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伤痛,伤痛就会软化(海蓝幸福家)

(2020-07-22 14:38:25)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亲爱的,

 

今晚我们继续和大家分享来自《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节选的第7期内容:接受伤痛,伤痛就会软化;抗拒伤痛,伤痛就会变得坚硬。

 

由美国克里斯托弗·肯·吉莫博士著作。

 

克里斯托弗·肯·吉莫

 

哈佛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家。从1978年起,他就开始将心理原则和心理练习融合到心理治疗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吉莫博士目前也担任海蓝幸福家同伴教育的专业督导。

 

《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是他几十年从业心得和人生智慧的总结。该书一经出版,便成为了美国最畅销的心理书,并获得了行为与认知治疗协会自助书勋章。

 

 

文章内容

 

接受伤痛,伤痛就会软化

抗拒伤痛,伤痛就会变得坚硬

 

接受痛苦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1. 反感——抗拒,逃避,沉思

2. 好奇——带着兴趣正视痛苦

3. 容忍——不受伤害地忍受

4. 放任——任感情自由来去

5. 友好——接纳,看到隐藏的价值

 

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循序渐进,痛苦就会慢慢被软化和接受,不再抗拒。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缓慢而自然的。在你能够轻松坦然地面对当前所处阶段之前,进入下一个阶段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对于不舒服的感觉,第一反应总是“反感”。例如,我们看到令人不快的事情时,总会将目光移开。另外,反感也可以以精神纠结或者沉思的形式出现——奋力想要找到摆脱这种感情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当反感不能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好奇。

 

“这种感情到底是什么?”

“它从何而来?”

“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已经清楚自己需要处理的是什么之后,我们便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容忍。容忍意味着“忍受”感情伤痛,但是我们还在抗拒它,并且希望它尽快离去。

 

当我们的抗拒渐渐被消磨掉,于是我们也就进入了第四个阶段——放任——任凭痛苦的感情自由来去。最后,当我们已经深入并适应了生活,我们会发现自己进入了“友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能够看到痛苦之中隐藏的价值。我的一位朋友——布伦达的故事,将会帮助说明这些阶段是怎样一个过程。

 

布伦达和他的丈夫道格有两个孩子。比女儿小岁的儿子扎克,出生时就有先天性心脏缺陷。当布伦达一家人去遥远的地方,比如澳洲或者夏威夷旅行时,扎克有时候就会心脏病发作。尽管心脏不好,而且一直在进行药物治疗,但扎克一直开开心心,充满活力。但是,9 岁那年,他还是在睡梦中离开了。

 

阶段1:反感

 

失去自己年幼的孩子带来了难以言说的伤痛。尽管布伦达和道格早就知道扎克可能并不能活太久,他们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这是一场“情感海啸”。在葬礼后,布伦达绷紧的神经再也承受不住,她终于病倒在床上。她把自己的内心深藏了起来,失去了自己的周边视觉。在偶尔去杂货店的时候,布伦达感觉自己像一个外国人,在用一种很超然的方式观察着人们,看他们找不到自己最喜欢类型的意大利面,然后在排队结账时抱怨争吵着。

 

 

总之,她这时的状态就是:在失魂落魄的表面现象中,隐藏着对内心痛苦的反感和抗拒。

 

阶段2:好奇

 

从某个时候,布伦达开始想:“如果我就这样下去,一定会死去。我要么被自己的悲苦压倒,要么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了这样的想法,她开始轻松起来。渐渐地,布伦达从自己的困境中醒来。

 

她发现,“感觉痛苦会很危险”。

 

阶段3:容忍

 

两个星期以后,布伦达选择从床上爬起来。“我选择了活下去,为了我的女儿。”在她小时候,布伦达曾经照顾过自己的母亲,所以她不想因为痛苦丧失正常生活的能力,从而给女儿增加负担。

 

“我必须担负起作为母亲的责任。生活对生者才有意义。”布伦达对自己说。她后来向我解释:“对于痛苦最好的治疗是帮助他人。”

 

阶段4:放任

 

布伦达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智的人”,在解决问题之前会先彻底地想清楚——“如果一种方法不可行,那么,就尝试另一种”——但是她对于这种水平的悲伤完全没有准备好。她与道格为了让他们的悲痛保持在安全的水平上,每年只去扎克的墓地两次,而且只能偶尔地将扎克的遗物拿出来端详一下。

 

两年后,在一次冥想静修中,老师邀请学生们“去接触他们的痛苦”。布伦达听见自己内心有一个声音在说:“我不要这样!”

 

然后老师说道:“如果你不能完全地去体验这些痛苦的时刻,那么你很有可能也无法体验到生命中最好的时刻。”在那一刻,布伦达意识到她一直以来都在抓着痛苦不放:“也许我已经不需要再这样下去了?”

 

从那以后,她便开始慢慢让更多的伤痛溜了进来。

 

阶段5:友好

 

当我在扎克离去17 年后遇到布伦达时,她说的一句话则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她说:“扎克的离去所带来的痛苦,把我跟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失去孩子的母亲联系在了一起。”

 

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

 

最终,布伦达完全接受了失去儿子的痛苦,并从中学到了许多。布伦达告诉我:“我经过这么长时间才明白,我完全可以不受任何伤害地去爱。”

 

布伦达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是怎样慢慢接受痛苦的。实际上,接受痛苦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消减抗拒的过程。随着我们对痛苦的抗拒一点点减弱,痛苦也就一点点被接受,我们便一步步走出了苦海。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阶段并不一定以线性的顺序逐次发生,有时候我们会倒退回去,有时候又会往前跳跃。悲痛越深,完成接受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但是,试图加快这个过程并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我们在试图赶走伤痛,而不是在培养接受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