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200422:父母们那里的焦虑,是哪门子焦虑
(2020-04-24 20:03:47)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八岁孩子的妈妈,最近为孩子的学习状态感到焦虑。
这样的焦虑最强的时候就是幼儿园时期,由于我工作的原因,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够做到连续有规律,老公也是经常出差,我在家陪孩子,孩子一切都挺好,两天后又打回原型。如此循环,头脑模式下让我不停的找办法,想过要辞职,一心回来带好他。
内心有很多的不确定,因为真的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回归家庭就真的能带好孩子。
孩子生活在五口之家,在我看来爷爷奶奶在孩子的教育上总归是有些影响,想过要分开住,但实际情况不允许,既然无法改变,也只好选择接受。
现在孩子已经上二年级了,越来越难得管了,每每公公婆婆总是在我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向我投诉孩子的种种罪状。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很无奈,私底下和老人沟通,教育孩子观念要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不能妥协。但是给我的回馈就是“他不听我的,只有你才能管得住他,我没办法啊。”也罢,凭我一己之力,难以扭转乾坤。
其实面对孩子的焦虑,内观自己有一个害怕因为不好好学习而被看扁的自己,害怕自己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机,以后学习更吃力,更辛苦。
害怕在最需要陪伴和管束的时候身边没有可以温暖自己的人。
我知道自己的焦虑情绪对孩子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特别自责。
因为我知道是自己出了问题,和孩子无关,但是这个礼物让我不敢拆开,有时候鼓起勇气,似乎能看到一些,但是又匆匆关上了礼物盒盖子,回到头脑模式。
因为技术学得不精啊!
一直以来,我都很要强,不敢、也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其实我也会脆弱,我也有无助的时候,我也需要支撑。当自己感觉穷途末路的时候,突然就生发出办法来,然后又像打鸡血一样的精神了。
参加老师的线下课程后,内在会稳很多,也会学着陪小小的那个害怕被人看扁的自己。日子就这样过着,在旁人看来,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美满,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总想着生活不会十全十美,我也享受着自己的生活状态。
但是我想看清这个面对孩子就特别容易焦虑的自己,她究竟要告诉我什么?
非常感谢遇见您这样温润细腻的老师,也希望通过老师的帮助,让我往前再走一些吧。
索引条目:
1、真正的独立一定是敞开的独立,否则就是孤独的独立。
2、“指望不上任何人,我只能靠自己”,就常常是孤独的战士的生活状态。
3、不给任何人添麻烦的人,最终一定是自己的大麻烦。
4、从小习惯了独立生活的人,往往没有童年的人,而没有童年的生命,活在哪里在——成人自己都感觉不到的很深深的幽暗之处。
5、太多父母强调孩子独立,却往往不知道独立是在足够亲密基础上自然的延伸——亲密是粗大的树根,独立才是那繁茂的枝丫!
7、在孩子身上倾注了过分的“关注”,那过分的部分往往是自己和自己关系里没有面对转化的部分,或者是需要回到最重要的夫妻关系的部分,也就是个人成长和关系经营两个部分。
8、我们在原生家庭里未曾面对转化的部分,往往在自己的亲子关系里会影印在孩子那里而不自知。
9、我们曾经的未曾转化的情绪,会被我们潜抑到自己都感觉不到的深处,但是老天慈悲之处就在于会在某个时候让某个人或者某件事出现,然后静等我们觉醒回到自己。
10、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去抓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花了太少的时间去跟孩子这个生命一起建立亲密,一起成长。
11、辞职在家陪伴孩子学习,其实是一个很糟糕的决定,因为我们活成怎样,以及怎样在活出自己,怎样活出亲密关系,远比那个辞职在家的自己有力量得多,对孩子影响才是最大的!
12、我们跟自己和平共处,包括内在受伤小孩,我们内在面对转化得好,我们跟外在的那个孩子相处才会气定神闲云淡风轻。
13、我们走不进自己的时候,也意味着我们走不近别人,包括最爱的另一半和孩子。
14、我们必须把产生于自己这里的焦虑担心等,真正收回到自己这里来,而不是因焦虑担心格外用力于孩子那里,顺着焦虑担心往往就会遇见过去的自己,去看望陪伴倾听表达懂得接纳过去的自己——这才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能真正为自己焦虑担心全然负责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