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下恐惧,与最古老的情绪和解(写字的了了)

(2019-10-22 13:39:56)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直面恐惧 与之交锋

 

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是以世界著名徒手攀岩者亚历克斯·霍诺尔德为主角的纪录片《Free Solo》,他二十出头,在无保护、无辅助装备的情况下,攀登了许多著名岩壁,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亚历克斯不抽烟、不喝酒,精瘦却体能惊人,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喜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十一岁开始喜欢上攀岩之后,他的人生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攀岩,就是在去攀岩的路上。

 

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无法理解他的生活,为何要选择徒手攀岩?选择这件事,就意味着孤身一人,不带任何保护,需要无数次克服恐惧,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徒手攀岩者的世界里,岩壁上任何一块松动的石头,呼啸凛冽的山风,一只偶然坠落的飞鸟,突如其来的疲惫,或者偶尔的大意疏忽,任何一点都会让他陷入万劫不复。这是十大极限运动中危险系数最高的一项,50%的死亡率让它的死亡清单上罗列着一长串攀岩爱好者的名字。

 

在攀岩中,亚历克斯时时刻刻都必须直面自己的恐惧,Free solo,意味着要么完美,要么死亡。他说:你不是在控制你的恐惧,你只是在努力摆脱恐惧。人们都在说要努力克服自身的恐惧,而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动作,来拓展我的舒适区。我会尽力消除恐惧,直到感觉不到恐惧。恐惧是亚历克斯最核心的功课。

 

恐惧,这个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纠缠着几乎每一世代、每一个人。

 

恐惧就像潜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子,有时意识不到,但时不时从眼前闪过。很多情绪,愤怒、焦虑、忧郁、暴躁、厌恶等等,其实背后的源头都是恐惧。频发的自然灾难泛滥网端,难测的人性阴影令人心惶惶,日常琐碎到诸如生病、情变、裁员、社交、空气、饮食、教育……都或多或少让人内心难安,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心存恐惧的自我,要么和解,要么被降服。

 

当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在非洲的草原上步履蹒跚,对它们而言,彼时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危险和噩梦的地带,暴风骤雨恶劣天气,烈火焚烧突发灾难,凶残暴戾的饥饿猛兽,无法控制的疾病和疼痛,恐惧如影随形。

 

或许是最初便写在了基因里,经过了百万年的进化之后,即使现代生活已经相对安全了很多,但我们的大脑仍时刻保持着警惕,好像我们生活在野外一般。一旦我们感受到恐惧,业已形成的反应触发机制便立刻作用起来。

 

没错,适度的恐惧其实是有益的。那些曾让我们的祖先逃离虎口毒蛇、避开侵略杀戮的本能,在今天依然保护着我们。动物学家也做过实验,将野生动物关进动物园圈养,原本近200岁野龟只能活80岁,原本能活100岁的野生老虎只有30年的寿命。适度紧张和恐惧的生存挑战,反而把动物们磨砺得更加坚强。

加文··贝克尔在《恐惧给你的礼物》中提出了一个观点,相信自己的直觉,建议人们在用直觉捕捉到身边的危险时,接纳恐惧,听从恐惧的引导。原来,适度的恐惧正是来自第六感的保护罩。他也说明了运用直觉的关键,就是分清恐惧和担忧,假如每天都像惊弓之鸟一样紧绷神经,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反而会让我们逐渐变得麻木,遇到真正的危险时反而没办法敏感起来。

 

是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会让人们混淆真正有价值的信号。而在日常,绝大多数的恐惧都是不必要的,它让我们停滞不前或逃避现实。

 

人究竟该如何面对恐惧、与恐惧相处呢?

 

接纳和超越内心的恐惧

 

恐惧其实是人脑海中虚构的幻影,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这样一个故事,阎罗王派瘟病大使奉命前往某个国家,他的任务是夺取五千条人命。任务很快就完成,瘟疫大使回去向阎罗王复命。阎罗王就问他:不是要你取五千条人命吗?怎么会死了五万人呢? 瘟病大使回答说:冤枉啊!我真正只取了五千条命,其余的都是被自己吓死的。” 

 

仅仅是假想出来的危险也能触发我们对恐惧的本能反应,汲干我们追寻成功的勇气,把我们推入一个禁锢梦想,令人失望的世界。假想出来的危险能够牢牢把控住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令人失去行动能力,其对我们的影响并不亚于真实危险带给我们的恐惧感。乔瑟夫·史兰德和利·迪瓦恩在《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一书中写道。

 

史兰德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讲师,布罗克顿的高点治疗中心中高危青少年干预治疗小组的医学主任。作为一位从业20多年的精神科医生,他每日致力于帮助那些与各种恐惧作斗争的人们。他说:尽管之前我的患者内心都充满着恐惧,但是他们的康复也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不管它们有多么根深蒂固,多么荒谬绝伦。” “只要改变你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评判,你们就有能力克服恐惧,自信不疑。” 

 

那么,如何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呢?

 

史兰德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最佳状态疗法,放弃用疾病这一概念给病人贴标签,因为这样的标签客观强化了病情。他们想办法让病人相信他处于最好的状态,而且有潜力作出改变和应对身体内部和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他认为,一个人真正尊重自己内在和外在客观,会带给人改变的行动力量和安定的内心,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不必要的恐惧。

 

克里希那穆提也认为,克服的过程,只会导致了进一步的混乱和恐惧。与一个问题抵抗、主宰、争斗或筑墙防卫,只会制造更进一步的冲突。就像你告诉一个人不要紧张不要害怕,有时他反而会更加紧张害怕。因此,恐惧应该是被了解、被看见、被接纳,而不是被克服。

 

他解释,恐惧的产生是因为没有正视现实、不了解各种关系,诸如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和财产的关系、人和观念的关系。而真正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是恐惧本身,而不是让我们恐惧的那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