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下丧失,才能看得见风景(meiya)

(2020-05-20 02:54:10)
分类: 婚恋关系


1、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我有一女友是位企业老总——她辞去原来的高薪工作,跑去创业并成功了,为了后文方便讲故事,我们姑且称她为“张老板”。

创业的过程当然非常艰难,张老板的公司苦苦坚持了一年半后终于迎来了春天,不仅扭亏为盈还获得稳步快速地发展。说起来好笑,这位女友之所以敢下定决心去创业是因为当初的结婚对象与她分手。当时她28岁,想结婚想得要死,是个名副其实的“结婚狂”,可是相恋多年的男友选择离开她,这让她结婚生子的梦想破灭了,才转向奋斗事业。

如果要像中学课文那样总结中心思想,吸取经验教训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会说,这件事应征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或者说,“情场失意商场得意”。还有人会说,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一个人,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其实这些都蛮有道理的,但这不是我想谈的重点。

我想谈她现在的生活。在公司发展平稳,令她长吁一口气之际,张老板开始着手解决自己的人生大事:找人恋爱和结婚。她后来认识一小伙,无论相貌、工作、家庭各方面条件都挺好的,而且很喜欢张老板。但是张老板控制着一个月约会一次的频率,对方若要求多见面她就拒绝和退缩,就这样和这个男生相处近一年左右,决定还是告别,原因是她觉得自己始终无法对那个男生心动,也无法爱上对方,每次约会她都有勉强自己的感觉。

我细问她与男生约会时的感受,张老板说:“有的时候感觉无聊和厌烦,总觉得那些吃过菜、说过的话,和之前没两样,这些我之前都经历过。”“之前”指的是和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

我疑惑:“可是现在和你吃饭、聊天、看电影的人跟以前不一样啊。吃饭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和谁吃嘛。”

张老板答:“我知道啊,但是约会时总是时不时地想起与前男友在一起的情景,会将现在的对象跟前男友对比,觉得这也不如以前的好,那也不如以前的好,然后越来越觉得乏味。”

原来如此,看起来明明是两个人的约会,实际上却成了张老板、约会对象和前男友三人的约会,怎么能不尴尬,不无趣呢?

想想那个男生,还真可怜,就像歌里唱的“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有网友曾写信给我,倾诉自己的烦恼:她跟同居男友的关系非常好,相处也非常融洽,但男友之前谈过两段恋情却令她倍受痛苦,感到困惑又疲惫。

她说:“现在当他对我很好,说感人的情话时,我总是会想到他之前是不是也对她们这样说过,这样深情款款地爱过。有时候还会想到他和他的初恋缠绵在一起的场景。我一直是个理智心胸宽广的人,他就是最喜欢我这一点,我也最喜欢我这一点。我喜欢那种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置身事外的自己。可是现在小女人的嫉妒和神经质越来越明显,有时候会觉得特别委屈,会想很多,会莫名其妙地哭出来。”

她们俩,一个是被EX牵着鼻子走,一个是被现男友的EX牵着鼻子走,两个人都被看不见的影响力—自己的幻觉所控制。像这样无法放下过去的人有很多,尤其是在感情生活里。有的人不是被自己的过去所控制,所折磨,就是被伴侣的过去所控制,所折磨,从而无法享受现在的快乐,甚至失去了当下的生活。


2、其实从前也没那么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有自动遗忘机制,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功能,它让我们继续活下去,因为假如我们会一直记得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我们就会因痛苦不堪而活不下去。

据统计,一个不幸作了截肢手术的人,刚开始内心会极度痛苦。在手术后6个月之内,被截肢者会不断地产生轻生的念头。但是,如果6个月之后这个人还没有自杀成功,那么他轻生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因为痛苦正被渐渐遗忘,生出了更多的希望,18个月过后,那些截肢者最终自杀的案例少之又少。

有的时候我翻看自己以前的日记,看到曾经那些哀愁、痛苦,甚至想自杀的心情,如果上面没有写具体的事件,我是怎么想都想不起当初那些折磨我的事情。就算记录了令我痛苦的事情,我也会觉得匪夷所思:怎么就那么件小事就能让我痛苦到那个地步?

不信,你们问问自己,还记得去年曾令你痛苦的事情吗?前年曾令你痛苦的事情?三年前曾令你痛苦的事情?恐怕你都记不清楚了吧。王菲的歌里唱: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在情感层面,易于遗忘痛苦的人更容易继续走下去。因为你要是不忘,很有可能就被痛苦折磨得粉身碎骨了。

有女友问我,在感情的世界里,如果新人和旧人竞争的话哪个更容易胜出。我回答,要看到遇到哪种人,文艺怀旧型男人:新人拼不过旧人,旧人拼不过死人。现实进取型男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但是更普遍的存在是:肤白胸大腰细臀圆腿长年轻又听话的胜出。

