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生命中的“失去”抗争了,你斗不过它的(周小宽胡慎之)
(2020-06-04 18:59:06)
标签:
教育 |
每个人都不想“失去”,但接纳“失去”是人生的一堂课。
“失去”可以唤起我们心中最深的恐惧。
那就是对于事情“无法掌控”的害怕。
可当生命慢慢走到尽头,你还是无法抗拒“失去”。
与其劝说自己要变得更好,还不如劝说自己接纳“失去”。
要想活得好,接受丧失,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最害怕的往往是丧失。这是和死亡恐惧相连接的感受。
丧失财产,丧失亲人,丧失关系,丧失力量,丧失欢乐,丧失对一些事情的控制感,这种感觉第一让我们很难受,第二会在潜意识激发我们对死亡的恐慌,因为最终的丧失——即对自己的丧失——即死亡。
然而,我们却需要去锻炼自己,逐渐接受和耐受这种丧失感。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你在这个世界呆得越来越长,遇到的不受控状况越来越多,你经历的丧失只会更多。
最典型的状态,就是当你一直活下去,你可能会经历亲人的丧失。这种经历往往会勾起我们最深处的恐惧。
那种恐惧将你从“我很特别”的“全能自恋”梦里叫醒。
它告诉你,死亡、疾病、意外,这些糟糕而不受控制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你的周围,会改变和影响你的人生,而你对此无力改变,也无法掌控。
因此很多人,在经历了亲人的患病和离世后,或者经历了一段关系的彻底丧失(离异)后,会进入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阶段。
有的人因此陷入抑郁,
有的人则开始变得焦虑。
前者,直接因为丧失,被无力感击垮,陷入一种“我什么也无法掌控”的迷思,因而抑郁,
后者,则是需要凡事去更多掌控,以证明自己比自己的亲人或其他人更为特殊和幸运,想累积这种感觉去抵抗对可能发生的丧失的恐惧,变得凡事要确认,无法忍受不确认(可能到来的丧失),而活得格外焦虑。
在我的爷爷患癌症离世后,我的一个叔叔就陷入了一种既焦虑又抑郁的状态里,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他和朋友外出爬山,脚滑小腿骨折了。
他不得不停止一切活动在床上躺了两个月。
我去看望过他几次,他当时状态很差,对我说,
“以前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老了,但是这次一摔,突然就觉得自己老了”。
后来他的腿彻底康复。
可是他女儿(表妹)告诉我,
“爸爸现在特别没有活力,常常一个人沉思,要不然就是拼命运动,每天徒步五公里以上,我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但是他根本停不下来,
再就是总是怀疑自己身体出了问题,一直去医院做各种检查,
咳嗽就怀疑自己的肺癌,胃疼就怀疑胃有肿瘤,要不就担心自己记忆力下降是帕金森”。
叔叔好像变了一个人,从以前生龙活虎的一个老人家(60岁),到现在总是生活得很小心谨慎,似乎内心总有很多阴霾,不那么快乐,也难以放松。
这就是一个关于丧失的故事。
但是它也会发生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之中。
或早或晚。
我的叔叔,在人生六十岁的时候,在经历了父亲的丧失(生命丧失)、经历了对于人生掌控力的丧失(人生中出现不可控的意外),意识到自己的衰老也就是年轻状态的丧失(一摔就骨折了,而且很久才痊愈),
在几种突然而明确的丧失的袭击下,冲破了叔叔一直依赖觉得“我很幸运,很特殊,很有力量”的自恋幻觉,将他带入到了现实中,面对每一个都可能经历而无法抵抗的那种丧失,超出他掌控的感觉,让他陷入了恐惧和抑郁。
很多人的人生,其实都是这样翻篇的。
过去,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多数人活得比较无忧无虑,觉得世界还等待着我们去征服和探索,想到未来,不管现在多么难过,总觉得(本能地感觉),未来会是光明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给你未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越来越少,遭遇不受控制的丧失却越来越多,那个时候的我们,就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的灿烂和欢乐。
如果你被自己的哀愁和悲观困扰,我想说,这不是你一个人的状态,很多人都是如此。
如果你不懂为什么自己再也无法重回小时候那种快乐的心境,我想说,那是因为这就是人生的历程。
所有在你人生中发生的一切,都塑造着你的心灵。
小时候,我们在单纯的环境,面对单纯的挑战(学习),真正需要解决和操心的事情,几乎没有(对多数人来说)。
那个时候,丧失离你很遥远。
