个家庭成员过过生日,每次有人生日妈妈会煎两个荷包蛋,就算过生日了。
可是啊,小孩子真的好期待能过一次生日,期待像电视里演的一样有一个自己的蛋糕。就算后来长大有钱了还是很想家里一起过一个生日,一个有蛋糕有仪式感的生日。
爸妈也从没给我准备过生日礼物。记得有一次,我妈生日,我去买了一瓶很大的椰汁回来,给她写了个卡片说生日快乐,她看到后责怪我买这些干嘛,还说她不喝椰汁让我自己喝。那时候好尴尬还很受伤,喝完那瓶椰汁我就暗暗想,再也不要给她买礼物了。
这几年工作了,会给爸妈买护颈枕、泡脚桶、血压计和电热毯,也会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打个800或者2000让他们开心。
我的生日在暑假,我妈去年学会了发红包,也会给我发个小红包,至于蛋糕和过生日,还是没有的。
都2019年了,我还是没吃到那个蛋糕。今年我打算自己买一个了,带爸妈出去吃顿饭然后吃蛋糕,怎么说呢,期待了那么多年,终于明白了还是要自己实现愿望,说不上开心也说不上失望。
希望他们能跟我一起过一个生日,仅此而已。”
小土豆自身的感受和情绪经历了层层的变化。
一开始是对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期待,然后她为妈妈过生日被拒绝的尴尬和受伤,再到长大工作后,给父母送礼物,父母过生日时送红包,父母也开始给她发红包,但是内心依然还有期待,期待父母给自己过生日,一起吃蛋糕。
她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这是一个件小事,一方面又耿耿于怀。
其实,透过蛋糕,她要的是父母能够关心她的需要。
最后,她放下了期待,明白了还是要自己实现愿望,尤其是这句“说不上开心也说不上失望”让我很触动。
你的欲求和需要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等到有一天实现时,往往就是这样的感受,没有多开心,但是也谈不上失望,那是一份特别复杂的心情。
就像你在夏天等一把蒲扇,等到秋天,这把蒲扇终于来了,蒲扇是你想要的,但是扇扇子的季节和心情都已经改变了,敏感如你,可能还会为这个迟到感伤,一边轻轻的扇着扇子,一边感受内心的一份遗憾和失落,凉凉的风一吹,吹走了你眼角边,那颗他人不易觉察的眼泪。
2
这个故事的后续是,网友小土豆为自己庆祝了生日,她约了弟弟回家一起吃饭过生日,订了自己喜欢的蛋糕,约了朋友到时一起来吃,还送给自己礼物。
她说:“我感觉我真的长大了。放弃了不必要的期待……想要什么就自己给,给不了就诚实放弃。”
放下对他人不切实际的期待,学会自己满足自己,自己成全自己,这其实就是成长与成熟。
我也经历过类似的成长,小时候的我也期待父母给我过一次有蛋糕的生日,渴望有个小花园,以及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而不是我的床和书桌与米缸、油桶以及爸爸的工具放在一起。
如今这些心愿和渴望都靠我自己一一实现了。
曾经的我也因为那些未被父母满足的需要而耿耿于怀,如今已经淡然和释然,但是中间经历了沉郁、哀伤和慢慢地接受。
哀伤自己就是无法被父母满足的命运,忍痛告别心中那个理想化的父母,接受真实的父母与自己真实的命运。
父母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神,他们有自己的局限,认知与能力的局限,也受困于自身的各种问题,也许他们很爱孩子,但他们也真的没法满足孩子所有的心愿和期待。
最近我在看陈美龄所著的《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作者提到想要赋予孩子的15种力量中有一种:“跨国界理解力”。
在他们家,大家会尽量在一起庆祝传统的节日,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日本的女儿家、美国的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他们都会好好庆祝,很有仪式感。
她说,想让孩子多多了解自己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有利于他们以后和外国人交流,也因为孩子和父母一起开心地过节,自己动手做装修,也给孩子创造了美好的回忆。
看完我想到的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节日的仪式感,其实真的需要很多条件。
比如父母需要拥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像我小时候,在广大农村有多少父母知道万圣节、圣诞节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父母都不知道这些节日的存在,又何谈和孩子庆祝呢?
比如父母有没有钱和精力为孩子庆祝。就说过生日吧,要帮孩子简单地买个蛋糕庆祝生日也是需要钱和精力的,更别提搞一个party,要找一个好的场地,布置装饰,还要请一帮朋友来一起庆祝,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讲吧,只有有条件有能力的父母才可以为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生日,这个条件也许是父母接受了一定的教育,有比较好的认知水平;也许是父母从他们的父母那里体会过生日的仪式感;也许是父母物质不匮乏,精神和生活压力也不是很大;也许是父母的个性是喜欢热爱,喜欢生活有情趣的;也许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或者需要足够敏感和重视,重视到可以克服一些现实的问题去满足孩子……
凡此种种,让我再一次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句话:
我想对那些不被父母满足的孩子说:没关系的,你可以为自己不被满足的过去难过,哀伤,但是请记住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你的期待、愿望、梦想很多时候都可以靠你自己来实现。
只有小孩才活在自己的父母无所不能的幻想里,而大人能看清现实,脚踏实地;只有无力弱小的孩子才等着父母满足自己,大人都是自力更生,自我满足的。
也请你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能满足你所有的需要,你的父母,你的伴侣,你的孩子都无法满足你,甚至有的时候你自己都无法满足自己,但是你依然可以选择是放弃需要,还是再努力看看,尽自己所能去满足你自己。
说到自我满足,有的人会感觉无人可依的凄凉,有的人会感到自我实现的充实与自豪,这要看你怎么选。
我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也不够重视孩子的需求。所以,即便乡下的房子很大,可是我却没有一间真正独属于自己的房间,我的床旁边是爸爸做泥水匠要用的各种工具,还有家里的油桶和米缸。
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房子,把它布置成我想要的模样,一直是我的渴望和梦想。
后来,经过多年努力,我靠自己实现了这个梦想,满足了自己。
所以,我想告诉你,能够自我满足,能够自己成全自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你能体会到什么叫自我的力量。
人生没法完美,也不可能没有遗憾。
我们总要长大,去和理想化的父母挥手作别,面对自己真实而残酷的人生。
最后,愿你成长到能够和自己内心那个未被满足的小孩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