当然,我在这里开了一个玩笑。但是人的怀旧情绪却是真实普遍存在的。你只要听一听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回忆往事就能明白。他们会遗忘许多痛苦,留下了大量的美好,面对那业已失去的青春、初恋情人、未实现的梦想……都带着浓浓的怀旧情绪,“那时树很绿,花很香,肉好吃,我的爱人温柔又美丽,我们过去的生活流着奶和蜜。”很多时候记忆还充满创造性功能,不断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羽毛装饰,用每一支画笔精心描摹,增添色彩。

文艺作品中也经常营造出这样的气氛:过去的年代似乎都是“黄金年代”。而人们总是怀念那一去不复返的“黄金时代”,因此穿越剧才这么火。

“如果可以,你最想穿越到那个朝代生活?”这个问题,一度成为非常流行的日常话题。每个人好像都对自己当下的时代不满意,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糟糕的时代,怀念旧时光,喜欢带着淡淡忧愁说一句:你好,旧时光。

上了年纪的人想回到自己20岁,因为那时的自己就算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但青春昂扬,朝气蓬勃,感觉美好的未来正在自己面前展开,有着无限的可能;现在的知识分子想穿越回上世纪80年代,觉得那时言论自由,文化繁荣;丰腴肥胖的女性想穿越回唐朝,因为那是个太平盛世,而且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是以肥为美……

电影《午夜巴黎》中剧作家盖尔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那时文萃汇集、百家争鸣,他与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格特鲁德·斯泰因及达利等人喝酒聊天,跳舞欢歌。而这些身处“最伟大、最美好的时代”的艺术家们,却在谈论“这个时代的人很贫乏,缺乏想象力,要是能生活在文艺复兴的时代就好了”。

吉尔跟他1920年的情人说:“如果你留在这里,这里就变成你的现在;不久以后,你就会开始想象另一个时代才是黄金时代。这才是现实,不尽如人意;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句话类似于真理。吉尔还说:“自以为活在过去会更幸福,是幻觉之一。”怀旧就是这样的幻觉,是一种拒绝,对痛苦现实的拒绝。

所以,别被你怀旧的幻觉所欺骗,无论是现在的生活,还是眼前这一份感情。

你现在的男/女友其实没有那么糟,你的前男友/前女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别忘了你们曾经也有争吵,也有矛盾,也有痛苦,你对他也有不满,也有委屈与厌烦。不然,你们怎么会分手?你现在的男友/女友与他/她的EX的恋爱经历也不如你想的那般美好,也会有各种你不知道的不堪与伤痛,不然,他们怎么会分手?


3、放下丧失,才能看得见风景


电影《征婚启事》中29岁的女眼科医师杜家珍(刘若英饰演)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后,辞了职,每天在茶馆接待来应征的人。这些人中有永远不是抽烟就是嚼槟榔的PC工厂切割工;第一次见面就非要她试穿鞋子的怪叔叔;有不分场合推销防身道具的推销员;有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吉他调音师;有节省孤僻但对杜家珍一见钟情的小学教员;有坐过牢但长相清秀又诚实的腼腆男子……形形色色,但是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可以靠近她的心。

他们甚至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都以为她姓吴,因为她刻意隐瞒自己。每周的某一天深夜,杜家珍都给他的男友打电话,可电话那头总是录音,无人接听。原来她恋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并怀孕了。但是这个准备回家找妻子摊牌的男人一去不复返,彻底从她的生活里消失,再也联系不上了。杜家珍独自去医院流产后开始征婚,也许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改变,也许期望新的恋情能够安慰自己,也许她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忘却她怎么也忘不掉的那段感情。但是她依然对着电话答录机说话,录音,写日记。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我印象深刻。一头短发的杜家珍,坐在桌前认真地写着日记,然后起身,走到窗前看外面下着的大雨,背影落寞,伴随一段独白:我都约在那家餐厅,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我会根据每天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位子。但是不管我坐在哪里,我都可以感觉很安全。我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把自己藏起来,我唯一害怕的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走进来,我要怎么办?

带着这样的心事征婚,可以猜测到,无论在她对面坐的那个陌生人是谁,好赖其实并无差别,她总是会感到失望,总有那样这样的不满,因为她没有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的影子。恋人虽然已经离去,但是她不肯放手,将过去强加于新的场景,新的剧本,新的演员。

在现实生活中像杜家珍这样不肯放下那已经失去的东西。将现在的生活置于过去投射出的一片浓重阴影之下的人其实并不少见。我想起自己旅行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小事。

2013年元旦,我和朋友去漠河的北极村旅行,我们在乘坐的巴士上认识了另外两位驴友,进村之后大家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然后结伴出游,去地图上标记的中俄国境线和北极点这些地方。逛了两三个小时后我们回来,饥肠辘辘我们找饭馆吃饭。这时,我才知道自己丢了一只手套。那是一双紫色的滑雪手套,又厚实又温暖,是我们在出发前特意到商城买的,虽然不到百元却是我拥有的最贵也是最心爱的手套,但是丢了一只。整顿饭我吃得很不安,沉浸在丢失手套的失落、沮丧、自责、懊悔、愤怒等情绪中。

“怎么会不见了,明明就一直有用到啊!”