而且你也深信,当你长大,你会比现在拥有更多的能力和可能。会接替你的父母,来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正向的感觉。
而我们会维持一种这样的体验——我是世界的中心,我相信我会发生很多好的事情。我拥有的都不会失去。在这种体验中,我们既不会抑郁,也不会焦虑。
然而,这种体验,很可能被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现实击穿。
现实会让你不得不面对世界的真相——丧失是会发生的,不管你多么不愿意,我们会经历很多的丧失,直到最后丧失我们的生命。
这本来就是人生的轨迹。只是你一开始,不知道而已。
但一旦人长大,面对和经历的事情开始复杂,拥有了一些东西想要守住,年纪大了开始出现身体的问题,身边亲人开始离开,关系建立后又失去。
而自己无力再去改变,你当然也就进入了真实的世界,你的本能,无论多么想逃离这样的真相,这种真相还是会对你围追堵截。
有的人会做出抗争。
但其实,这种抗争,是拼了命的不承认自己的丧失。试图抵抗这个真相。
于是花费好大的力气,去不断证明,我很特别,我能掌控,我可以不丧失。
比如,有的人面对糟糕的婚姻,无论伴侣怎么想,自己却坚守其中,就是无法干脆地放手。因为放手对他来说,就是丧失了婚姻关系。这个丧失不一定是他可以承受的。
不了解的人,也许会以为这个人多么爱对方,或者多么没有安全感,才需要一段婚姻去稳定自己。
但其实,如果探究得更深入一些,就会发现,在这个人的心里,婚姻的丧失不仅仅只是婚姻的丧失,而是会引发他内心对于“丧失”这件事的恐惧,对于“无法掌控”的害怕,如果真的离婚了,这些感觉会勾起他最深处的无力感。
他会体验到的不是一个局部的丧失,一个具体事情的丧失,而是一种可能巨大到完全湮灭他这个人的丧失感。
我的一位督导老师曾经对我说过,
“对于一个内心匮乏的人来说,往往他被拿走了一点点东西,但是他体验到的却是被拿走了全部,往往他经历的只是一点丧失,但是他体验的感受,却是他丧失了一切的感觉。”
完全的丧失,没有在现实层面发生(其实他只是离了个婚),但是却在他的心理现实中,发生了。
这就击碎了他“我什么都可以掌控,我不会经历丧失”的幻觉。
所以,我们会看到,为了和丧失抗衡,很多人,拼命努力,抓住能抓住的东西。
其实只是想活在一种,完整的不会丧失的感觉(幻觉)里。
比如,我的叔叔在被丧失袭击后,就开始不断去医院检查,想要抓住一种“我百分之一百很健康”的确定感,以对抗丧失,
但是谁能真的保证严重的疾病,没有任何概率去侵袭他呢?
比如,有的人明明多年来厌恶自己的工作,也有想尝试的事情,却迟迟不敢辞职,纠结犹豫好多年,前怕狼后怕虎,怕的是什么?
害怕离职后失去固定的收入,害怕想做的事情未必获得经济利益的成功,害怕到那个时候,失去现在拥有的一部分财产,失去现在拥有的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这都是对丧失的害怕,以及拼命地去逃避丧失。
铺垫了那么多,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学习面对必然到来的各种丧失,是我们的功课。
因为丧失,是你无法完全控制和阻挡的。它会以各种形式在你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
只有掌握了这项功课,提高自己对丧失的耐受力,你才能活得自由。
而不会一直为了抓住你拥有的那些东西,拼命抵抗可能发生的失去。
以至于耗费掉你全部的力量。
而恐怕最终你还是会体验到一种无力感。
恐怕,当你消耗了全部时间去堵住各种丧失的可能,搞得自己筋疲力尽之后,你还是会意识到——随着生命走向尽头而到来的虚无,是你最终抗衡不了的丧失。
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抗衡不了的终点。
既然终点什么都没有,又何必要死死抓住呢?
我们有两种选择:
一,
二,
第一种选择,是对无常的人生说,“不!我绝不允许你拿走!”
第二种选择,是对无常的人生说,“你一定要拿走就拿走吧。我活在当下。”
听起来第二种是否很消极?其实却不是。
这是一种平静。一种对丧失的豁达。
是一种对此刻的承认,而对于未来,则是尽我所能的去做,却放开那个结果。
如何去成为一个更能接受丧失,对丧失的耐受力强的人?
与其把力气花在不断和丧失抗衡上,不如去修炼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内心逐渐强大,进行自我成长,建立更多的对于自己的确信,那么在现实中,对于外在的丧失(社会地位、他人的肯定、世俗标准的成功等),就会越来越能接受。
而对内,更多的自我接纳和包容,这种包容接纳的范围越广泛,就越能接受在自己内部发生的丧失(健康的问题、失去控制感、衰老的感觉)。
我不会劝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拥有更多,以抵抗可能到来的丧失,我只会对你说,丧失是必然会发生的,慢慢学习接受。
接纳完整到不完整的丧失,
接纳完美到不完美的丧失,
接纳控制到不控制的丧失,
才是成长和成长带来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