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433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你和金钱的关系(晚妆——心灵的圈子)

(2019-08-21 23:27:45)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花钱的意义,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朋友小A失恋了,理由说来搞笑,对方觉得她太过节省,不适合过日子。

 

不过说实话,我和小A认识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对她节省的程度也算是有切身体会。一年到头,身上的衣服永远都是那几件;一起出去玩,永远是从家里灌好白开水;出去买点东西,为了五毛钱的零头能跟人争半天……

 

但你要说这姑娘穷吧,还真不是这么一回事。按她现在的收入,虽然算不上富裕,至也绝不至于像这样拮据。真要说的话,这就是她从小养成的一个习惯和认知。

 

A和我聊天时曾说起过,小时候为了给奶奶治病,家里的经济条件一度很窘迫,妈妈总是跟她说:赚钱不容易,你省着点花。

 

这些话,小A听进去了。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每天给她五毛钱的零花钱,别人一放学就去买零食,她却总是径直带回家。有时候嘴馋了,就买一毛钱一粒的可乐糖,买五颗,可以吃五天。

 

出于女儿的听话,妈妈总是在和人聊天时欣慰地说:我们家玲玲是真懂事,知道帮我们省钱。

 

就是在那一句句的夸奖里,小A逐渐产生了一个信念:花钱是不对的,省钱才是对的。

 

以至于后来,哪怕家里的条件好了,甚至小A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她的内心也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不配得感,不敢花钱,不敢对自己好。

 

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非常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内在的匮乏

 

A的事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案例。

 

B是国内某知名IT企业的总经理,豪车豪宅,身价丰厚。但是半年前因为过度劳累,被送进了医院。

 

所有人都劝他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但是他不敢。不是不肯,而是不敢。他说:只要我一离开工作,我就害怕。

 

原来,小B出生于一偏远山村,因为家里穷,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儿子和丈夫。家里全靠父亲一人支撑,日子过得很是艰苦。

 

看多了父亲向人借钱时苦苦哀求的低姿态,以及他人的脸色,小B从小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做个有钱人。

 

后来上大学的时候,赵思明喜欢上了一个女生,是初恋。但是没多久,那个女生就离开他,跟另一位有钱的中年男人在一起了。

 

这件事让小B更加坚信了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有钱才能得到幸福。如果我没有钱,就会没有爱。

 

长久以来,也正是这个信念,在不断地迫使他拼命努力,赚取更多的钱。

 

只是,一个人如果不能清楚地看到并填补自己内在的坑洞,那么就算他从外在得到再多东西,他也还是匮乏的。

 

所以,小B虽然如愿以偿地成了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过上了自己想要的豪车豪宅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并不能带给他真正的满足和安全感,甚至只会让他内在的坑洞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

 

有些苦难,来自于对父母的忠诚

 

其实关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与金钱关系的影响,很多时候不仅仅体现在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观念上,还会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影响我们的人生。

 

武志红老师曾经写过一篇分析关于自己和原生家庭的文章,里面写了他的父亲很有商业头脑,是最早一批卖水果、贩大米的,还承包过村里的面粉厂。

 

但是他的一生都在重复一种模式:每当他赚了一笔钱,家境有点好转,他就会出事,不是被骗就是被偷。所以他们家一直很穷,从来没有富裕过。

 

作为儿子,武志红老师也继承了这种模式,经常在有了一笔意外惊喜后会闹出弄丢银行卡和钱包的事故来。

 

他说:人类经常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忠诚,那就是:重复他们的苦难。

 

人总是很容易忠于过去,忠于苦难。所以我们经常会以各种方式忠于原生家庭的本来形态。

 

就像从小在父亲出轨、母亲痛苦不堪的家庭里成长,女孩很容易变得和母亲一样在情感中历经坎坷;而男孩则很容易因为过度靠近母亲,而变得和父亲一样,忽视自己的妻子。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意思是有些创伤必须回到那个状态才能治好。就像一块钢铁被扭曲了,需要被火烤,回到那个状态才能把它矫正、修复。

 

所以,我们总是喊着不想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但最终却在不知不觉里活成了他们的翻版。

 

这一点,在金钱关系上也不例外。

 

你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你和金钱的关系

 

路易斯海在《生命的重建》一书中列出了这么些与钱过不去的限制性信念:

 

1.钱是丑恶、肮脏、邪恶的;

 

2.我很穷,但是我很清白;我很穷,但是我很好;

 

3.有钱人都是骗子;

 

4.我永远不会找到好工作;我永远不会挣钱;穷人永远不会翻身;

 

5..花钱比挣钱快;我总是负债;

 

6.我不应得到;我不够好,无法挣钱;

 

7.节省一分钱就是挣回一分钱;

 

8.不测风云而存钱;

 

9. 我憎恨别人有钱;

 

10.只有努力工作才会有钱;

 

那些在物质上过得拮据,或者是拥有财富也始终感到匮乏的人,大多都有以上的某种或者几种限制性信念。

 

而这些信念,往往都是在他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里塑造而成。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小时候的我们就像一台摄像机,把我们接触的大人们的各种信息拍摄下来。等到长大之后,我们又像一台放映机,在一定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就会把那些过去录制的信息给放映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与原生家庭纠缠。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和金钱的关系上有些问题,如果你总是无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那么不妨回过头去看看自己的原生家庭,看看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没准根源就在那里。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潜意识模式,会束缚我们,让我们无法扩展、前进,但是当你觉察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有了突破的可能性。

 

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内心所创造的。

 

找到这种原生家庭的束缚,并且打破它,你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成功和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