“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丢掉的呢?”

“当时不把挂在手腕上的手套随便塞进口袋就好。”

“该死的,都怪我不小心”

“要是我找到就好了,我一定会加倍珍惜的。”

吃完饭,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要不要陪你去找手套?”于是另外两位驴友回客栈,我们俩原路返回去找手套。

在零下30度的户外,我们走了很多路,花了两个小时找手套。我找到好几只其他人遗失的手套,有羊毛手套,有兔毛手套,也有皮手套,但就是没找不到我那只心爱的紫手套。天色渐黑,我带着失落、沮丧和痛苦回客栈。

第二天我们兴奋地跟着村民去结冰的黑龙江上打冰窟窿,拉网捕鱼。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还是想去找手套,在我的心里还抱着强烈的希望“我一定要找到,我也一定会找到的。”有赌气,有愤怒也有不甘。朋友耐心地陪着我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寻找,找了许久还是无果。

暮色降临,寒气升腾,我低着头坐在路边的椅子。然后,沮丧的我慢慢地抬起头,朝前看。近处是白茫茫辽阔的雪原,雪原的尽头是浓密的森林,夕阳落在了森林里,落日的余晖染红森林,也将天空染上了大片的蓝色、紫色和橘色,天空就像彩虹铺成的一般如梦似幻。

霎时,我明白自己这两天错过了什么,为了一只已经失去再也找不回来的手套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还失去了内心快乐和宁静,甚至差一点因此失去这么美丽的风景。

于是,我和朋友肩并肩站在一个雪坡上,一起看着眼前这美好的日落,享受我们当下真正的好时光,又满足又美好。

不肯放下丧失,就看不见眼前的风景,这是我学习到的重要一课。

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let it be。执着于失去的,你就被失去的蒙蔽了心与眼,你既看不到自己当下生活的美好,也无法继续自己的人生。就像《征婚启事》中的杜家珍,无法喜欢任何一位应征者。就像那个曾经在雪地里的我,看不见眼前最绚烂的落日。

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暂借的,人生是个不断收获并不断失去的旅程。我们最终将失去一切,母乳、乳牙、童年、少年、初恋、初夜、青春、房子、车子、工作,自己的生命甚至所有我们挚爱的人。丧失是如此的普遍,我们失去的东西有的很明显,有的则较为隐秘,如梦想的破灭,期待的落空,放弃的选择,干劲的消退,生活热情的消失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说:“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道别。”

其实无论有没有好好道别,每一次失去都痛彻心扉,艰难无比,尤其是失去自己曾经珍爱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曾为失去的流过泪,断奶时大喊哭喊,第一次离开家上学时挣扎哭闹,失去心爱的玩具时泣不成声,恋人离开时哭红双眼,家人离世时失声痛哭……伴随着这些失去,我们一路走来,我们就这样在不停地失去与告别中成长,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失去是如此令人心痛。我们很多时候会选择逃避,甚至假装不曾失去。有个朋友失恋后假装浪漫恋情还在继续,逛街时看到适合恋人的物品就买下来,和朋友以及父母打电话时撒谎自己在约会,甚至每天还给分手的对象发送短息。我爷爷过世后的那一个月我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总幻想某一天醒来,我爷爷又能说话,好好地活着……

面对丧失,我们一开始可能是选择逃避,否定事实,然后感到愤怒,“为什么是我?”“上天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接着感到沮丧,“唉,太悲惨了”“好倒霉,真糟糕”,最后才能做到接受。

有的人,因为害怕失去,就封闭起自己的心;因为害怕失去,就拒绝拥有。就像有的人害怕爱情失去时的痛苦就不再追求爱情,这不仅怯弱而且空虚。我喜欢王小波说的那句: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咱们先来让它存在。

如何更好的接受失去,减轻失去的痛苦?除了时间的疗愈,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失去以及面对失去的态度。不逃避,积极地接受它,我相信是好的出路。

陈文茜在《征婚启事》中说一段话,表达了面对分手这种丧失的态度:如果你不把时间想象是一种静止的,而是一种比较延长的关系。比如说,想象自己是一个写剧本的人,或者你想象你自己是一个导演的时候,你就会想,故事是会在发展的,会有后续,你可能就不会觉得静止的那一刻有那么重要,是世界的全部,悲伤那一刻的眼泪,好像是全世界的那一刻,而必须要去重视那一颗眼泪。你会知道这只是一个过程,而且你可能还更会发现,这个悲伤如果你不马上负起责任来,勇敢的承担起来,你以为自己是一个刽子手,反而将来是给对方伤害更深,挫折更大。如果你有这种理性的认识,处理起来会比较有勇气。

失去是一堂意义重大的人生课。在《必要的丧失》一书中作家朱迪思·维奥斯特说:“丧失必不可少,因为失去、离别、放弃会使得我们成熟。”

丧失铺就成长之路,没有丧失,就没有未来。在一次次丧失中我们的心灵变得成熟,变得强大,也正因为丧失,我们对“得到”和“拥有”才会更加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